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监管层松绑机构南投港股 业内称火力瞄准1类股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资金纷纷南下到香港,源于证监会和保监会最新公布的政策。

A股玩法或将入港抢跑私募短利已达二三成

盯紧追风人

在认知上,无论把本轮牛市称为“改革牛”,抑或是“杠杆牛”,都不可讳言,在这一场一千五百余点浩浩荡荡的股指跃进中,机构投资人与纷至沓来的散户,均是造就行情不可或缺的力量。

尤其是进入2015年,早已深谙游戏规则的机构投资人,尤其是各类私募,闻风起舞,让成长股再上演一轮爆炒神话。如果把机构资金看做风向标,其中先知先觉者的动向和视野,无疑是观察市场变化的重要元素。本期《基金周刊》通过最新的机构动向,为投资人提供新领域的信息参考;同时,亦通过挖掘王亚伟重仓一汽系多只个股的规律,与投资人同窥个股价值的另一个门径。

导读

“这几天,圈内很多人都在调度资金,准备去搞港股中的小票。”华南区域的一位私募基金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这批人群以金融圈的从业人员为主,包括券商、公募和私募的基金经理。

允许公募基金通过沪港通投资港股的新政策,引爆了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经理等专业投资者对港股市场的投资热情。

“这几天,圈内很多人都在调度资金,准备去搞港股中的小票。”华南区域的一位私募基金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这批人群以金融圈的从业人员为主,包括券商、公募和私募的基金经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港股通在过去4个交易日数据,发现南向资金合计达到87.9亿元。

根据记者多方采访了解,上海和深圳地区有一小批嗅觉敏锐的资金,已经出海掘金港股。最近短短4个交易日,他们投资港股的平均回报率达到20%-30%。

资金流向估值“洼地”

资金纷纷南下到香港,源于证监会和保监会最新公布的政策。

3月27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参与沪港通交易指引》,对基金参与沪港通交易的资格和程序、信息披露、风险管理、内控制度等提出具体要求。

按照《指引》规定,新基金只需在基金合同中说明,即可借由沪港通机制配置港股,无需具备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资格。此前已核准或注册的基金也可根据基金合同约定情况,采取不同程序参与沪港通。

4月1日,保监会发布《中国保监会关于调整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有关政策的通知》,明确拓宽保险机构境外投资范围。其中,香港创业板市场对险资开放投资是一大亮点。

“政策指引给了市场信心,大家就开始干了。”深圳龙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险峰透露,龙腾旗下的全市场投资基金最近几个交易日开始配置港股,持仓比例提升至20%以上。

上海一位同时投资港股和A股的私募老总陈平(化名),最近一周也在加仓港股。“我们港股账户的资金规模有10亿,但以前的仓位还不到10%,现在已经加到50%。”他说。

除了港股存量资金积极加仓外,一批今年以来并未关注港股的金融从业人员,打算进入港股市场掘金。

记者采访了解到,过去一周,金融从业人员关注度最高的投资话题由内地市场的新三板转到了港股市场的创业板。

“现在行业有一大批人准备去玩港股,有些动作快的资金已经过去了。”4月1日下午,就职于上海某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经理的李林(化名)告诉记者,他找香港本地券商新开了港股账户,准备投资香港市场的中小市值成长股。

调度一部分资金前往港股市场的情景,同样发生在广州、深圳地区。

“我们这几天卖出创业板的TMT个股,准备清明节后去炒港股。”华南一位私募基金经理说,现在到年底,港股市场有一批股票可以翻倍。但创业板中被爆炒的股票,有可能股价会腰斩。

“根据公募和保险的合规流程,机构资金进入港股市场估计还要一个月时间。但证券从业人员已经在行动。”李林透露,公募基金经理、私募等从业人员以及产业资本等近期频频讨论港股的机会,准备出海投资港股。

“港股市场很多小公司的估值才十几倍市盈率,对专业机构而言,投港股的小市值成长股好于现在去投国内的新三板公司。”李林近期在梳理和研究港股市场的TMT品种,他发现相关公司的风险收益比高于内地的新三板,更远远超过创业板。

跟李林的想法类似,圈内一些在年初热衷于投资新三板公司的公募基金经理们,现在的注意力也转到了港股。

“新三板中质地优良的公司,市盈率已经干到三四十倍。现在再投资新三板,风险收益比不匹配。”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权益部总监说,在机构眼里,当前的港股市场就如年初的新三板。

“资金流向港股市场的趋势刚形成,现在得尽快出去。”这位权益部总监表示,港股市场实施T+0交易制度且不设涨跌幅限制,市场波动比较大。第一批出去的资金,风险相对较小。

复制A股套路炒港股

过去一周,来自各个渠道的资金纷纷涌入港股。

据统计,3月30日,恒生行业板块中,所有板块日成交量均明显放大,其中原材料业放量居首,日成交量增幅逾200%,金融业、能源业、综合业等板块紧随其后,量能增幅均逾100%。

港股通的数据显示,内地资金近期开始流向港股市场。

4月1日,港股通连续第7个交易日净买入超过沪股通。港交所数据显示,沪股通今日余额126.41亿元,额度使用率3%。港股通余额87.77亿元,额度使用率16%。

其中,资金流入量较大的是3月31日,港股通当日额度余额为84.46亿元,创下了沪港通开启以来的港股用额新高。这天,正是公募基金可通过沪港通投资港股消息发布的第二个交易日。

除了沪港通渠道外,更多金融圈从业人员通过港股账户的渠道投资港股。

“港股通是一个便利的投资渠道。但我们没有A股账户,所以不能走港股通的渠道。”一位在保险公司任职的投资经理说,大部分从业人员出去的渠道都是开港股账户。

而这批涌向港股市场的内地资金,其投资思路和操作风格带着明显的A股烙印。

“我们挖掘的品种集中在TMT板块。”陈平说,最近几个交易日,港股市场体现出明显的A股化特征,文化传媒、体育、信息技术等行业的公司成为资金炒作的重点。

在陈平管理的港股持仓组合中,IGG(8002.HK)、智美集团(1661.HK)、网龙(0777.HK)自3月30日至4月2日,股价涨幅分别达到33.80%、27.32%、22.99%。

在华南一位基金经理总经理张峰(化名)眼里,内地资金炒港股非常简单。“现在就是按照内地的思维投港股,找一批跟A股市场热门公司的标的。”

基于此,张峰将选择范围聚焦在“互联网+++”的新兴产业,如游戏、新能源汽车、苹果产业链等。其中,表现突出的安捷利实业(1639.HK)、彩生活(1778.HK)的股价在4天上涨33%。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这波炒作新兴产业的浪潮中,香港本地的对冲基金同样参与其中。

“我们加了一些跟内地热门主题相关的品种,如一带一路、环保、科技、非银金融等。”香港一家管理着3亿美元资产的对冲基金人士透露,他们在港股的持仓全部是内地公司。

数据显示,3月30日至4月2日,信息技术、医疗保健、非银金融、电气设备行业的上市公司获得资金的高度关注,标的公司的涨幅达到30%至125%不等。

其中,信息技术行业中有12只股票涨幅超过30%,涨幅排在前三位是浙大兰德、首长科技、神州数字(8255.HK),它们在4个交易日的涨幅分别为94.11%、61.90%、61.06%。

伴随着资金涌港带来的赚钱效应,有不少资金准备在清明节后投资港股。而这批资金的到来,正是先行入市的投资者翘首以盼的“风”。

“这周港股的成交量放得很快,现在就是看风是否能刮得更猛烈一些。”张峰说,他们会密切关注港股的成交量。若成交量出现萎缩,会减仓兑现收益。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