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对于拓展海外金融平台一直虎视眈眈的泛海控股,公告透露其对香港时富金融的收购事项延时至3月6日。
公告显示,根据泛海与相关三方签署的股权转让框架协议,各方应尽力在最后截止日2月21日前落实并订立最终股份转让协议。
泛海控股于公告中称,由于需要更多时间磋商及落实买卖协议的条款及条件,2015年2月18日,泛海香港与相关卖方签署框架协议的补充协议,约定延长原最后截止日期至2015年3月6日,收购排他期亦延时至同一时间。
另外,泛海控股还在公告中表示,截止公告日,泛海香港未就可能交易与相关卖方签订任何具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事实上,泛海控股对于收购时富金融寄望颇高。公司公共事务总监王国林对观点地产新媒体介绍称,收购时富金融有利于其加快落实海外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境内境外双券商平台,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推动公司做大做强。
同时,泛海控股亦丝毫不掩饰想要集齐全部金融牌照的战略企图,“泛海控股自2014年开始实施战略转型以来,明确了地产+金融+战略投资的发展模式,并通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全力落实公司转型发展战略,逐步加大对金融领域的投资力度,并向拥有金融全牌照的方向拓展。”王国林对观点地产新媒体如是表态。
滨海建投收购终止
资料显示,时富金融创办于1972年,是一家历史较为悠久的金融机构。截至框架协议签订之日,时富金融的法定股本为3亿港元,分为150亿股普通股,每股0.02港元,其中407185.9588万股股份已获配发和发行。
时富金融的主营业务为提供证券、期货、期权及互惠基金以及保险相关投资产品之网上及传统经纪业务,证券及期权主要投资,提供保证金融资及贷款服务,提供企业融资服务。
据公司最新财报,2014年上半年时富金融收入为0.87亿港元,上年同期为1.06亿港元;除税前盈利为0.92亿港元,上年同期为0.26亿港元。而2012年2013年收入分别为1.95亿港元和1.85亿元港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亏损的0.67亿港元和盈利的0.36亿港元。
事实上,时富金融股东想要转手股权的意向较为强烈,一直在寻觅合适的买家。泛海控股仅仅为第二买家,滨海建投基金管理曾在其之前表达过相关收购意愿。时富金融亦于2014年9月22日与后者签署过谅解备忘录。
根据时富金融此前公布的资料,滨海建投基金管理拟收购时富金融已发行股本的51%以上股权。双方曾约定会在2014年12月31日之前订立正式协议。收购价则根据时富金融的市帐率及资产净值作进一步磋商。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翻查资料得知,滨海建投基金管理是一家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为国有企业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投资集团则是由天津市政府出资,负责发展及管理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国有独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注册资本300亿元,总资产1475亿元,净资产663亿元。
不过当时的收购并未谈妥,才让第二个买家泛海控股觅得机会。针对交易失败的个中缘由,时富金融对观点地产新媒体解释为:“由于在双方定下的限期前某些细节仍未完全达成共识,故在法规下暂停磋商。”
不过多个分析人士均对观点地产新媒体分析认为,价格可能是滨海建投洽谈收购事项失败的原因,亦极有可能成为导致泛海控股本次收购行动摔跤的最重要阻力。
根据泛海控股此前公布的框架协议,其拟通过境外全资子公司或孙公司,以6.63亿港元的初步现金对价,收购时富金融44.01%股权。
按照6.63亿港元现金对价计算,相当于0.37港元/股的对价。而时富金融在框架协议前停牌的股价为0.29港元/股,溢价率高达27.59%。
看上去,泛海控股颇高的收购溢价已经表达了足够的诚意,不过致富证券中国区董事叶海亚亦提醒称,“泛海的收购价是比较高,不过时富金融近年来财报并不是太好,股价本身有折让,加上近期证券市场比较红火,股价并不能完全反应公司的实力和价值。”
也就是说,虽然泛海控股提出了较高的收购价格,但却并不一定达到了卖方的心理价位。
泛海控股的“小算盘”
据叶海亚向观点地产新媒体介绍,时富金融按照成交量排名属于B组的券商。“基本上香港本土以及规模一般的中资券商都排在B组,而时富的金融业目前处于发展较慢的阶段,公司本身已经把总部搬到上海,集团发展重心已经偏向其他方向。”
