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别癫狂 “疯牛”被泼冷水另有深意?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动辄百点的涨跌幅,对眼下的A股而言,俨然成了家常便饭,“疯牛”标签也显得愈发的贴切了。而无论是有意还是无心,从上周五兜头浇下的两盆“冷水”来看,这样的“疯牛”显然也不是监管层想要的结果。毫无疑问,中国经济要走向新常态,作为经济“晴雨表”,牛市也得告别“癫狂”,走向新常态。

从单日暴跌近8%到单日大涨近5%,本周短短三个交易日,A股市场的投资者犹如坐了一次“跳楼机”。

1月21日收盘,上证综指大涨4.74%,收于3323.61点,不仅重新站上3300点,且创出近五年来的单日最高涨幅,深成指也上涨了3.42%。本周一跳空缺口的快速收复,尤其是金融股整体的“满血复活”,使得市场情绪重新恢复乐观。

不过,与此前空头几乎“灭绝”的情形不同,就在牛市论调再度唱响之时,市场开始出现更多的不同声音。

“今天的反弹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证监会的表态,我知道的有些资金就认为周一的暴跌是错杀,所以一看趋势稳了就赶紧把丢掉的金融股再买回来。”北京一位私募人士分析透露,“但是他们没有想过,假如上周五的利空根本就不是证监会的本意呢?”

事实上,这样的分析并非空穴来风。

就在12月16日两融业务检查之后,此次受罚的上海某大型券商的内部人士就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公司并没有被查出什么问题。但一个月后监管层的突然出手令人惊愕。

不仅如此,银监会几乎同一时间发布《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也被认为是意在防范委托贷款资金绕道实体经济流入股市。

“两大监管机构不约而同的举动,很难让人相信这是某一个部门的单方面行动,既然如此,证监会的澄清就应该更理性地看待。”前述私募人士称。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上述分析成立,有关方面又为何要突然出手干预牛市?

世界银行顾问、光大证券(601788.SH)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对此有着自己的理解,“过去几个月股市红火的行情非但没有改善实体经济的融资状况,反而还加重了”融资难“问题。目前制约增长的主要矛盾渐变成股市泡沫化对实体经济融资的虹吸效应。”

股指大涨金融股崛起

上周五,证监会在股市收盘后宣布规范“两融”,并对违规开展两融业务的几家龙头券商进行了处罚。同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上述两大“利空”消息,直接导致了1月19日上证综指单日跌去7.7%,个股大面积跌停,尤其是券商、保险等前期领涨的金融股,跌势最猛。

而毋庸置疑,金融股再度成为多空较量的主战场。1月21日,拉动两市股指大涨的“功臣”正是刚刚遭受重创的金融股。

盘面显示,当日保险股逼近整体涨停,强势领涨;信托等多元金融股紧随其后,整体涨幅也超过9%;券商股、银行股亦全面爆发,前者平均涨幅逾7%,后者平均涨幅近6%。

需要说明的是,保险股大涨对当日大势的拉动还是较受市场认可的。

1月21日盘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上海多位私募人士处了解到,在这场金融股暴跌暴涨中,他们虽然不是“幕后导演”,但却也算得上是推手之一。

多家私募机构人士均表示,在上周五利空消息出来后,就已对本周一的操作进行了同业交流和探讨,周一开盘后大家较为一致的举动便是大幅减仓,除了券商等急速跌停无法卖出的,其余如保险、银行等金融股都被果断抛售,甚至有的当日就清仓了金融股。

据受访机构透露,在大举抛售后,其实并没有因为证监会随后的紧急澄清而快速买回,而是在观察了一个交易日后,大多于1月21日上午开始重新买进,买入力度有大有小,目前有些私募仍持仓较低。

“涨得太急不敢追,再走走看看,这可能也是1月21日两市成交量并没有明显放大的一个原因。”私募人士闫涛表示。

缘于牛市思维拉动

“证监会的表态,使市场迅速从惊恐中平复,券商经营风险大幅释放,各种监管谣言也将告一段落,由领导层态度推断年内应无大的政策风险,这让股市继续上涨理由充分”,上海鸿逸投资投资总监张云逸表示,短期的大涨也并无特别原因,是市场中“牛市思维”的延续,同时也是市场波动性加大的结果。

基金研究中心1月21日也发表观点认为,目前来看,牛市格局不变,当日暴涨是市场情绪修复的表现。其认为,市场上涨的大逻辑并未改变:无风险利率持续走低的趋势不变;居民财富再分配的趋势不变;管理层面股市呵护的态度并未有改变。

大盘、汇丰晋信双核策略的基金经理丘栋荣1月21日盘后更是直言,仍然看好大势,看好蓝筹股机会。他说,虽然从1月初以来,指数似乎陷入了“调整”,但实际上这种“调整”仍是结构性的。整个市场活跃度依然很高,还是比较明显的牛市特征。

“目前沪深300股票的整体估值仍然只有12倍,在过去10年历史均值的下方,由此蓝筹板块还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短期调整实际上是牛市中正常的风格轮动,并不代表蓝筹板块未来失去投资价值”,他说。

此外,还有部分券商资深投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资金回流的作用也是促进跌后大涨的原因之一。一方面,打新资金回流;另一方面,国际资金一直在关注A股,从沪股通近两个交易日的成交状况即可看出,有趁机“捡漏”的迹象。

继1月20日沪股通净买入24.24亿元后,1月21日净买入额又达到21.35亿元,累计45.59亿元,比上周五个交易日的总共使用额度21.51亿元增加了一倍多。

牛市路不平震荡加大

在一片牛市继续的唱多声中,1月21日,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敲了一下“警钟”。他认为,短期来看,大盘不一定能快速结束调整而恢复大涨,不排除本周内行情还会反复,如果没有增量资金的加入,反弹的持续性有待观察。

“目前,沪深两市成交金额在8000亿元上下,仍是维持在较高水平,当然,这里面有不少是杠杆资金”,1月21日,上海某券商研究所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轮牛市,资金的推动作用是公认的,所以才有“杠杆牛”的说法。

而上周五证监会、银监会同时出台政策,虽然随后证监会做出了安抚举动,但背后的深意还是值得思考的,这也将直接关系到后市增量资金的多少,以及大盘延续上涨的空间。

徐高就认为,近期监管层对股市融资的清查背后的深意在于为经济增长的复苏扫清障碍。而根源在于股市对资金的虹吸效应加重了实体经济的“融资难”问题。

徐高分析,去年11月、12月信贷和表外融资的明显扩张并未带动投资到位资金的回暖,有迹象表明,这些资金极有可能进入了股市,推升了股市泡沫。因而过去几个月股市红火的行情非但没有改善实体经济的融资状况,反而还加重了“融资难”问题。

“暴涨暴跌都不是监管层想要看到的,所以才倡导慢牛,而后市行情,很可能是在震荡中实现慢牛”,前述券商研究所负责人表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兴业证券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