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事业部的分成制,仅是民生加银考核机制变革的措施之一。
按照万青元的规划,公司层面,还将实现合伙人制。将此架构具化就是,在治理层面,实行高管持股,股权激励的方案,已经和大股东在做沟通。具体事项上,采取分成制,比如事业部制。”
与事业部同步试点的,是更具吸引力的虚拟基金激励机制。
所谓虚拟基金,即基金经理以市场价格购买自身所管理基金的一定份额,并以行权价格虚拟购买未来一定时间后,该基金的另一指定份额,即公司的虚拟投入金额。该金额数倍于基金经理实际投资金额。
对此,吴剑飞举了个例子予以解释,“比如说,基金经理购买自己管理的基金100万,公司配给他虚拟的额度,假定最高比例是10倍,等于配给他1000万,签订协议,一年下来,假如挣10%,那么他的奖金是100万,假如亏了10%,他的100万就变成了90万。”
市场期盼的大资管时代已来临?变革气息浓厚的2015年,民生加银基金正在酝酿一系列内部革新。
“下一步,把市场条线独立出去,成立财富管理公司,还要把香港子公司成立起来。”民生加银基金公司董事长万青元近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首次披露将重塑公司运行架构,探索构建“投研事业部制+多个资产管理平台”的创新模式。
伴随组织架构裂变,其考核机制也迎来颠覆性尝试。以“虚拟基金”为主要形式的基金经理期权激励计划,将带来考核方式的极大想象空间,意在破除人才流失加剧的行业魔咒。
作为中小型基金公司,民生加银借道旗下子公司民生加银资管进入更广阔的业务领域,今年将重点发力资产证券化和并购重组两大领域。其中,民生加银资管已成立专门的资产证券化部门,类证券化储备项目规模达700-800亿元。
“实际上我们也在起步阶段。”万青元坦言。 并且,民生加银基金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展开了一张2014年的业绩单。
总体观之,该公司全年利润预计2.65亿(补充行业利润数据),完成全年预算的170%,扭转此前多年亏损或微盈的局面。
如今,是什么因素促使民生加银开启大幅度的变革,而且能爆发出多大的能量?
打造投研事业部
“这么多年,基金行业始终做不大,说明机制设计上有问题。”万青元直言不讳。
去年,他们在全国基金公司调研一圈后,开始着手改造民生加银基金的运行机制,尝试搭建事业部。按照他的设想,将在公募基金的平台上,给基金经理提供一个私募机制。
事业部制度,主要体现为一个明星基金经理带领一个团队,自负盈亏,参与基金管理费的分成。
提高基金经理自主权的背后,是行业共同面临的人才困境。近几年公募基金人才流失加剧,2014年整个行业更是奔私潮涌,对公司运营和产品业绩的稳定性带来冲击。一位基金分析师表示,“大资管时代,私募基金蓬勃发展,信托、券商等越来越多机构蚕食公募基金蛋糕,基金人才缺口不断扩大。”
破解此困境,机构最直接可行的或是变革考核激励政策。
万青元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目前,民生加银基金的专业投研人员50人左右。按照具体业务架构,可分为权益投资、固定收益与货币投资、专户投资、投资交易和研究发展等几个部门。至此,民生加银已从内部筛选出一位过往业绩相对优秀的基金经理,牵头筹备投研事业部。
打造的具体方式是,事业部拥有独立的用人权、财权和分配权。基金经理集中精力负责投资和研究。
另一个比较明显的特色就是,考核制度的变革,采用收入分成制。
“目前具体的设置是,公司65%,事业部35%,基金经理在35%范围内,还设置二次分配。”身兼投资总监的民生加银副总经理吴剑飞介绍,“公司则主要提供高效的中后台,管好合规和风控。”
对于这种变革的效果,他认为:“以前基金经理可能只关心自己每天的净值波动和排名,公司追求的是规模和利润,基金持有人关心绝对收益,通过事业部机制,把三方利益比较好地捆绑在一起。”
当然,实际是否收获吴剑飞所说的成效,尚待运行考验。实际上,类似民生加银此种变革思路,已在数家基金公司试水,比如招商基金、国泰基金、前海开源基金、九泰基金、中欧基金等基金公司已开展事业部制试点。
