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短线策略 - 正文

买银行地产还是坚守创业板?

来源:证券时报媒体 作者:王韧 2013-07-09 08:40:3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当前市场最大的困惑在于:转而去买5倍市盈率的银行地产,还是坚守30倍以上市盈率的创业板。这是风格判断的问题。

从资产定价角度看,行业估值差由价值内和价值外两大因素共同决定,前者包含DDM模型所说的自由现金流、无风险利率、风险溢价等,后者则涵盖交易制度和市场结构、情绪和套利等因素。

单看DDM模型,今年以来的成长股走强实则具有坚实的价值内支撑:创业板公司拥有最安全的资产负债表和最充裕的自由现金流;而经济下行和资金紧缩首先冲击的是无风险利率和风险评价,因此估值调整重灾区是传统蓝筹而非新兴成长。同时,价值外因素也利于成长演绎:新增供给停顿和机构资金收益率博弈形成了偏好成长的供求结构,情绪面因素则放大了股价弹性。

逻辑上看,产能调整背景下,价值内因素短期难有变化,除非改革加速推动经济出清,否则成长强于周期的大趋势很难逆转;而价值外因素则可能因为事件性冲击而出现短期波动,这才是市场风格出现阶段逆转的决定性力量。比如在先报喜后报忧的历史惯性下,7月底开始部分创业板公司的利空财报开始披露;比如发行端市场化的加速和新股首发重启带来供求结构的短期冲击;比如市场监管趋严后部分公司或机构出现监管风险等等。时间节奏看,这些事件大概率发生在7月下旬到8月的时间段,因此即使长期趋势未改变,对成长股高弹性带来的短期股价波动风险,也需要给予相当的重视。

因此就配置而言,需关注弹性和流动性的平衡。如果7月下旬开始可能出现因为价值外因素波动带来风格的阶段变化,那么把握阶段反弹就必须在弹性和流动性之间寻找平衡。触底反弹的初期往往弹性为王,成长股强势无可厚非;但如果行情只是短期反弹而非反转,未来仍有资金成本的趋势上升需要消化,而7月底以后的部分事件性冲击可能提供成长股调整的导火索,那么把握短期弹性的过程中就必须关注未来的流动性,涨得快固然重要,但进得去、出得来才是真英雄。如果既不想放弃短期反弹,又不想承受未来的流动性风险,那么建议适度关注电力设备、医药、通信、油服等领域。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