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源源不断流入的保费收入以及持续增加的到期再投资资产,如何为这些庞大的保险资金找到一个合适的投资出口,保险机构的投资“掌门人”正急寻良方。随着二级市场操作难度加大,一些险企开始将目光投向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市场。
他们的理由是,对于崇尚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大型保险机构而言,在股市长期处于波动阶段时,参与定向增发是明智之选。不过,定增市场也并非遍地是黄金,如何甄选优质的定增项目,无疑将考验险企投资团队“慧眼识金”的能力。
瞄准三类定增项目
“在市场比较低迷的时候,参与定向增发的风险相对较小。”谈及为何掘金定增市场,一家保险机构投资部人士直言。
有市场中人透露,最近一段时间,前往上市公司调研的保险机构日趋增多。综合多家保险机构投资经理的观点来看,在充分实地调研之后,保险机构目前基本上看好三类有定增计划的上市公司。具体来说,一是有明确改革预期的地方国企混改股;二是在互联网战略上有实质布局,拟募资扩大生产线的消费及科技等领域的公司;三是基本面扎实,行业成长性可确定的医药及部分资源类龙头股。
产品化趋势催生诉求
其实,保险资金参与定增并非新业态,也并非新现象。
相比在二级市场高调举牌的中小保险公司,大型保险机构一直以来都偏好定增市场。比如在保险业被打上“低调保守”烙印的中国太保,近两年来就频频出现在上市公司定增榜。有市场人士透露,就连之前高调参与过举牌的个别中小保险公司,似乎也有转战定增的打算。
越来越多的保险机构转战一级市场,这当然与近年来定增市场本身活跃度的提升不无关系。另一方面,也与保险机构的业务结构变化密切相关。一是保险资管出现“产品化”趋势,二是中小险企的产品结构日趋短期化。
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保险资金主观上加大定增的参与力度。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目前除打理集团内部资产之外,还通过发行类投行产品涉足第三方财富管理市场,而部分新增第三方资金就是通过定向增发的形式,投向资本市场。而在一些中小保险公司看来,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股权的锁定期也恰与他们销售的短期险种相匹配,契合其现金流管理模式。
择股能力大考验
在此背景下,保险资金青睐上市公司定增项目的逻辑清晰易懂。通过定增,保险资金可以便捷、低成本的方式介入高成长行业或企业,且机构参与定增配售的价格通常享有一定折扣。一般而言,定增往往意味着优质资产的注入、强大的资金支持等长期利好,所以定增通常也意味着上市公司长期的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提升。
而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机构,保险资金参与定增的模式并不复杂,一般会通过自有资金或保险产品的途径进行配置。但在震荡市的环境下,掘金定增市场也非易事,稍有不慎不仅溢价空间收窄,甚至还会出现浮亏。
这将直接关系到保险公司的盈利得失,更考验他们的投研能力和择股能力。“择股的首要标准是,公司估值不能过高,业绩增幅必须稳定,募资用途非单纯的牌照收购而是有实质性扩大生产线的布局;回避那些本身资质不好,仅有重组故事或题材概念的个股,这类上市公司存在业绩变脸较快、炒作周期较短的特点,风险不容忽视。”一家大型保险机构投资人士直言。
上述人士续称,由于投资时间相对较长,保险机构在选择定增标的物时,不仅要考虑上市公司的估值,最好也能与保险机构自身业务相关联或互补,推动保险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尽量选择有一定流动性的细分行业龙头股,一旦发现投资有误,可及时撤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