“在香港市场,位列A组的券商本身不多,仅有18家。且多是外资投行券商,以及规模较大的中资券商如中银国际等。从经济业务角度来说,其利润和前景并不像其他行业前景那么好。”叶海亚补充道。
对于控股股东出售股权一事,时富金融以目前尚在停牌阶段为由并未对观点地产新媒体有所回应,但综合上述分析不难总结,行业整体发展前景以及公司业务重心调整都有可能成为出售诱因。
从泛海控股角度,选中时富金融亦并非偶然。虽然香港金融机构实施注册制的,牌照颁发亦不受限制,并不存在很大的技术性难度。但收购一间成熟的上市企业,远比从注册开始白手起家从容得多。
叶海亚对观点地产新媒体分析称:“时富的客户数量应该有15万人以上,在香港应该算比较有规模,这15万客源的品牌效益,是重新注册新公司不一定能做到的。”
此外,叶海亚认为泛海控股收购时富金融更侧重功能性。“收购现成上市的金融机构,公司品牌、现有架构、和金融的平台,可以作为即时的金融工具使用,很多资本方面的运作,包括再融资等,均可以在这个平台操作。”
另据时富金融对观点新媒体介绍,公司目前拥有全牌照经营,包括证券经纪、商品期货、融资证券、资产管理、财富管理、投资银行、财务顾问等。而在香港,全牌照的金融机构并不是太多。
针对全牌照的意义,叶海亚对观点地产新媒体分析:“对于内地企业来说,资金并不是设立全牌照公司的门槛,技术门槛是比较麻烦的,包括合规、风控、主要负责人的聘请等,不是投钱就可以立竿见影的,维持时富金融这样的平台会更加方便一些。”
泛海控股显然非常中意时富金融的全牌照身份。其收购事项框架协议的约束条款中明确指出,除根据泛海控股指示而可能导致时富金融已有牌照被暂停外,时富金融集团现时持有的受监管牌照在双方交易完成时不能有撤销、终止或暂停。
泛海全金融牌照图谋
事实上,和收购时富金融几乎在同一时间进行的,还有泛海控股对于民安财险的追逐。
泛海控股1月22日晚公告,公司正在筹划收购民安财产保险有限公司部分股权事项。公司已经与相关方进行了洽商,并进行了多轮谈判,已基本达成一致意见。1月31日,泛海控股透露该收购事项总作价为17.85亿元。分析普遍认为泛海控股将获得民安财险不低于51%的股份。
针对收购民安财险控股权事项,王国林对观点地产新媒体表示,该项收购为公司控股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参股中国民生信托有限公司后,在金融业务领域又一重要举措,将有利于优化公司金融业务布局,进一步夯实公司金融业务平台。
至此,泛海控股的金融布局之中,已然囊括券商(民生证券、香港时富金融)、信托(民生信托)、保险(民安保险)等门类。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泛海集团的金融地产平台,泛海控股与大股东均有大量金融业务,双方的发展思路并不具备非常明显的区别。
对此,王国林向观点地产新媒体解释,“泛海控股的转型,离不开大股东的全力支持。未来,大股东还会将部分优质资产继续注入上市公司中。同时,泛海控股也会通过自身的转型发展,不断培育和发展新的经营业务及利润增长点。”
据了解,目前中国泛海集团在在金融领域的主要投资包括银行、证券、信托、期货、保险、典当、保险经纪等。主要投资控股的金融机构有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民生信托有限公司、民生期货有限公司、北京民生典当有限责任公司、民生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参股的金融机构有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北部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金融企业。
事实上,民生证券和民生信托股权均为泛海控股从大股东手中收购而来。不难预见,已经锁定全金融牌照目标的泛海控股,未来将会继续受益于大股东的金融资产注入。加之泛海控股正在进行的,收购及控股拥有牌照的金融机构,泛海控股全金融牌照的路径至此已清晰浮现。
据了解,目前内地需要审批的金融牌照主要包括银行、保险、信托、券商、金融租赁、期货、基金、基金子公司、基金销售、第三方支付牌照、小额贷款、典当12种。而前7种更为国内金融大鳄所倾心。
目前集齐上述7种金融牌照的财阀仅有4家,分别为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平安集团以及明天控股。而已将5张牌照收入囊中的复星系、安邦集团等来势凶猛的崛起势力,亦从未停止对于全金融牌照的追逐。
根据资料,泛海集团目前拥有的金融牌照,已经涵盖了上述7种主要金融牌照中的5种。转型以来,泛海控股亦已经收集了3张。按照大股东注入以及收购控股的路径,泛海控股的全金融牌照目标并非不可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