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进口创新高、钢价连续拉涨、吨钢利润大幅提升……与人们预想中的去产能不同,上半年钢铁行业反而是一片红火。
作为直接受益者,各家钢企上半年成功“逆袭”。按申万划分的35家钢铁行业公司中,净利润同比增长的达到26家,其中南钢股份(600282.SH)等14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100%。
记者注意到,钢企业绩好转主要来自于“价”的变化,即钢价上涨带动销售利润率的上升,而非“量”的增加。
“依靠提价,虽然短期内抬高了企业利润率,但宏观经济尚未出现好转,其销售规模难以出现大幅增长,所以钢铁盈利改善的空间相对有限”,华西证券首席分析师曹雪峰近期向记者表示。
不难看出,目前钢企业绩与钢价直接挂钩,若钢价重回跌势,相应行业公司下半年业绩也将再次承压。
西南期货钢铁研究员夏学钊8月30日对记者指出,今年“旺季不旺、淡季不淡”的特征明显,预计9月、10月需求难以超过市场预期,届时钢价亦可能重归跌势。
价涨量跌
自去年见底以来,钢价便开始连续反弹,今年4月中旬,螺纹钢期货更是出现连续涨停的走势。与此同时,现货价格也是一路水涨船高。以上海地区为例,今年1月4日马钢HRB400型螺纹钢报价1980元/吨,到4月22日时同等型号的螺纹钢已涨至3010元/吨。
钢价的突然飙涨,对于上游生产企业无疑算是雪中送炭,并再次将其重新拉到了盈亏平衡线的上方。
据西南期货估算,2015年12月,除了技术少特种钢生产企业外,钢铁行业处于整体亏损状态,部分钢企每吨钢材亏损幅度超过400元。“上半年钢价飙涨期间,吨钢利润可以到600元至700元”,夏学钊介绍称,即使近期钢价有所回落,吨钢利润也可以维持在300元左右。
钢价上涨的最直接影响,是钢企利润空间得到了极大提升。以方大特钢(600507.SH)为例,今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达19.23%,去年同期毛利率则为14.38%。再如宝钢股份(600019.SH),上半年产品毛利率为14%,达到了2010年6月以来的最好水平。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35家上市钢企中,26家公司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实现增长,增幅超过100%的公司更是多达14家。以沙钢股份(002075.SZ)为例,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33.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8.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73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这意味着,上半年钢企业绩改善更多来自于“价”,而非“量”的提升。武钢股份(600005.SH)中报也显示,铁、钢、材产量分别完成768.74万吨、776.78万吨和718.06万吨,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0.53%、0.85%和1.76%。鞍钢集团(000898.SZ)的情况与之类似,铁、钢和钢材产量同比均出现小幅下滑。
不过,夏学钊表示,并不看好钢价四季度能够继续上涨,“从历史走势可以看出,在9月、10月消费旺季,钢材价格反而是跌多涨少,同时10月过后,钢材消费也将进入淡季。”
四川一大型钢贸企业负责人也表示,目前钢材消费量较大的主要以新疆、内蒙等地为主,进入四季度后,当地工程也开始陆续停工,届时钢材的需求支撑将随之减弱。
转型窗口开启
虽然业绩有所好转,但钢企也是“自家人知自家事”,各家钢企纷纷开启转型。
最受关注的无疑便是宝钢和武钢的合并。“宝钢集团与武钢集团的重大资产重组仍在进行中,将继续停牌”,武钢股份在半年报中表示。
此外,上半年业绩垫底的华菱钢铁(000932.SZ)和重庆钢铁(601005.SH)两家钢企,也不约而同地筹划将关联方盈利较强的金融资产置入到上市公司中。
与煤炭行业国企所占比例较高不同,钢铁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大型钢企间的整合无疑有利于未来行业产能去化。
不过,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国内钢铁去产能的速度并不理想,仅完成了全年任务量的30%。甚至,行业内的一些动向似乎也与去产能大趋势形成背离。如国内钢材不仅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其整体产量也维持在相对高位。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全国钢材产量55992万吨,增长1.1%。
“今年钢价上涨,有一部分需求刺激的因素,上半年地产行业有所回暖,同时国家投资的各项基建类工程对建材的需求也比较大”,前述钢贸企业负责人介绍称,不过从公司销售数据来看,今年销售量较去年出现了10%左右的降幅,
另一个比较直观的案例则是,虽然行业处于去产能阶段,但进口铁矿石数量却创下历史新高。“铁矿石进口量同比呈现爆发增长,几乎占据了吞吐量的一半体量。”连云港(601008.SH)半年报中如上描述。
“二者应分开来看,现阶段国内去产能主要以一些已停产产能为主,对相关企业经营影响不大”,夏学钊告诉记者,而钢材产量增长主要受到价格上涨,以及地产行业回暖的影响。
需指出的是,自公布上半年去产能进度数据后,今年7月单月便完成了全年任务量的17%。同时,随着国家去产能专项督查组启动巡查,各地钢铁去产能进程将相应提速。
截至今年8月底,江西、湖南两地的全年钢铁去产能任务已经全部完成。
对此夏学钊预计,今年完成4500万吨的去产能任务没有问题,明年完成难度也不大,同时各省也做了去产能的目标,比国家制定的目标也还高。未来去产能的难点将集中在“在产”产能,尤其是生产仍处于盈利阶段时,企业才会真的感到“肉疼”,相应的产能去化难度也将增加,届时将真正进入攻坚阶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