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市股年增十六倍 新三板需鲶鱼效应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作者:谷枫 2015-08-27 08:07:5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2015年8月25日,新三板做市商制度运行正式满一周年。

尽管饱受未能明显改善新三板流动性的诟病,但是在一年的时间里,做市商的数量与做市企业的数量均有大幅提升。

在做市企业数量上,这一年的成绩可谓亮眼。

根据公开数据统计,去年8月25做市商制度正式上线之时,选择做市转让方式的企业仅有43家,彼时全市场挂牌企业的数量为1069家,做市企业的占比仅为4%。而截至2015年8月25日,做市企业的数量为737家,市场挂牌企业的数量为3295家,占比已经上升到22%。而做市企业的数量由43家增长至737家,做市企业数量增加了约16倍。

此外,做市商的数量在这一年当中也增加近一倍,由做市商制度上线时的42家增长至目前的78家。

与此同时,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下称“股转系统”)还在研究继续增加做市商的数量。

根据去年底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证券经营机构参与全国股转系统相关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新三板未来将放开推荐挂牌业务的牌照和做市业务的牌照,支持非券商金融机构如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期货公司子公司、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等机构开展相关业务。

据记者了解,对于做市业务,一些PE机构以及基金子公司跃跃欲试,已经开始筹备做市部门以及储备企业数量。

不过,尽管在企业数量和做市商数量方面初具规模,但流动性和成交量是目前新三板的硬伤。

从2014年8月25日和2015年8月25日两个交易日的对比来看,尽管一年后,新三板采用做市转让方式的企业数量从43家增长到737家,增长了16倍,但是交易金额从3892万元增长至2.85亿元,仅增长了6倍。事实上,即使在市场最火的一段时间里,做市交易的规模也仅有5个交易日突破10亿大关。随着市场持续低迷,做市市场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加剧。

“目前做市企业的数量已经初具规模,但如果做市市场的流动性问题不能在近一段的时间里解决,很有可能会破坏企业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做市企业的占比再次下降。”前述券商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个月企业变更做市转让方式的热度已经开始下降。

根据数据,今年以来,4月份宣布变更做市的企业数量最多,共有243家企业宣布变更。随后,宣布变更的企业数量便开始减少,5月份和6月份分别有113家和101家企业宣布变更。然而,进入7月之后,企业的热情更是大幅下降,选择变更做市的企业数量在7月为27家,而8月至今仅有不到10家。

市场人士认为,做市商扩围有望成为解决流动性的一把利器。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便表示,新三板做市商制度需要“鲶鱼效应”,当PE/VC等投资机构获得做市牌照时,可以带动整个市场的活跃度,甚至会续演今年三四月份的火热行情,并且挤走目前一些不活跃的做市商。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