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报披露季刚开始,高送转的喜报却已满天飞。引人关注的是,不同于去年年中,在已发布的高送转预案(及预披露)中,过去曾被视为高送转的“10送转5”已被挤出这个门槛,而“10送转10”也仅有个别案例,取而代之的是“超高送转”,最慷慨的已达到“10送转30股”水平。
不过,值得投资者警惕的是,其中已出现多个公司股价“见光死”的案例。而针对高送转的相关运作,监管层依旧保持着高度关注,对高送转是否合理、前期是否存在投资者调研等敏感问题不断展开追问。
现状:预告更早、比例更高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截至7月13日,沪深两市已有19家公司宣布了高送转预案(及预披露)。其中一个新的现象是,上市公司预披露半年报高送转的时间大大提前。
具体来看,2015年首家预披露半年报高送转的上市公司是中超控股,公告日期是2015年5月27日;而2016年首家预披露半年报高送转的上市公司是爱康科技,公告日期是4月22日,足足提前了一个多月。
相较于时间点的提前,“超高送转”频频出现则更值得关注。
据统计,在上述19家公司中,最慷慨的方案已达到了“10送转30股”水平,最少也有“10送转10股”。进一步来看,“10送转10股”仅在三家上市公司出现,仅占总体比例的约16%。然而,在去年半年报披露期,“10送转10股”的案例占总体比例高达46%。
分析人士指出,如今高送转的送转比例已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过去市场以“10送转5”及以上来视为高送转,但如今,门槛已大幅提高。
在2015年年报即将落下帷幕之际,截至4月28日,共有326家上市公司在2015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中提出高送转,即送转比例不低于“10送转10”,而在这些公司中,提出“10送转20”及以上的公司数多达49家。
在熟悉高送转的私募人士看来,送转方案向超高比例集中,以及个别公司发布时间提早,都说明相关公司对高送转的重视程度。为了吸引市场注意,需要尽早“露脸”,更有利于引发资金的跟风。
盘面:部分公司股价提前透支
一般而言,高送转是优质公司扩张股本的一种惯用方式,此类公司往往有着业绩好、股价高、股本小等特点。因此,高送转已成了一种利好,每当有公司发布公告,其股价在随后的几个交易日通常都会有一波凌厉的涨势。然而,今年似乎有点反常,刚步入半年报披露季,部分拟高送转上市公司却因股价提前透支而遭遇“见光死”。
蓉胜超微是最新案例。公司7月11日早间披露了《关于2016年半年度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的预披露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广东贤丰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广东贤丰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公司实际控制人谢松锋、谢海滔提议,以2016年6月30日公司总股本为基数,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每10股转增25股。
虽然头顶高送转光环,但是公司股价在公告发布当天便遭投资者用脚投票。盘面显示,蓉胜超微股价低开后便一路走低,盘中一度被卖单封死在跌停板上,最终报收于31.84元每股,跌幅高达9.57%,7月12日,蓉胜超微继续下跌。
与之成鲜明对比的是,蓉胜超微股价前期涨幅可观。公司股价自6月17日启动上涨,从25元每股左右开始稳步攀升,在公司预披露高送转前一个交易日(7月8日)涨至35元左右,累计涨幅高达40%。
记者进一步统计发现,还有强力新材等多家上市公司在高送转公告发布后,股价也随之回落,而这些公司与蓉胜超微的共同特点均是前期股价涨幅过大。
需指出的是,即便不少公司股价出现“见光死”,但高送转魅力犹存。光大证券发布的策略报告指出,截至7月11日,半年报高送转公司在预案披露后七个交易日内的平均累计超额收益为27%。
监管:交易所高频问询
与上市公司成长性不匹配的高送转一直备受市场质疑,加之相关公司股价往往大幅上扬,并在高位放量散筹,难免有帮助利益相关方套现出逃之嫌。在此背景下,监管部门对高送转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
据统计,在上述19家公司中,至少有八家公司遭到了上交所、深交所的关注。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监管层关注的焦点往往集中在高送转是否合理、前期是否存在投资者调研等较为敏感的问题上。
再以蓉胜超微为例,公司在公告次日就遭到了监管层的关注。深交所7月12日发布的关注函显示,7月11日,公司对高送转进行了预披露。深交所对此高度关注,并要求公司在认真自查并问询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基础上,对高送转方案与公司成长性的匹配度、内幕信息知情人买卖股票情况、提议人、5%以上股东及董监高在利润分配方案披露后六个月内的减持计划、近期投资者调研的详细情况等多个事项做出补充说明。
进一步追溯,爱康科技的“10转增30股”、和而泰的“10转增13股送2股”等,也均遭到了监管层类似的追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