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孙忠)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博士对1月7日股市大跌熔断进行了点评,他认为完善熔断机制迫在眉睫。
7日,上证综指大跌7.3%,上午10点就触发第二次熔断,提前收盘。
邓海清认为,第一,本轮下跌与6-8月份的股市暴跌直接触发因素不同,当时直接触发因素是证监会主导的清查场外配资等去杠杆以及股市泡沫破裂,而节后的暴跌则是由于汇率政策、保险监管政策、减持政策和熔断新政等共振导致市场情绪决堤。
第二,本轮下跌的具体因素包括:一是保监会前期警示举牌风险,今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保险业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通知》,市场对于是否会出现保监会主导的去杠杆存在担忧;二是人民币连续大幅贬值,上一次“8.11”之后不久就出现了中国股市乃至全球股市暴跌,这一次市场担忧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三是尽管证监会出面安抚,但是减持禁令到期的担忧仍然存在;四是注册制导致供给大幅增加的担忧;五是市场对央行过度宽松的预期落空。
第三,对于熔断机制,由于目前熔断线和两次熔断之间距离设置过窄,显著影响了市场的流动性。此外,中国市场以散户为主,对于政策了解程度不高,额外增加了恐慌情绪。从国际上看,熔断机制本身并不是问题,但是熔断线设置较高,且熔断线之间间隔较大,使得对流动性影响较小。
第四,设置熔断机制不应当降低市场原有流动性,对于大盘指数要更偏重防范过度波动,对于个股则要更偏重提供流动性。借鉴国际经验以及散户为主的国情,邓海清建议个股涨跌停板放宽到15%,第一次指数熔断线维持5%,第二次指数熔断线放宽到10%。此外,在对于新旧制度交替、政策不确定性较大、市场情绪不稳定的时期,股市危机管理应当发挥稳定器的作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