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广东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在广州召开,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强调,要切实把经济工作的重心转到供给侧。
8月1日, 广证恒生宏观策略研究团队长、副首席分析师苏培海指出,从根本上来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企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紧密相连的。一方面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推进国企改革的重要目的,另一方面要把推进国企改革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种主要手段。
作为国企改革的排头兵,广东样本备受关注。近日,国务院国资委组织多家中央级媒体就广东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情况作了集体采访。
广东国资委官网显示,省国资委副主任黄敦新介绍称,广东省国有企业在加快企业调整重组、发展新业态、强化资本运作、出清重组“僵尸企业”、开展两类公司试点、开展与不同所有制企业间资本对接试点、开展经营者和员工持股试点、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等方面勇于尝试,改革步伐有序有效,走出了广东特色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道路。
新一轮的广东国企改革经过2年多的发展,“成绩单”不断充实和丰富。业内人士认为,广东国企改革强化资本运作,充分利用上市公司打造大平台、大产业链模式尤为独特,并巧妙利用基金杠杆撬动社会资金使改革提速。
两年七大进展
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6月,广东省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62869.49亿元,其中省属企业资产总额12298.72亿。今年1-6月,全省国资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369.61亿,实现利润680.76亿,其中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16.51亿元,实现利润108.99亿。
截至2015年底,广东省属企业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上缴税金较省国资委成立时的2004年分别增长了259.9%、161.8%、112.7%和94.8%。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述成就的取得与广东一直走在国有企业改革创新的排头兵位置密不可分。
“2014年,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后,省国资委推出12项改革创新举措,选定50家企业作为改革试点,经过2年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积累了经验,厘清了思路。”黄敦新表示。
具体来看,广东国企改革两年多来主要在七方面进一步深化。一是在省属企业开展两类公司试点,恒健控股公司和粤海控股集团分别改组为国有资本运营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二是开展不同所有制企业间资本对接试点,两次对接活动中推出对接项目200多个,引入民间资本超过800亿元,搭建了国有企业与社会资本对接的平台;三是在省属二级及以下企业开展经营者和员工持股试点,在广晟公司所属金银珠宝检测中心、航运集团所属广东航丰物业管理公司等4户企业开展了管理层和骨干员工持股;四是在省属二级及以下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2015年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新增户数和注册资本金分别增加了128户和115.65亿元。
另外,广东国企改革还在省属企业开展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试点,铁投集团和联合服务公司作为试点单位;第六则是推进省属二级及以下企业体制机制创新试点,成立了国企改革重组发展基金助力50户省属二级及以下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基金入股10家;第七是在省属企业开展重大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试点,省国资系统累计问责55人次,其中省国资通报了4宗国企领导人员被问责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家国企情况不同,因此并不存在统一的改革模式。 “广东实行的是‘一企一策’的改革策略。典型的是珠江钢琴,国资委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推动公司与意大利电子乐器生产商合资广州艾茉森电子,研发和生产智能数码钢琴;与人民音乐出版社合作推进公司线上线下艺术教育培训业务;近期又与阿里巴巴进行合作打造云服务平台;收购德国高端钢琴制造商舒密尔。围绕着公司的主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在国企改革的同时推动了公司竞争力的提升。”苏培海指出。
巧用上市平台
作为上市公司大省,广东的国企改革在巧用上市平台加速证券化以及员工激励方面也走在前列。
8月1日,广州友谊正式更名为越秀金控,标志着广州友谊这一传统百货上市平台正式变身为金控平台,也是首个进入国内资本市场的地方国资金融控股平台。
7月29日,岭南控股发布重大资产重组进展公告,透露其拟收购控股股东广州岭南国际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优质旅游产业资产,购买方式为发行股份及现金支付,并且已签订重组框架协议。
“公司收购控股股东旗下优质旅游资产与目前国企改革的宏观政策密不可分,我们会努力推进,尽快推出方案。”8月1日,岭南控股证券办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收购成功,公司将会打造大旅游产业链的模式。
“通过将集团资产注入上市平台,从而打造出大平台、大产业链的模式,是广东国企改革一大特色。”广州某高校专家人士指出。
据了解,除了越秀金控,广州金控、粤科金融等一些金控平台也在筹划上市。其中,粤科金融计划“推动业务板块乃至集团整体上市”。
在国企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上市平台尤为重要,广东省国资也在四处“猎壳”。资料显示,省属企业2015年直接融资超过1000亿元,取得了3家上市公司的控股权,2家企业登陆新三板。
另外,苏培海认为,广东国企改革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方面力度很强。其中包括推动集团整体资产证券化、为企业带来战略投资者。比如,广弘控股的控股股东广弘资产49%股权转让给民营企业,是国企混改的先锋;粤高速A2015年8月的定增计划在募集配套资金时引进复星集团设立的亚东复星亚联、保利地产设立的西藏赢悦以及广发证券作为战略投资者。
苏培海指出,广东省国企对员工持股计划的开展表现得“非常坚决”,2014年以来包括海格通信、广州浪奇、白云山、广电运通、珠江啤酒、风华高科、广东鸿图、广晟有色、东莞控股、国星光电等10家上市国企均有员工持股计划,而且各公司员工持股比例较大。例如珠江啤酒的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规模达到1.3亿元。
近10只基金助力
为了助力国企改革,广东省先后成立了多只基金,以杠杆形式撬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到这一大潮中。
资料显示,广东省先后成立各类基金近10只,募集各类资金达到700亿元助力广东国企改革。
比如去年4月,广东国有企业重组发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重组发展基金)正式成立,成为全国首家只持国企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的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基金。
查阅工商资料发现,重组发展基金披露的2015年年报显示,去年其已经投资了广东恒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有限合伙)和广东国有企业重组发展基金(有限合伙)。
另外,广州基金、越秀产投等也先后成立了混改基金和国资基金服务广东国企改革,参与到国企的定增事项、产业链拓展等。
深圳市政府4月出台《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措施》提出,“市属国资发起设立规模为1500亿元的混合型并购基金,推动市属国有企业以并购重组方式培育若干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拟实施基金群战略、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走出去”并购重组等多项举措。
“广深两地均有意建立千亿级别的基金助力国企改革,为广东国企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苏培海表示,国企改革的进程只有单纯的行政推动是不够的,资金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国企改革基金的设立为投资者、金融机构和国企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为国企带来了改革所需的资金。另外,广东省设立的投资基金本身也是国企身份,这种身份为基金和国企之间的沟通合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