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外收购上,不管是民企还是国企,都有栽跟头的。7月25日,中海油服发布公告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34.55亿元。虽然已经有很多声音提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要小心,不过在笔者看来,并购出现失败其实很难避免,只能在摸爬滚打中走出一条新路。
中海油服预计今年上半年亏损84亿元,主要原因就是因部分海外钻井平台可收回金额低于资产的账面价值,公司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约36.88亿元,同时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34.55亿元,合计达到71亿元。
中海油服所处行业环境不佳,油价不振,油企勘探欲望和动力自然下降。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去年就闹着要终止和中海油服的合同,为此不惜赔钱。
除去商誉减值和固定资产减值,中海油服依然是亏损,整个行业不景气,并不能指责2008年的海外收购存在什么问题。7月20日,全球排名第二的油田服务公司哈里伯顿公布二季度财报,该公司亏损32.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4.2亿元,营收同比减少35%。规模越大,亏损越多。
之前也有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吃过亏,比如金亚科技、蓝色光标都因为海外收购计提商誉减值。
海外并购遇到的困难的确比国内多,比如法律、税收、人力资源等,但是好处也很多,那就是技术、资源和市场。每个国家或多或少都存在保护主义,希望促进本国就业,本土化可以在开拓市场时更加亲和。价格就更有优势了,中国资本市场给出的估值让中国企业并不便宜,海外存在大量低估值企业,可以借助中国资本市场完成收购。
为了这么多好处,冒点风险当然是值得的。日本在经济大发展时期,也疯狂对外投资,有些失败了,但也有很多落地开花。比如丰田汽车早就国际化,一家公司实现的净利润比中国所有车企加起来还多。
2015年中国海外并购金额总计达到1119亿美元,今年应该还会有大幅增长,仅中国化工就宣布以430亿美元收购先正达。今年上半年,美的集团进行了3起国际并购,累计金额超过325亿元。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发现好多好东西值得拥有,加上购买力大增,国内流动性充裕,自然收不住手。
这些年上市公司多有海外收购,前几年热衷于收购矿产资源,后转向制造企业,现在收购先进制造、机器人、游戏娱乐的案例慢慢多了。
这些都应该鼓励,日本汇率高估时全世界收购,屡屡被当作笑谈。其实日本人做了一个无比正确的选择,高估时当然要趁机收购,错过这个机会就不再有,中国瞄准全球市场,当然要实现全球资源配置。对于一时挫折应有宽容之态,相信企业家们会珍惜真金白银,积极汲取经验教训,出学费也是为了学到真本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