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一季度30多家公司重组失败 各种原因防不胜防

来源:证券时报网 2016-04-03 08:24:4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重组股一直是A股市场极为活跃的炒作标的。重组,简单讲,是指上市公司及其控股或者控制的公司为改头换面而实施的一系列交易行为。一提到重组,市场上褒贬不一的评论便扑面而来。

仅2016年一季度就有三十几家上市公司宣布重组失败。重组失败变得很平常,原因却各不相同。

无论什么样的原因,只要重组复牌后股价下跌,投资人必然骂个不停。特别是那些在高位购买上市公司股票,并且因重组预期而顶着股价下行压力一路持有的小散户更是忿忿不平,对上市公司以及大股东有各种不满和质疑。其实,有时候重组失败,上市公司不但无能为力,甚至可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急于转型的传统企业首当其冲。那些原有业务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的上市公司,几乎是完全在被动地选择转型,跨行业并购是一大方向。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一家传统企业跨行业收购并没有想象那么简单。战略新兴行业对传统行业上市公司高管来说,有时候是崭新的领域,甚至不如一些个人投资者专业。于是我们会看到一些公司董事长昨天还在像小学生一样学习互联网金融、新能源、新材料,今天就对这些领域侃侃而谈。有一些公司的转型虽然没有大的进展,但是董事长对战略新兴产业的学习已经写满了几本厚厚的记事本。上市公司高管们也开始了角色的转变,经常收到各种项目计划书,全国各地看项目,俨然一副PE机构架势。除了上市公司高管自己的学习外,公司还要在内部“动刀”,引进和培养人才,改变公司的许多传统经营理念等。

在转型过程中,上市公司走了弯路也在所难免。有一些重组失败是因为上市公司受到了新的诱惑,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在开始重组后,极短的时间内就宣布终止的。深入了解下来就发现,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变化的原因,通常不是由于项目本身,很有可能是中介机构或者是关联方对上市公司宣传讲解此种重组有何不妥,由浅及深讲解了这个方案为什么没有把上市公司特别是大股东的利益最大化,待中介机构抛出几个案例或者是几个方案的时候,上市公司也就动摇了。

也有一些重组注定是要失败的,上市公司在重组中不是真正的主导者,而是资本的“猎物”,是重组失败最大的受害者。某些上市公司自宣布并购重组计划之后,两三年都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投资者信心不足。上市公司董秘总是说,虽然没有重组成功,但是公司一直在为此努力,只是其中一些努力在公司公告上不能体现出来,可是股民并不买账。

在不能言语的各种弯路中,最令其愤恨的是,重组项目标的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卖给上市公司,只是假意与上市公司接触。这些项目通常是上市公司一些较大的股东拐了几个弯推荐来的。虽然上市公司可能没有公告任何信息,甚至媒体与社交平台上也没有相关消息,但是坊间总是会流传着各种小道的猜测,说得有模有样,股价也一路上涨。最后的结果是,股价被推高之后,项目再怎么谈也谈不拢了。上市公司还被股民臭骂一通,甚至还有可能引来监管机构的格外关注。这些项目看起来像是某些人向上市公司放出的诱饵,上市公司中了圈套,欲哭无泪。

对于重组失败的原因,股民更愿意相信有一些并购重组是上市公司对项目标的本身兴趣不大,重组就是一个“假动作”,上市公司“居心不良”。

在信披中,重组失败如果没法道出真实的原因,也就统一公告为交易双方对待重组资产的评估价值存在分歧,谈不拢;或者寻找类似市场发生变化、盈利前景不确定等说辞。当然,重组失败的原因还有涉及国有资产重组审批过程中有了变数、项目标的飞来横祸等等,导致上市公司不得不撤手。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