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在中国平安举行的年报发布会上,陆金所上市作为问答环节的第一个问题被抛给了管理层。平安集团总经理任汇川表示,陆金所作为平安旗下最大的互联网金融交易信息服务平台,将不会早于今年下半年启动上市计划;平安负责互联网金融的首席运营官陈心颖则回应称,具体的上市时间和上市地点将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进行公布。而这样的回复比今年1月份陆金所宣布完成B轮超过12亿美元融资时,董事长计葵生主动向外界透露看好即将推出的战略新兴板时,模糊了很多。
就在此前一日,外界传出消息,上海竭力争取的“战略新兴板”不再出现在国家十三五纲要草案中,给一度想要在该板上市的陆金所、蚂蚁金服以及一大批亟待回归的海外中概股,浇了一盆冷水。
不过,虽然曾宣称属意在战略新兴板上市的陆金所可能无法如愿,平安这一盘“做大”陆金所的棋局仍将看点不断。
继续做大陆金所
在16日的发布会上,陈心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陆金所正在推进平台化转型战略,面向所有金融机构、企业及个人客户,以互联网为媒介连接供需两端。截至2015年底,陆金所平台累计注册用户数1831万,较年初增长257.6%,成为首个突破千万用户的专业互联网金融交易信息服务平台;活跃投资用户数363万,较年初增长近10倍。通过陆金所平台交易的资产规模保持高速增长,自陆金所成立至2015年底,累计总交易量达18146亿元。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记者从平安内部获悉,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平安旗下陆金所的架构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已经从原先单一的P2P平台演变为包含三大板块八大业务的大平台。“平安未来想要上市的陆金所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互联网金融业务了,它包含陆金所开放平台,旗下包括P2P平台、私募基金平台、跨境交易平台,还有平安普惠旗下平安直通贷款业务、平安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和陆金所下辖的P2P业务以及金交所平台上新并购的前海金交所和重庆金交所业务。”3月17日,一位平安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据悉,在今年1月陆金所完成B轮超过12亿美元融资之后,其估值已经达到185亿美元,外媒曾报道陆金所未来上市的融资计划是50亿美元。“正是平安在不断地往陆金所平台内置入新的业务,其估值和融资额都会翻倍增长,假如一个纯粹的P2P平台上市,根本无法达到这样的估值。”上海一位互联网金融资深分析人士张涛受访时向记者表示。
一面是平安加大对陆金所的战略转型,另一面陆金所的人事变动也在业内掀起风浪。在半个月前就有消息称,前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正式加盟陆金所,并且将担任其中的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和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两个板块的董事长,目前正在办理相关程序。
短期压力VS长远战略
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上市时间和上市地点都未确定,平安旗下的陆金所毫无疑问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现阶段已有李仁杰加盟陆金所,但其依然面临着高管团队稳定的压力。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陆金所高管人员近两年仅董事长计葵生未变,其中总经理一职,自2011年成立以来已经换了4位,从陆金所网站看,目前这一职位为空缺,至于副总经理,除去前几日刚刚宣布加盟玖富的陆金所前副总杨晓军,则至少已经有8位:黄黎明、杨冀川、杨晓冬、王肇铭、姚志平、楼晓岸、樊方智和张涛等。
对于这一现状,在3月17日本报记者独家获得的平安方面的回应中列举了四大原因,其称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平安在该领域的发展也走在同业前列,行业对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高端人才紧缺。互联网金融本身就是创新突破,其在发展探索的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也会有变化,需要不断输入不同背景的专业人才。例如陆金所的商业模式就是中国金融市场和投资理财市场前所未有的新模式,因此其发展也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和调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业务就从成立之初的专注P2P业务转型成为现在的开放式资产交易平台,因此就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才加入。
而平安也坦承,陆金所作为行业翘楚,吸引了大批优秀的互联网和金融的人才,他们注重创新和执行,成绩靓丽,也的确是行业其他公司重点挖掘的对象;另外也不可否认,会有部分员工跟不上节奏,赶不上变化,适应不了文化或出不了成果;平安旗下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绝大部分的高管班子是稳定的,变化还是个别的正常变动,对公司业务没有影响。
“平安的年报数据已经表明,国内所有的P2P网贷平台交易额才刚破万亿,而小陆金所的资产交易规模足以匹敌整个P2P行业。这是大陆金所估值高达百亿美元的主要原因,也是支撑整个大陆金所未来千亿市值能否落地的关键因素。”3月18日,上海一位券商互联网金融分析师指出,从变化后的大陆金所架构来看,平安对小陆金所的重视已经上升到集团战略。对于大陆金所而言,要与蚂蚁金服比肩挤入未来的“BAT”,必须具备像支付宝这样的生态入口,所以,除了打好小陆金所这张牌,别无他法。大小陆金所频繁变动,或许平安是在下一盘棋,要再造一个BAT级别的公司。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