初期,这种试验尚未有成型的模式,各家做法也不尽相同。其中,民生加银为基金经理预留了兜底条款。万青元提出,“刚开始,基金经理虽然业绩好,他管理的规模小,挣钱不多,我们会酌情考虑,给一两年缓冲期。”
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基金公司对利益格局进行重新权衡。
“现行的几家是做事业部试点的公司,我们调研后,发现整体有几方面需要注意。”吴剑飞表示。即在管理上,事业部会带来内部计价过于清晰的后果,使内部交易成本提高。其次在对人才培养和积累机制上造成破坏。现行的主要是把过往业绩较好的基金经理找来,进行优胜劣汰,市场效应好像比较高,但对后面的人才积累和培养显得不够稳固。另外是平台优势共享的问题,目前公募基金相对弱的是机制,强的是平台,比如运营、清算、特别是研究平台。由于事业部的利益反馈机制较强,可能不利于搭建统一的研究平台。
在万青元看来,事业部制是未来的行业方向。如此,他认为,“把机制理顺后,整个行业蛋糕做大,而不仅是公司蛋糕做大。”
欲改基金经理生存法则
事业部的分成制,仅是民生加银考核机制变革的措施之一。
按照万青元的规划,公司层面,将实现合伙人制。将此架构具体化就是,在治理层面,实行高管持股,股权激励的方案。这已经和大股东在做沟通,“原则上问题不大,进展顺利的话,再过一两个月可敲定细节。具体事项上,采取分成制,比如事业部制”。
与事业部同步试点的,是更具吸引力的虚拟基金激励机制。
所谓虚拟基金,即基金经理以市场价格购买自身所管理基金的一定份额,并以行权价格虚拟购买未来一定时间后,该基金的另一指定份额,即公司的虚拟投入金额。该金额数倍于基金经理实际投资金额。
对此,吴剑飞举了个例子予以解释,“比如说,基金经理购买自己管理的基金100万,公司配给他虚拟的额度,假定最高比例是10倍,等于配给他1000万,签订协议,一年下来,假如挣10%,那么他的奖金是100万,假如亏了10%,他的100万变90万,他当年的奖金可能就没了。”
推出这一创新考核机制的背景是,基金圈多年存在基民实际利益和基金经理激励机制不一致的现象。
“行情不好时,基金经理亏了5%,他的排名还是前十,拿高额奖金。”万青元指出,鼓励基金经理的基民服务意识,使其利益和基民、股东利益保持一致。他试图借此机制,改变排名取胜的基金经理生存法则,并吸引和保留基金经理。
“针对基金经理的考核,目前3类措施并行。一是事业部制试点,二是虚拟基金,三是按基金经理业绩排名的传统考核方式。”吴剑飞总结道。
打造理财师团队
金融业大变革时代,向资产管理公司转型已成为基金行业的共识。自2011年担任董事长后,万青元就为民生加银基金提出了更为精准的定位:“专业化的投研平台”。
三年期间,民生加银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已超过350亿,增长超过10倍。
“基金公司主要在打造一个强大的投研公司,下一步计划把市场条线独立出去,成立专门的财富管理公司。”万青元首次对媒体披露这一规划。
“现在的市场条线,只卖基金,客户没有粘性,长期看基金没有竞争力。现在客户都是一个黑头像,不知道是谁,需要把他们转过头来,有一定的了解。”万青元对此直言不讳。
据他介绍,目前民生加银积累的客户达120万户。值得关注的是,来自大股东的客户资料共享可为其带来客户快速增长。
“民生银行正在打造一个集团客户资料共享平台。”万青元在接受采访中透露,共享平台很多数据均可以发挥价值。另外,民生加银跟亚洲金融合作联盟的银行合作也很好。亚洲金融合作联盟是民生加银基金子公司的战略投资者,该联盟目前约有40家会员单位,多为中小银行。
尽管财富管理行业竞争日渐激烈,万青元则对此充满乐观。在他的设想中,首先是打造一批相对专业的理财师,整合基金和资管公司的销售渠道,并在此基础上销售其他公司的金融产品。
他认为,基金公司办财富管理公司,有贴近市场的天然优势。“我们毕竟在做投资,银行没有自己的投研团队,很多还要外包给我们。”
与此同时,万青元在财富管理方面,还有跨境计划。他表示,国内的财富管理跟国际上是割裂的,而境内资金的进出相对困难。“通过成立香港子公司,把两个市场打通,为下一步的境内外一体化奠定基础。这个可行性研究已经完成,正在走报批流程。”万介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