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成交量萎缩一直是困扰投资者的一个重大问题,象本周四,沪深股市的总成交金融仅81.2亿元,和“6.24”行情前的市场平均水平很接近,于是人们自然会把这些和大资金没有继续入市,场内资金在观望等联系起来,由此认为大盘缺乏上攻动力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无可否认,沪深股市近期成交量的确萎缩得相当严重,而这也确实成为股市走强的一个羁绊。但是,我们是否就因此全面看淡后市呢?显然这未免有点机械。事实上,现在一方面成交量的确不大,但是另一方面其分布又非常不均衡。在一天中有的股票成交金额可以达到几亿元(象最近的深发展就是这样),但也有的股票不足一百万元。人们常常发现,在开盘半小时以后,仍然会有上百个股票还没有成交,与此相应的是成交最活跃的前50个股票的成交量往往占到了总成交量的45%以上。这也就是说,虽然从绝对数来看,现在的成交量是很小,但这主要是小在一些成交不活跃的股票上,那些受到市场关注的热门股,成交量实际上并不算太小。统计证明,从6月24日到7月26日这一阶段,成交最活跃的股票换手率达到393.6%,而成交最不活跃的股票换手率仅6.4%。显然,对于一批在20多个交易日中换手超过100%的股票来说,它们的交投事实上非常活跃。这种部分个股交投旺盛的局面,虽不能改变大盘的盘整格局,但还是营造了有利于个股行情的氛围,给大资金的运作提供了机会,有人认为其演化了“局部牛市”,也许不太确切,可毕竟揭示了盘整市道中仍有亮色存在的事实。
实际上,对照海外证券市场的情况来看,境内股市的换手率一直是偏高的,即便现在有了较大的回落,减少到约0.6%左右,也还是大大高于海外市场。就流通市值来说,沪深股市远不及香港股市,但是沪深股市的成交量要明显高于香港股市。这不仅是现在弱市条件下的情形,在强势市场中也同样如此。分析表明,成交量的减少、换手率的回落是证券市场在走向成熟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而对于成熟市场来说,股票数量非常多,但是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交投清淡,波动也不大。在那里,真正活跃的股票很少,而它们通常都是成份指数样本股,股市涨跌,主要是成份股在大幅震荡,而大部分成交量也是发生在这些股票上。比照这一事实,可以发现现在沪深股市所出现的成交萎缩状况,的确不能全部看作是市场疲软的结果,客观而言这更多是反映了一种趋势。
当然,沪深股市现在还远本身一个成熟市场,而且其时下的表现也的确不能令人满意,特别是广大投资者很不适应现在这种成交萎缩的状况,市场缺乏增量资金也是事实。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我们也不妨换个角度来分析成交量的变化。从以上的分析中还可以看到,现在也不乏活跃的股票,走势良好的品种。这至少也启发人们,即便由于各种原因,大盘要再度形成强势存在一定的难度,成交量不大的局面一时还不容易改变,但是部分股票出现相对较强走势的可能性也不容排除,而如果这些强势股正好为成份指数样本股所覆盖的话,那么成份指数的走强也是可以想象的。事实上,虽然本周大家都感到股市疲软,但是深圳成份指数还是上涨的。进一步说,即便今后有大行情出现,也不可能再是股市全部飘红,个股行情的特征会更明显一些,设计合理的成份指数走势自然也会领先于大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