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28日,已有2430家上市公司陆续披露半年报,从目前中报数据情况来看,上市民企的盈利表现仍然优于国企。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国企今年上半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整体下滑15.46%,具体而言央企同比下滑19.64%,地方国企同比下降4.48%;相较来看,民企则同比大涨30.59%。
而近期出台的《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多个地区加速推动国企改革,再次把国企改革推上风口,市场人士期待国企改革能有更多进展。
资源型房产类国企业绩走俏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整理wind关于上市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数据发现,截至8月29日,数据显示逾八成上市公司实现盈利。
其中,民企实现盈利覆盖面最大,达91.2%;国企表现较逊色。
盈利额在收窄,国企利润增速再度放缓。根据wind统计,央企今年上半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合计3015.51亿元,同比下滑19.64%,为当期下滑幅度最大的公司属性;地方国有企业下滑4.48%,净利润为1365.74亿元。
具体来看,除金融行业外,国企仍然在传统资源领域上“独占鳌头”——“电力”行业净赚266.51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传统产能比如“石油化工”、“煤炭开采”亦表现向好,净利润分别为233.91亿、123.94亿。以上均是上市国企盈利前十行业。
据了解,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下,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成为重点工作。华泰证券分析师陈雳称,根据华泰证券金属能源矿产组于7月4日-8日组织的陕西、山西煤炭联合调研结果来看,目前陕西、山西国企以及部分民营企业基本上保持零库存状态,各企业回款质量有着显著改善。
围绕房地产行业的“房屋建设”、“房地产开发”领域上半年赚得盆满钵满,这类国企分别有161.00亿、152.00亿净利润。
另一厢,上市国企亏损情况仍在今年上半年较为突出。国企亏损覆盖面为16.8%,该数据在民企仅为其一半左右,为8.87%。截至目前为止,亏损的地方上市国企亏损额合计97.76亿元,亏损的央企亏损121.12亿元。
航运行业中仅“中国远洋”一家公司亏损达72.09亿元,公司称主要受到集运市场运价水平极度低迷的影响,加上公司重组交易带来的一次性账面影响。
其次,上市国企出现亏损较为严重的行业为“化学制品”,截至目前12家该行业的国企累计亏损24.77亿元;然而有趣的是,国企这项“短板”恰恰是民企表现优异的地方。根据wind统计,上市民企的盈利行业榜单中,“化学制品”行业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合计为84.61亿元,位列第4名。
国企改革加速市场分歧大
国企的基本面仍在经历结构调整,近期出台有关国企改革配套文件;上海、广东等多个地区加速国企改革进程等事件,再度让国企改革成为热点话题。
广证恒生分析师苏培海评价《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时指出,该举措可以帮助国企建立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降低国有资本流失的可能性。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已进入落实阶段。预计兼并重组、资产证券化、国资投资运营平台这三个方面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强。原因是这三个方向操作性强、有成熟可借鉴的案例,与供给侧改革密切相关,考核容易。
卖方吹响集结号,国企改革点燃市场热情,根据wind统计,围绕国企改革的相关概念股8月以来涨势喜人,比如“上海本地重组”概念8月至今涨势6.03%、“国资改革”概念3.10%、“广东国资改革”2.29%。8月29日,汇添富上海国企ETF上市,该基金成为首只以上海国企改革为投资主题的基金。
但部分机构投资者期待更多进展。他们表示,国企改革炒作更多来自资本市场主题热点轮动的原因;但产权问题尚未见到突破。
深圳一家中型私募基金董事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表示,“从目前来看,国企改革还未见大突破,仍然沿用过去两种思路:第一、从原来‘管企业’逐渐过渡到‘管资产’,国资逐渐退出一些领域;第二、大集团把同类型公司进行合并。在产权方面,国资退出渠道还未有体现,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这也与‘担心国有资产流失’有关系。”
在他看来,目前上市国企仍然主要通过“重组”方式去刺激新的利润增长点。“比如上海地区近期推动国企改革,但据我观察,重组的动作相对较多。国企重组与民营重组有区别,民营重组的主观能动性很高,但缺点是估值高;国企重组缺点在于行政化,重组不容易成功。”
深圳一家中型私募合伙人表示,国企改革是一件长期而且艰巨的过程。“通过内部改革解决生产效率问题,虽然效果会有一定地释放,但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我们觉得有些行业还是需要民营企业进入,才能提高效率。”
“现在二级市场是存量资金博弈,需要找一些突破口,比如国家政策热点,上海地区的国企改革推进比较快也称为市场关注点,因此近期国企改革成为主题。”该合伙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