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上周五,新三板做市企业突破1000家,占全部新三板挂牌企业的22.67%。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做市企业从122家猛增到1017家,增幅超过8倍,远高于挂牌企业的增速。行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未来受分层制度等政策红利影响,这将仅仅是个开始。
做市商:
仅有券商供不应求
与做市企业快速增长对应的是,目前87家有做市资格的券商中,有实际做市业务的为80家,每只做市股票的做市商数量平均不到13家,和纳斯达克市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因为做市业务尚未对非券商机构放开。因此造成做市市场需求火爆供给不足,券商做市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另外,从数据上看,目前做市业务的分化也很突出。其中,中泰证券做市企业数量最多,达到188只,最少的国开证券和第一创业分别仅有1只,平均每家做市商做市股票不到49只。
五矿证券做市业务部负责人刘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很多优质的企业挂牌后做市动力不足,但是分层制度即将推出,分层会进一步改变企业的流动性和估值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诉求肯定是想做市,让投资者更好地关注到他们。
一家挂牌企业负责人正有此想法,目前他正在跟多家券商联系做市事务。他告诉记者,想让自己企业股票流动性好,唯一的方式就是增加做市商,进入创新层。
做市企业:
千家刚开始
刘冰预计,明年新三板挂牌企业将达到1万家,做市企业占比将从2015年的22%上升到28%,达到2600家。一方面,企业挂牌提速后,大量的挂牌企业成为做市企业的甄选池;另一方面,受分层制度影响,企业的做市意愿越来越强烈。因此,从数量上来看,做市企业超过1000家仅仅是一个开始。
民生证券研究院新三板研究员乔誌东认为,从研究角度看,新三板的做市企业超过1000家具有积极意义。做市制度的主要作用包括两方面,一是发现股票价值,二是强化市场流动性,更多的企业选择做市转让,则意味着市场整体估值将渐趋稳定,整体流动性将渐趋改善。
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券商新三板负责人认为,做市企业突破1000家本身虽然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出现从认识新三板市场到了解新三板市场的转变,是对做市制度和券商服务的认可。
做市商服务:
同质化
虽然新三板挂牌企业在快速增加,但做市企业比例依旧提速不够理想。而做市企业的一些个性化需求,做市商提供的服务多不能满足。
一些券商人士在不同场合多次表达了同样的担忧,虽然目前挂牌企业已达到4500家,但优质企业并不多,因为新三板企业鱼龙混杂,准入门槛太低,企业参差不齐,差的企业很多,财务造假或有瑕疵的企业更多。
而做市企业则认为,受做市券商家数局限,券商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无法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且一些大型券商并不重视此类业务。
一家北京券商做市部负责人也承认,做市商服务存在同质化问题。他表示,券商做市业务处于供不应求的情况,不可能提供差异化的个性服务,但基础性的服务质量是值得肯定的。从企业挂牌到对定增的辅导,从帮助企业引入做市商,到做市商对企业的价格给一个合理估值,再到后续的对流动性维护和再融资时的定价指导,都尽到了做市商的义务。
做市企业的需求显然更多一些,据记者了解,企业对资本市场运作不是很了解,而且对于政策预期及企业如何利用新三板市场上特有工具更是知之甚少。比如在股灾时,对于券商的流动性服务意见颇多。
预期共赢两三年
虽然做市商无法满足做市商企业的全部需求,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做市企业和做市商将分享制度红利所带来的超高速发展,处于共赢格局中。
受分层方案征求意见稿影响,企业对做市的需求快速增加,而做市商也愿意为优质的企业提供做市服务。刘冰表示,新三板市场是直接融资市场,与以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不同,做市商是真正帮助做市企业融资发展的,虽然做市商的数量不足百家,但可以看到,早先登陆新三板企业已享受到了资本市场所带来的融资优势,做市商也获得了利润。
另一家券商人士表示,不要看做市商在库存股上赚了很多钱,损害了企业流动性,但那只是一次性的,而后续为企业服务是持续性的。因此,做市商虽然强势,但最终受益的还是企业。
乔誌东认为,目前,新三板实行的是竞争性做市商制度。竞争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市场而言,做市商之间的竞争能够减少垄断,平滑交易,使股票二级市场的价格收敛于合理估值,稳定市场估值体系;但对于做市商而言,从理论上看,做市商数量越多,单一做市商操作价格的空间就越小,获得超额收益的机会就越少,从而缩小了做市商的利润空间。
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做市企业从122家猛增到1017家,增幅超过8倍,远高于挂牌企业的增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