屡现违约暴露风险
在私募债受“追捧”的同时,今年新三板也出现多起私募债违约或无法按时回购私募债的案例。
今年3月,钻井技术综合服务供应商中成新星2012年发行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券(“12中成债”)未能按期足额偿付,涉及金额3843万元。这揭开了新三板市场私募债违约的序幕。
事实上,中成新星曾试图通过增发募资6300万元来回购私募债,却因未能完成募资备案宣布失败。融不到钱,还不了债,今年7月1日,“私募债违约第一股”中成新星在新三板摘牌。
一位私募机构负责人表示,中成新星的“违约”打破了刚性兑付的规则,给整个新三板市场造成辐射性影响,一定时期内让投资者不敢买、企业不敢发。“这也是为什么今年上半年没有私募债发行的主要原因。”
此后,另一家新三板公司华协农业分别于6月1日和6月13日发布公告称,其“515013私募债”四期全部面临延期偿还并存在违约风险。2015年,华协农业发行了总额为2000万元的私募债券,该债券分为4期发放,每期500万元。
今年5月23日起,华协农业的4期债券陆续到期。因公司资金规划,华协农业偿还私募债本息的资金暂未回笼,最终违约。目前,华协农业已被甘肃股权交易中心告上法庭,要求还债。公司股票也停牌至今。
即使是私募债发行“爆棚”的11月份,也有私募债违约事件发生。11月14日是新三板公司迪浩股份的私募债债券到期日,迪浩股份应如期拿出1000万元兑付2014年发行的债券。“遗憾”的是公司违约。
11月16日,迪浩股份发布延期兑付公告称,因公司资金筹划的原因,还有320万元到期本金未能按期支付。11月18日,迪浩股份宣布完成全部本息兑付,最终回购完所有发行的私募债。
迪浩股份的“私募债危机”最终成功解除,但“320万元未如期兑付”依然体现出迪浩股份的筹资难问题,也隐射出整个新三板私募债市场的无奈。
一位新三板市场研究人士指出,发行私募债应量力而行,对偿还能力做出合理估计,同时可通过质押担保等手段进行增信,在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的情况下,再去考虑是否发行私募债。
对于投资者来说,要注意新三板中小微企业经营不稳定的风险。“私募债与其他债券品种相比发行门槛较低,对于挂牌企业而言,是一种更加便捷的融资手段。也正因如此,若企业在发行债券后存在经营不善或遭遇不可控事项时,可能造成到期无法偿还本息的兑付风险,既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造成影响,也可能给投资者带来较大金钱和时间上的损失。”挖贝新三板研究院分析师刘芸表示。
私募EB或成新方向
企业面对融资难时,私募债作为一种非主流融资方式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其债券的单一属性,依然限制了公司在融资时的配套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三板公司和投资机构开始关注私募债的“升级版”——私募可交换债(EB)。
所谓私募EB,通常由公司股东非公开发行,让投资者可以在一定期限内依据条款,将债权转换为该股东所持有的公司股票的一种债券。
久久益基金高级合伙人郭子凡介绍,对投资者而言,私募EB同时具备债券和股票两种属性。当市场无法满足换股条件时,投资者可以获取合理的债券利息;而当满足换股条件时,投资者可以把债券转换为股票,将来可以在二级市场卖出获得收益。
“新三板企业数量越来越多,不但投资筛选成本高,退出也越来越难,这种股债结合的融资品种反而有可能撮合投融资交易。”深圳一家私募机构负责人透露,不仅是私募机构,很多券商投行也在关注私募EB这种模式的投资机会。
“私募EB其实默认了股权投资机构的一个观察期。这个尚未转股的观察期,还可以安排各类对赌条款。因为对赌方是公司股东,而不是挂牌公司,因此也不会违反相应的证券法律法规。”上述私募机构负责人表示,“这种方法一方面满足了投资机构的诉求,另一方面也让公司股东的融资得到实现。”
“目前新三板市场处在低迷时期,发行私募EB成为一个选择。”北拓投资合伙人黄少东认为,当前新三板企业多数规模较小,信用等级远低于主板企业,且股票缺乏流动性,估值水平偏低,私募EB的特性正好迎合了当前新三板企业的需求。“当然,高收益往往伴随高风险,私募EB同样存在违约的风险。”
“愈来愈多的券商投行、私募机构人士对私募EB产品在新三板市场复制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讨论。”郭子凡透露,业内的研究虽然火热,但从制度层面来看,目前私募EB的发行人仍然局限在上市公司股东层面,而非上市公众公司股东何时能够成为私募EB发行人,目前的监管环境尚未给出定论。新三板公司股东作为私募EB发行人仍然面对发行标准、交易场所、市场认知等多重亟待解决的难题。
目前,新三板公司还没有股东发行私募EB的案例。据业内人士预测,如果新三板企业股东范围内启动私募EB试点,可能会选择在创新层公司大股东层面或更小范围内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