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2015年两会期间的注册制话题,去年全国两会上,T+0交易制度试点和优先股试点是代表委员们讨论的两大热点,彼时也颇受市场关注。
但到了今年两会,这两者则明显“弱化”。而在淡出委员代表们视野的背后,二者的“命运”却是截然不同。
股市T+0暂没考虑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曾表示,推出T+0制度已没有技术障碍,在大盘蓝筹股中推出T+0的条件已经成熟。
同时,证监会主席肖钢也表示,鉴于历史上开过又关闭,证监会对T+0态度审慎,但也并没有完全关闭闸门。他认为,如果将来要开也不会全部放开,恐怕会有一些条件和范围限制。蓝筹股现在交易不活跃,如果要推出T+0制度,可能会选一部分蓝筹股进行试点,但这些问题还在研究之中。
然而一年之后,在今年的“两会”上,“T+0”明显成了冷门话题。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只有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贺强仍在一如既往地支持推出“T+0”,并再次提交了一份“关于恢复股市T+0交易的提案”。
他还提出具体建议,包括统一思想,对股市T+0交易树立正确的认识;管理层制定有关T+0交易的交易规则及监管措施,做好推出股市T+0交易的准备工作;相关部门应该提供相应技术保障等。
而今年,证监会主席肖钢对股市T+0交易制度推出的表态已较去年明显明确,只是未提推出,而是说现在市场流动性和换手率不错,所以没有考虑马上恢复T+0的交易机制。
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也表态说,T+0是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活跃市场提供流动性,但也有波动性、投机性比较浓的问题,还是要一步一步来。他说,股票T+0还在准备及统一认识过程中,上交所还在努力推动这个事情。
优先股已落地发展
2014年两会上,证监会主席肖钢表示,优先股将“很快推出”,并解释说,优先股试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公开发行中小范围试点,即在上证50指数成分股中试点;第二部分是非公开发行。
果不其然,去年3月21日,证监会便发布《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提出三类上市公司可以公开发行优先股。
2014年4月18日,证监会、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商业银行发行优先股补充一级资本的指导意见》规定商业银行发行优先股的申请条件和发行程序,进一步明确了优先股作为商业银行其他一级资本工具的合格标准。
随后,商业银行对优先股试点趋之若鹜。统计显示,自2014年4月开始,浦发、农行、中行、兴业、平安、工行相继发布优先股发行计划,发行规模合计3400 亿元。
2014年8月中旬,中行、农行、浦发银行相继公告优先股发行计划获得银监会批复;2014年10月16日,中行在境外发行可转换优先股;2014年11月28日,农行优先股在上交所正式挂牌,首次发行400亿元,标志着中国境内资本市场第一只优先股产品完成发行及挂牌;当年12月18日,浦发银行优先股在上交所挂牌转让,成为我国第三家优先股成功发行的商业银行。
到今年,3月10日,工行也领到了优先股试点的“通知书”,有望成为第四家优先股挂牌的银行。
此外,除了银行,其他行业上市公司包括晨鸣纸业、中国建筑等近期也纷纷提出发行优先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