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级引导基金频频出手签约的同时,地方设立PPP引导基金的进程也在提速,市政、环保、交通等项目已经在全国各地全面开花。目前我国国家级和地方级引导基金规模合计已经超过7000亿元。业内预计,千亿基金将撬动起万亿规模的建设热潮。
近期,中央财政引导设立的1800亿元国家级PPP引导基金(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已正式“出手”,一周之内接连签约两笔,分别落在内蒙古1、2号线轨道交通项目和河南五个示范项目。其中,对内蒙古项目首单投资总额24亿元,对河南省内郑州棚户区改造、洛阳城乡一体化等五个项目投资20.5亿元,涉及项目总投资310亿元。
与此同时,地方级的PPP引导基金设立也在提速。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搜集整理,目前已公开披露的国内PPP引导基金注册资金总规模已经超过7000亿元。其中地方层面,黑龙江、新疆两地省级引导基金均在千亿规模,分别为1340亿元和1000亿元,山东、福建、浙江等省级基金都在百亿规模。此外,湖南、海南、陕西、甘肃等地也在筹备设立PPP引导基金。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房瞻表示,国家级和部分省级PPP引导基金设立中,明确表示将以社会资本身份参与投资PPP基金或PPP项目,“以社会资本”表明政府PPP引导基金对其出资身份定位为社会资金而非政府资金。
例如,贵州省PPP基金体系,是由省级财政出资10亿元,引导社会资本90亿元,设立100亿元的省级PPP母基金,在省级PPP母基金框架下,以股权投资为主要方式督促引导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和市县设立子基金或直投项目。
业内专家表示,PPP引导基金的设立,通过政府部门的带动效应起到杠杆的作用,将助力于撬动国内价值万亿的PPP市场。
据了解,在引导基金的撬动下,新一波PPP热潮正在袭来,不少城市首个PPP项目于近期密集落地。仅8月第一周,就有中山、本溪等几个城市推出首个项目。此外,安徽新推出总投资达2662亿元的234个PPP项目,贵州民间投资和PPP项目合作推进会共引资546亿元等消息相继见诸报端。
其中,市政、环保、交通项目等成为热门领域。房瞻指出,目前来看,高投入、盈利模式清晰的市政交通建设、房产开发、医疗养老是目前PPP项目的热点所在,而社会保障、林业、科技等盈利模式不清晰、项目建成后特许经营期难获利的PPP项目热度并不高。类似问题也存在于地域分布之中,部分省份PPP模式发展速度慢。
有地方财政部门人士指出,现有PPP项目的行业领域分布不均,真正适宜并能够实际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医疗、养老、文化、水利、新能源、环境等公共服务项目储备不足,目前推出的PPP项目难以吸引社会资本的眼球。
多位地方财政人士坦言,PPP模式在推进过程中,除了上述行业不均衡之外,还存在民间资本参与率低、落地率低、轻视后期运营等诸多问题,这与前期论证缺乏、项目运作不规范、部分地方政府急于短期出成果而盲目推进等都有关系。
在这一背景下,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希望通过引导基金来促进国内PPP产业高效和规范化发展,为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保驾护航。
在房瞻看来,引导基金PPP模式目前在我国尚处于广泛的探索尝试阶段,未来其投资策略可能包括:优先投入PPP示范项目以树立成功案例,为各方提供成功范例;重点投资于现金流良好、回报有保障、高收益的PPP项目,引导社会资本获利;优先投资于PPP模式发展的薄弱环节,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促进产业均衡发展等。
华泰证券研究报告指出,我国推进PPP一直受制于法律不完善和融资困难两个关键因素,目前自上而下的政策红利正在逐渐放松这两个约束。法制办的成立有助于协调立法之争,国家PPP基金首单落地呼和浩特轨道交通项目将启动下一波PPP热潮。宏观层面来看,全球陷入货币政策边际效应减弱的困境,下半年国内有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PPP作为供给侧改革重要推手和公共产品投融资制度创新,预计将成为下半年相对确定性的投资主线。
事实上,从去年5月顶层设计明确之后,地方就掀起了一阵PPP启动的热潮,集中推介、招标,成立PPP引导基金,出台奖补办法等,推动PPP项目签约规模急剧攀升。据统计,仅去年下半年签约规模就已达近万亿元。业内预计,随着政策扶持不断加码,创新金融工具陆续推出,今年将是PPP项目推进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PPP项目将开启商业化发展的新阶段,同时迎来落地执行阶段的大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