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分层制度上周满月,毫不夸张地说,在经历了分层第一个月之后,新三板挂牌公司“哀鸿遍野”。分层配套政策没有跟进,使得诸多旧有问题尚未有改观,其中尤以流动性问题为最。
挖贝网在7月26日发出的一篇报道中提到,分层后首月20个交易日,一方面,新三板整体交易量和交易活跃度在经历短短两天的“分层热”后迅速降温;另一方面,创新层市值增长尚不及基础层。
联讯证券新三板首席研究官付立春对挖贝网表示,新三板需要在投资源头开源,以解决挂牌公司“缺氧”问题。不过,对于一系列配套政策的期盼不能着急,要避免陷入用A股赚快钱思维看新三板市场的误区。
新三板公司正“缺氧”
挖贝新三板研究院数据显示,自6月27日分层正式实施到7月26日,整个新三板累计成交126.2亿元,创新层953家股票累计成交66.78亿元,占比52.92%。虽是占比五成,但创新层日均交易金额仅3.04亿元,而整个新三板在分层后第三日回落至5.7亿元之后,至今成交金额都保持在5.3亿元左右。
另外,7月28日新三板做市指数盘中一度跌至1102.18点,创三板做市指数发布以来的新低。
分层之后,新三板流动性变好的预期并未出现,多数人对新三板市场的信心与未来发展预期已然受到影响。付立春表示,流动性是创新层企业亦或是整个新三板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成交量和换手率比起A股市场都不够活跃。
付立春进一步表示,分层之后在下一步政策不明晰的情况下,很多资金甚至一些新三板企业都处于一种观望的状态,这或是分层第一个月流动性平淡的原因之一。
解决新三板流动性问题,已经势在必行。全国股转系统副总经理隋强此前提到,正在研究新三板流动性一揽子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新三板资本圈内各方也在期望如调整投资者门槛等配套政策的出台。
付立春认为,新三板应该吸引更多个人投资者和投资机构进来。因为现在的挂牌公司已经处于“缺氧”状态,就像是一个池塘中鱼在不断增多的时候水却没有增多,使得池塘中的鱼都呼吸困难,所以要引入大量活水。即新三板需要投资源头的开源,让更多有实力的机构投资者进入市场,更多合格的个人投资者进入市场。
A股思维误区
配套政策的“迟到”,使得一部分新三板挂牌企业开始两手准备:一边等待政策红利,一边准备IPO,而另一部分挂牌企业已经做出了选择。挖贝新三板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7月24日,在新三板挂牌企业中宣布上市辅导计划的共有213家企业。其中,有112家为创新层企业,占所有创新层企业的11.75%。
付立春表示,企业选择等待或是IPO都是为自身更好发展考虑,这无可厚非。但如果选择了等待就要有耐心,一是新三板还很年轻,二是制度推出本身也不可能一次到位,需要一步一步来,所以对于后续配套政策期望不能太着急。
付立春认为,新三板的一些企业和投资机构之所以着急,是因为他们可能存在一种思维误区,就是用A股市场赚快钱的思维方式看待新三板这个资本市场,这很危险。
“新三板是一个长期的价值投资市场,基本没有投机性。”付立春说道,“它是一级半市场,整个投融资的思路和二级市场不一样,它相对接近的是股权投资市场即一级市场,以专业人士和投资机构为主。如果还用老思路做新三板,很可能会受挫。”
除了在新三板做投融资时要避免用A股思维,付立春认为对于新三板的监管也要避免A股思维。“我们一定要杜绝用A股市场那种审核式的监管,或者是家长式的监管来考虑新三板市场的发展。如果我们最接近市场化的资本市场,也变成A股那样的话就非常可惜。”付立春说道。
在付立春眼中,新三板市场是一个注册制程度最高的市场,他认为,如果新三板能够成功,必然能推动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发展,而其他资本市场也会跟随它的脚步,吸取经验,向着市场化和更有前景的方向发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