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0点的再出发 一季度乐观不看好二季度

来源:国信证券 2016-01-22 15:29:1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金融自由主义者不喜欢管制,在他们看来,资本想往哪儿就可以去哪儿,不受约束的金融自由,才能满足资本逐利的天性。但我们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即金融也是为国家服务的。最近不仅是中国股市阴雨绵绵,海外各大股市也不好看。香港市场的问题可能更加引人关注,除了股市大跌,持续平稳运行的联系汇率制也在受到挑战。这里并不展开对香港前景的展望,但是香港这个案例值得大家思考。过去五六年,中国大陆的金融泡沫有进一步扩大的迹象;泡沫本身是一个中性词甚至褒义词,但倘若依仗于泡沫之上的经济繁荣无可持续性,一旦经济周期向下,建立在上行周期中的金融泡沫又得不到有效管控,经济就有被反噬的风险。

在2016年的股市展望中,所有人都提到了资本外流风险,并且这种担忧也被过去几个月的外占数据验证;但如果涉及到国家金融稳定,我相信中央政府不会在原则问题上让步;另外经过这一次金融风险教育,管理层今后给市场一个较为明确的预期的概率大大增加。人民币贬值的幅度方面,过去四、五年的升值幅度通过15、16两年来完成逆转,可能大家都能接受。

回到股市,整体看法是短期市场过于悲观,甚至在把经济层面的重度担忧反映进去。1)这种深度担忧短期有缓解的可能,直接证据是人民币汇率的企稳、中美经济领袖间的对话;中长期内货币贬值不会引发金融风险,虽然其过程可能会有曲折。2)短期市场有理由谨慎(市场下跌造成的风险释放未完,或是政策不达预期以及政策的不明朗),但市场已经在告诉你,经过深跌、降仓后,底部可能正在形成。我们对一季度走势相对乐观,却不代表看好二季度。1)仍然需要一段时间来证明类似于汇率方面的担忧是过度的;

2016年的中国经济除了汇率风险,还有经济增速下行超预期的风险;全球经济的2016之路并不平坦。2)国内经济超预期下行的风险,或来自于房地产市场,或来自于制造业,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拉动则无所寄望。此前市场有一种乐观的期待,期待春季新开工(稳增长效果),从而推动大盘股指上升;与之相反,二季度可能要经历更多的考验,比如制造业停工的压力、房地产销售的压力。过去几年的政府工作体现出一定规律:一季度开会筹谋,二季度政令传达摸索前进,年中经济形势逐渐清晰后方才发力使力。

存量博弈的市场比较残酷,这一点将显著制约对16年股票市场的乐观看法。单边做多的市场,增量资金可能也有一定的周期性,主要是新股民的培育、以及融资工具的广泛引入。去年下半年股市重新进入了存量博弈为主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投资股票的整体回报率其实是比较低。

一个年均2.4万亿左右净利润的市场,每年通过首发和增发融资万亿上下(去年超过了1.4万亿),中间费用5000亿以上(印花税、佣金、融资费用),分红8000亿。自由流通的股东们可能也就分到了3000亿左右,如果以去年240万亿总交易量、16次换手率计算,15万亿的资金规模,可能也就是2%的分红收益率。

股价上涨或来自于盈利增长或来自于估值提升。经历过三年创新牛市和一年改革牛市,整体估值继续提高的空间不大,何况2016年的股市流动性或明显弱于2015年,小股票方面则有资本市场扩容的压力。受制于经济疲软,以及正在推动的供给侧改革,上市公司收入增速下滑的趋势恐难以马上扭转,从而给盈利增长带来持续压力。整体市场的低收益,意味着在这个市场上获利,可能来自于另一方的亏损,从而把握好16年的每一次上涨节奏,或是今年的最大挑战。局部市场,比如找到成长性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公司,并且股价有一定的性价比,可能也是战胜市场的一种方法。

这便是我们对16年股市比较谨慎的理由:1)从经济基本面角度出发,汇率风险尚未消除,经济超预期下行风险或在二季度暴露;2)从市场流动性角度出发,增量资金进入减缓,市场存量博弈为主,估值提升空间有限,整体盈利又不乐观。在这种情况之下,第一为波段性的机会,第二为结构性的机会。

但我们又保持一定乐观,站在2900点,去梳理市场估值,有比较大的安全边际,相比去年同期估值不贵。根据2014年的分红比例对沪深300的股票作统计,不少个股的分红收益率都在4%以上,甚至有的达到了6%。这种估值方面的安全边际,可能由于系统性风险的担忧而缺乏说服力,一旦系统性风险消除,就具备了向上的弹性。如果市场在某个阶段受情绪影响有所超跌,便是非常好的长期买点。

除了底部支撑,也可以看看进攻层面的动态市盈率。尽管小票方面可能会有估值中枢下移的压力,但是无论是全A(剔除金融两桶油)还是创业板指的动态PE,已经处在和去年同期差不多的水平。

以上是我们不悲观,甚至是愿意乐观看市的一些看法。考虑到市场流动性减弱,站在2900的起跑线,我们愿意给出“慢牛小涨”的最终结论。但也提醒投资者,考虑到16年更多的经济风险以及市场层面的不确定性,做好波段显得重要。

“慢牛小涨、波段为王”,这就是我们对2016年股票市场的展望。前者是美好愿望希望达成,后者是投资策略操作指引。经历了年初的大跌后,我们仍然把春季作为2016年的第一个波段,而二季度后期可能迎来今年的主要波段:经济形势相对明朗,市场不确定性进一步下降,存量博弈中的小增量有望驰援A股,相关主题性投资机会包括迪士尼、奥运会,杭州G20峰会等。

附:关于三个长牛逻辑的看法

1、资产配置荒的逻辑。钱多可能是一个客观现实,但是货币流通速度可能因为没有找到很好的投资机会而慢下来。20万亿银行理财站在股市门口,这句话不假,但是想让理财转证券,没有典型的赚钱效应如何成型?中国股市的多数机构投资者,追求短期业绩的压力太大,可能并不适合做居民财富的长期管理。要想实现中国居民股权投资比例大幅提高的美好愿景,需要培育足够数量的长期投资者,其考核方法或许也要有所针对性设臵。

2、大类资产投资收益比较的逻辑。这个可能是资产配置荒的子逻辑,因为钱多要配置,股票作为一个优先配置才能落实到看多股市的结论。长期看来可能确实不假,股票作为高风险资产理应比债券、低风险理财、实物黄金的收益率要高,但是作为投资马拉松中胜出的冠军,并不能保证在某一年其能胜出。但作为一种投资方式,股票可供选择的多样性和其良好的流通性,辅以专业的投资能力,将能够提供远超股票市场平均的收益率。

3、折现模型(分子分母模型)的逻辑。2015年是典型的盈利结构性增长、无风险利率下行和风险偏好提升,那么2016年的机会来自于哪里?在无风险利率下行空间受限、风险偏好提升告一段落(估值已高而流动性减弱)的情况下,只能寄望于盈利的推动。折现模型告诉我们,风险偏好、无风险利率相对中性的时候,看盈利推动就意味着结构性机会。市场流行的“炒小炒新”也可以找到相关依据,虽是见不到当期盈利,可能正是基于对未来盈利改善的预期以及对公司整体影响较大的考虑。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新闻: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