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售行业整体疲软的大环境下,近年来,持续高速扩张的永辉超市也出现利润放缓,存在门店关闭的问题,而其积极尝试的生鲜电商也是前路漫漫
在零售业“寒冬”里一路逆势狂奔的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辉超市”),终于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暂停了业绩增长的脚步。
永辉超市在零售业低谷期持续跑马圈地开新店,但在去年前三季度也关闭了七家门店,损失超过5000万元。这是否意味着快速扩张门店模式走到尽头?公司去年获得京东43亿元注资,与京东到家联合拓展生鲜O2O市场,这对公司的收入提振作用有多大?《投资者报》记者就以上问题于2月22日致函永辉超市,工作人员并没有做出正面回复,只是称公司发展中的门店拓展逻辑、战略定位等已在定期报告中说明。
难逃利润放缓门店亏损
近年来,持续高速扩张的永辉超市在去年承受了增速回落、利润放缓的压力。今年2月,永辉超市发布2015年业绩快报,公司去年实现营收421.45亿元,同比增长14.7%;净利润为6.1亿元,同比减少28.9%。而在2010年至2014年期间,公司每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一直在20%以上,净利润也维持在增长轨道。
对于去年营收增速减缓,公司解释称,主要是受公司组织架构变动、业务集群改革及零售行业景气度影响。而公司利润大幅下滑,主要是由于投资收益大幅下降所致:2014年投资收益2.21亿元,在2015年转为报告期长期投资亏损。如果剔除上述投资收益亏损因素,中银国际证券预测公司主业净利润下滑在0%~5%之内。也就是说,即使不考虑投资对净利润的影响,公司主业净利润仍旧陷入下滑之中。
虽然2015年度暂时困顿,但是在零售行业整体疲软的大环境下,永辉超市过去三年的净利润平均增长率高达19.6%,公司是怎样逆势突围的呢?
永辉超市上市以来,不断的增发募资开新店。2010年,公司首发上市募资26亿元。之后又于2012年、2014年和2015年3次发布定增预案,分别募资10亿元、57亿元和65亿元。上市五年多,永辉超市从资本市场共获取了158亿元。有了雄厚的资金支持,公司有钱任性开店不手软。在零售业整体低谷期,公司依然保持年均新开门店50家的进攻姿态: 2014年开店51家,2015年上半年开店23家,第三季度开店21家。香港元大证券认为,虽然消费疲弱不振,公司在2015年8月拟向京东等定增募资人民币65 亿元后,在丰厚的现金支撑下,公司仍将持续展店。
不过永辉超市豪迈开新店的同时,关店现象也照样存在。公司2015年前三季度共关闭常州百盛店、沈阳东中街店等七家门店,总损失预计在5494.16万元,占2015年预计净利润的9%。公司在快速“跑马圈地”后,将不得不面对新店亏损、经营业绩与净利润的下滑等一系列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2015年第三季度报告和半年报中均未提及上述关闭门店的信息,直到去年11 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出问询函,要求永辉超市披露报告期内关闭门店的数量、变动时间及建筑面积等,这份闭店名单才呈现在大众面前。永辉如同出门在外的游子,报喜不报忧,只披露新开店和新签约门店数量,对关闭门店信息却闭口不谈。直到被上交所问询,公司才露出在零售行业关店浪潮中难保金刚不坏之身的真容。
联手京东厮杀生鲜电商红海
身处传统零售业的永辉超市也在积极尝试创新转型,例如加强海外供应商商品采购、尝试小型会员店、推行合伙制模式等。一系列转型升级动作中,最受关注的则是永辉超市联合京东到家拓展生鲜O2O业务。
永辉超市和京东集团于去年8月在生鲜O2O领域展开合作。京东集团战略入股永辉超市,入股价格为每股9元,总价值为43.1亿元。通过这一交易,京东集团将持有永辉超市10%的股份。4个月之后,永辉超市与京东O2O业务正式合作,永辉超市北京鲁谷店上线京东到家APP平台并开始正式运营。京东到家是京东在2015年新设立的 O2O 平台,旨在利用物流向消费者提供生鲜及超市产品的配送。京东到家的目标是,在用户3公里范围内,提供两小时快速达。不过京东到家在苹果下载平台APP STORE中的口碑毁誉参半,有不少用户反映配送不及时、收到的果蔬不新鲜等问题。
最近一两年生鲜电商十分火爆,资本造势从未停歇。各大电商以及传统巨头们都想在这场资本盛宴中分得一杯羹。天猫、亚马逊、一号店等综合电商平台加快布局生鲜O2O,天天果园、易果生鲜等垂直生鲜电商也在攻城略地,京东到家则通过拉拢永辉超市等线下商超杀入生鲜战场。在O2O浪潮的推动下,生鲜电商开始跨入混战时代,永辉超市和京东强强联合,但其他竞争对手显然也不是吃素的。而且盈利问题是生鲜电商面临的共同问题。经营者们普遍面临订单不够、成本太高、冷链配送难等问题。赔本的生鲜电商占多数,赚钱的则凤毛麟角。这是个看起来非常美好的行业,道路仍不清晰,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