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周三以来,三家香港上市大公司的股票市值遭遇腰斩。汉能薄膜(HTF)、高银金融(Goldin Financial)以及高银地产(Goldin Properties)的投资者们遭受的账面损失共计360亿美元,但迄今没有任一基本面原因(比如一项重大声明)来解释这种暴跌。
此番暴跌凸显了香港股市在股价巨幅波动方面的脆弱性,而且引发了这样的问题:去年才启动的连通香港与波动较大的上海股市的沪港通,是否正在改变香港股市的格局?
迄今为止,运营香港股市的香港交易所(Hong Kong Exchange)及其监管机构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ecurities and Futures Commission,证监会),尚未发现在个别股价暴涨或急跌之时有必要进行干预。但日益增多的散户和动量投资者(其中很多来自中国内地)入场可能迫使当局进行反思。
问题在于交易量很小的细价股(指每股低于一元的低额股票——译者注)有能力飙升,获得表面上把它们推入大型股行列的市值。本周暴跌的三只股票在过去六个月里上涨超过四倍。上月,汉能薄膜与高银金融在香港的市值排名分别为第20位和28位。
“我们有一个面向真实企业的正当市场,然而我们也有像高银和汉能这样的泡沫,它们为人们的投机本能提供一个出口,”香港公司治理维权人士大卫·韦伯(David Webb)说。“这两家公司都有很多警示信号。如果有人近来在购买它们的股票,他们是在押注之后会有更大的傻瓜花更多的钱接手。”
与其它大型股市不同,香港没有“熔断机制”,即股价迅速波动的股票可以被暂停交易,以防止暴跌或暴涨。
例如,上海的股价单日涨跌幅度被限制在10%之内。东京禁止交易者在股价超出预设限值时买入。纽约在1987年和1989年的股市崩盘后引入了熔断机制。
部分市场参与者认为,内地散户投资者经由去年11月启动的沪港通机制进入香港股市,或许已使得干预变得更有必要。散户交易者被认为更有可能蜂拥买入或卖出股价快速变动的股票。
香港约20%的现金交易仍由小投资者完成,在上海这一比例为90%,而纽约为2%。
自3月以来,在内地投资者通过沪港通追捧的前10大香港上市股票中,汉能一直是除了上海电气(Shanghai Electric)之外交易量最大的股票。
平均而言,汉能日交易量的约一半来自沪港通南下资金,而对中国平安(Ping An)或腾讯(Tencent)等蓝筹股而言,南下资金只占总交易量的不到4%。
安永(EY)亚洲金融服务主管包凯(Keith Pogson)表示:“在现实中,这些(高银和汉能)只能算是三流股票,它们借助自己的规模假冒为一流股票。鉴于近期涨幅巨大和流动性稀薄,它们总是容易遭遇大幅波动。”
香港正在考虑推出有限的“熔断机制”,强制剧烈波动的股票有一段短暂的冷静期,此举得到了大多数主要券商的支持。
一位支持该想法(部分原因是股市香港散户较多)的银行股票交易主管表示:“问题在于,香港市场目前允许可以创造大型股的动量。”
就高银金融而言,该公司的大部分股份由一小部分人持有,这加剧了其股价的剧烈波动。与大多数大型股市一样,香港实行“自由流通股”规则,要求公司拿出至少25%的股票供公众交易。
但在今年3月,香港证监会警告称,高银金融“股权高度集中”,它指出,尽管该公司的自由流通股份符合25%的最低标准,但该股实际上由19名投资者持有,只有1.42%的股份由外部人士持有。
香港证监会今年迄今发布了10宗此类警告,而去年发布了18宗,2013年发布了10宗。
一些投资者还抱怨称,香港交易所和监管机构应该对那些长期停牌、套牢投资者的公司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
香港股市停牌3个月以上的公司总计有37家,市值总计约为120亿美元,许多人担忧,在周三申请停牌之后,汉能薄膜可能加入这一名单。汉能薄膜拒绝就其计划置评,尽管其母公司汉能集团(Hanergy Group)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集团“资金状况良好,没有任何一笔贷款逾期”,对持有的306亿股汉能薄膜也没有任何减持套现行为。
香港证监会以不评论个股的政策为由,拒绝评论汉能薄膜和两家高银公司。港交所也没有置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