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多家银行启动研究资管子公司方案 浦发先行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作者:王俊丹 2015-05-27 11:01:1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浦发董事会通过设立浦银资产管理公司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继光大银行之后,多家股份制银行已启动理财业务拆分设立子公司方案研究。

经银行内部人士确认,光大银行理财业务拆分方案已经上报银监会,还在等待批复阶段。

浦发银行也于26日下午公告,董事会已于25日表决通过公司关于设立浦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议案。浦发银行资产管理部人士确认,浦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即为浦发银行理财业务拆分设立的子公司。

此外,据记者了解,还有一家股份行也已将设立资管子公司的方案上报监管机构。

与股份行相比,大行在资管子公司设立上似乎动力不足。有大行人士认为,资产管理部即使希望子公司拆分独立,但回归到股东层面,可能会因旗下已有公募基金及子公司而面临重复定位的争议。

说到底,这也是一场资管部与股东的博弈。

在银监会披露的2014年报中,探索部分业务板块和条线子公司制度改革被作为今年的监管重点之一。目前理财、直销银行、私人银行、信用卡都在拆分独立的备选行列。

银行资管子公司进展

“根据我们沟通的结果,银监会支持的态度是确定的。各家股份行都有不同程度动作,估计银监会可能等几家银行方案上报后再制定试点标准。”一位股份行资产管理部人士称。

股份行中最先启动的当属光大银行,在2014年业绩发布会上,光大银行行长赵欢即表示理财业务拆分方案已完成内部决策程序。日前,经光大银行内部人士确认,该方案已经上报给银监会,等待最后批复。

据悉,浦发银行资管子公司方案经董事会通过后,下一步也将上报监管层。

自去年以来,浦发银行理财业务增长速度较快。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四月末,浦发银行理财产品总规模超过1.2万亿,已位列股份制银行前列。

在光大银行高调公告子公司计划后,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银监会不久将批试点,但目前来看,银行理财业务管理办法尚无具体落地时间,资管子公司还将在其后。上述人士预计,最快年底会有说法。

与股份行不同,据记者了解,五大行中,工农中建四家在理财业务拆分研究上尚没有投入多少精力,而与光大同样被业内视为资管子公司“最可能候选人”的交行还未公告董事会通过消息。

“大行旗下都有公募基金公司,对设资管子公司的动力不足。”五大行中一位资产管理部人士认为。

但下辖公募基金的银行范围远超五大行。早在2004年,工行、建行、交行作为首批试点集体设立银行系公募基金,掀起国内金融业的一波混业热潮,随后中行、农行也在2007年成为第二批试点银行,与之同步的还有招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等。

实际上,资管子公司与公募基金的定位并不完全重复。另一位股份行资管部人士认为:“首先,资管子公司和公募基金有本质的不同,资管的业务范围、未来发展空间大于基金,公募还是主要集中在二级市场;其次,资管子公司和银行本身联系紧密,可为银行非标腾挪等提供帮助,基金对银行的帮助相对较小。且监管也觉得银行理财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有必要做风险隔离,这是大势所趋。”

另外,已启动研究的银行初步打算都是采用全资子公司的形式,而银行系公募基金都为合资设立,银行控股。

路径:独立运营与资源共享

上述资管人士对记者表示:“成立子公司本身也能够给资管业务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根据其说法,作为银行的一级部门,资管部无法开展直接经营,不少项目需要走其他机构的通道,当设立子公司后,这部分成本便会转化为利润。

该人士以其行内情况估算,每年节约成本或超过数亿元。

按照多位股份行资管部人士的设想,子公司将按照独立运营的模式,在销售端搭建自己的直营队伍,但在初期会经历一个过程。前期仍需依靠银行的销售渠道,但与总行和分行的业务往来均保持彼此的独立性,以市场价格公允计价,类似基金公司成立初期采用的银行代销模式。

而从银行角度出发,设立资管子公司后,栅栏原则更为明确,能够避免代客理财与银行自营业务的交叉重叠和关联交易,从而实现银行自营和代客理财业务风险完全隔离。

此前要求银行进行理财业务事业部制改革与之意图相似,成立事业部后银行理财相当于获得一定权限的法律主体资格,可直接以事业部名义做代客投资。否则在事业部制之前对外使用银行自身名义,容易与自营业务相混淆。

同时这也将是银行理财回归代客本质的关键一步,投资者从预期收益转向风险型收益,资管公司以收取固定管理费模式为主,以此扭转刚性兑付的现实情况。这也要求银行能够吸收更多投资管理人才进行资管产品管理。在银行现有体系内,薪酬激励机制不够市场化,收入如“大锅饭”。在独立设子公司后,也能够建立独立的考核体系,吸收人才从而提升资产管理能力,必要时亦可加入股权激励。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浦发银行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