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监管层考虑禁止结构化资管投资非标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新八条底线似乎并不是资管监管收紧风暴的终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8月18日独家获悉,监管层在下发“新八条底线”之后,正在考虑对资管计划的产品备案环节进行更多细致化的规范。

其中,监管层分别就产品的备案审查和自律管理(备案审查)、委托第三方机构提供建议服务(投顾类业务)、结构化资产管理产品(下称结构化产品)进行了新的窗口指导与意见征求。

而在针对结构化产品的规范意见中,监管层考虑禁止管理人通过合同约定,将结构化资管异化为“类借贷”产品。

这或意味着,结构化产品将难以成为非标业务的融资类工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家券商和基金公司确认了解到,监管层日前已窗口指导明确结构化非标产品“不予备案”。

“这个细则应该和李超的讲话是一致的。”北京一家基金子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的审核会卡在产品的备案环节,也就是结构化产品的投资范围里包含了非标类或融资类标的的,将被审慎对待,在后期的运作中,也将采取穿透式监管原则执行监管。”

“如果是平层的,那么仍然是有可能嵌套合伙基金的优先级为融资方融资。”前述基金子公司人士指出,“关键这里也看穿透后的运作,是否会在备案前被算成结构化。”

在业内人士看来,结构化非标资管产品容易诱发融资方以劣后的形式进行融资,进而积聚信用风险。但有业务人士指出,如果采用平层资管设计,并作为有限合伙基金的优先级出现,有可能打破这一限制,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宝能系利用民生加银等基金子公司为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融资就曾采取这一模式,不过后来该笔业务被基金业协会以存在资金池行为为由被认定违规。

“如果是平层的,那么仍然是有可能嵌套合伙基金的优先级为融资方融资。”前述基金子公司人士指出,“关键这里

在投顾类业务和备案审查的新规范口径中,监管层也提出了新要求。

例如,在投顾类业务的规范中,监管层要求管理人提交投顾方的业绩、工作经历、资质等相关证明文件;而在备案审查环节,基金业协会将建立健全私募资管产品的流程,通过书面审阅、问询、约谈等方式进行审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