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赴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股价纷纷破发,券商股尤甚。糟糕的市场也让多家投资机构H股打新项目难以成行。
北京一家大型信托公司的信托经理最近抱怨,其公司投资港股IPO的一个项目未能募集成功,这个大型公司IPO的基石门槛金额为5000万美元,而公司最终募集的资金还不到5000万人民币。
一般而言,在香港IPO的基石门槛大型公司要3000~5000万美元,小型公司需要300~500万美元。
万德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有13家内地公司赴香港IPO,截至上周,已有11家公司的股票跌破发行价,其中4只券商股跌幅最甚。具体来看,今年7月上市的国联证券,发行价为8港元,截至10月8日,已相对发行价跌去45%;同样是7月份上市的鲁证期货的当前股价已较发行时的3.32港元跌去了40%;6月份上市的华泰证券和4月份上市的广发证券则相比发行价分别下跌了跌33%和20%。此外,长安仁恒上市以来下跌35%,目前股价为9.7港元。在赴港上市的内地股中,目前仅佐力小贷相对发行价上涨9%,中国通号上涨0.3%。
据了解,目前内地几家大型金融机构正在准备港股IPO,低迷的市场行情为这些即将上市的公司增加了变数,十之八九跌破发行价的概率导致投资者望而却步。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投资者对港股IPO的表现不认可,发行规模很小,远远达不到成功投资一个项目所需的资金额,最终退款的概率很大。此外,渠道对此类产品的兴趣也不大,缺乏销售的动力。
据了解,不少基金公司近期成立了赴港打新的专户产品,主要标的是内地赴香港上市的H股。这些专户产品因为成立规模小,很难参与大型公司IPO,导致这类基金专户仅可以相当于散户的手法去打新,很难取得理想收益。
分析人士表示,港股受A股和美股的共同影响,后市还是会看A股和美股的走势。此外,与内地不同,这些新股上市时定价较高,目前股市仍在调整阶段,前景不甚明朗,投资港股仍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