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成证券市场改革重要突破口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汤亚平 2013-12-07 12:31:1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本周,创业板指数在主板市场继续走强的背景下大幅下跌,创出近3个月以来的新低。我们认为,创业板市场的调整不仅有市场的因素,更重要的还是政策的影响。

证券时报记者汤亚平

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作为整体改革的重要领域证券市场,证监会11月30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关于在借壳上市审核中严格执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标准的通知》,拉开了证券市场改革的序幕,而创业板已成为这次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在前不久召开的《财经》年会上,证监会主席肖钢提出要进一步壮大主板、发展中小板、改革创业板、扩大新三板。虽然字数寥寥,但足够资本市场参与各方反复推敲斟酌。

先说壮大主板,壮大的侧重点并不在扩容,而是通过契合经济转型,练好内功,使主板强筋壮骨,加快内生增长。比如,作为A股一哥,中国石油上市6年蒸发了6.61万亿元,市值缩水了超八成。这是中国市场核心资产——权重蓝筹已经跌无可跌的一个缩影。现在,该到了主板恢复壮大市值的时候了。

再说发展中小板,“发展”二字透露了中小板的前景,表明它不是一个过渡产品,更不是权宜之计。实际上,中小板上市公司主要是那些发展比较成熟的中小企业,它们几乎都是民营科技及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是深市上市资源的主力军。至于扩大新三板,不言而喻,主要是解决小微企业投融资难问题。

唯独在创业板前面,肖主席用了“改革”一词。为什么强调要改革创业板?这里释放了对资本市场改革深层思考的更多信息。

在顶层设计上,改革创业板意味着将把创业板打造成中国的纳斯达克——使之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代表指数。今年以来,创业板指一直领涨A股市场。截至11月30日,创业板指数收盘1366.83点,今年已上涨652.97点,涨幅达91.47%,不仅走势远强于A股主板,还在全球主要市场指数涨幅中排名第一。

A股未来应该重点强化三大市场和优化三大主要指数:沪市——上证指数、深市——深成指、创业板市场——创业板指。这三大指数基本契合美股三大指数:道琼斯工业指数、标准普尔指数、纳斯达克指数。

在功能定位上,改革创业板意味着纠正功能错位。“三高”现象频出折射出了我国创业板市场基本功能定位的偏离。从融资者的角度看,创业板市场要“促进自主创新企业与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发展”,服务对象主要是高成长、高收益、高风险的企业。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创业板市场为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进一步形成了我国资本市场多元化的投资者结构。因此,创业板市场所形成和带动的,主要是一个高风险的股权资本市场,对于市场各方的风险定价能力,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国际成熟创业板市场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具体条件,进一步明确创业板市场的功能定位。

事实上,美国经历了2000年科网泡沫后,纳斯达克市场也重新定位其职能,从片面支持高科技企业转向支持更多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

在退市机制上,改革创业板意味着要真正打通退市通道,这在很大程度上将考验监管层的决心。11月30日,证监会下发的《关于在借壳上市审核中严格执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标准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借壳上市条件与新股发行(IPO)标准等同,不允许在创业板借壳上市。《通知》出台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创业板指暴跌8.26%,创历史最大单日跌幅,225只创业板股票封跌停。此前,去年4月20日深交所正式出台创业板退市制度后,仅两个交易日创业板指跌幅高达6.48%,近40只个股跌停。

事实上,并购重组则是一大热点。截至今年9月30日,已有75家创业板公司停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共计84单。而今年以来,创业板并购重组更趋活跃,仅重大资产重组就已达到54单,远超过去三年的总和。

针对创业板不允许借壳上市,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说,从现有主板借壳案例来看,多数借壳企业与创业板企业的特点不同,如果允许在创业板借壳上市,此类企业将登陆创业板市场,弱化创业板市场对创新、创业型企业的服务功能,扭曲创业板市场的定位。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