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沪深股市的B股经历了从暴跌到暴涨的巨大转变。在上半周,由于公布了作为“阶段性成果”的国有股折让配售方案,股市出现了大跌,其中B股也跌幅甚大。象沪市B股的跌幅是7.95%,深市B股的跌幅是7.63%,均远大于当天A股的平均跌幅。一些投资者认为,本来B股就因为机构投资者不能参与,因此行情很清淡。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无非是大家认为现在B股与A股尚有一定的价差,将来B股和A股接轨,可能还会有一些机会。而按照国有股减持的折让配售方案,非流通股东要向流通股东作出补偿,这样流通股的价格通过除权必然大大下降,和B股自然接轨,到时候B股还靠什么来维持呢?正是在这样的预期下,B股出现了少见的恐慌性下跌。
但是,到了周四,证监会召开证券市场分析座谈会的消息传出,管理层明确表示,任何改革举措,只有在市场稳定和投资者利益得到保护的前提下才能得以推进。显然,这里所说的改革举措,一般认为就是指国有股减持;而这里所说的投资者,应该也必然是包括了B股的投资者。在这样的思维推动下,B股出现了一波报复性的上涨行情。当天沪市B股上涨了9.84%,深市B股上涨了10.03%,又明显要大于A股。从暴跌到暴涨,行情就在一周之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广大投资者对此很显然是难以适应的,人们最普遍的感觉是,这个市场变化莫测,存在巨大的系统性风险。
实际上,一方面B股在本周的大起大落的确是不正常的,在仅仅是公布了一个“阶段性成果”,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的情况下,股指如此大幅度的下跌,显然具有某种非理性的因素。同样,仅仅是召开了一个座谈会,也没有对B股讲了些什么,完全是凭一种预期就将B股的指数推高到涨停或者接近涨停的位置,显然也是不怎么有理由的。这种暴跌暴涨的行情,实际上并不可取,是市场不成熟,投资者心态浮躁的集中表现。但是从另一方面讲,投资者为什么又会作出这样的过激反映呢?客观而言,B股的投资者是曾经看到过股指下跌到23点,股价下跌到只有几分钱,不及净资产值一半的,同时也是看到过指数连续多日涨停,没有几天就翻了一番多的。因此他们的承受力应该比较强,可是为什么还是会表现得不那么沉着呢?这里的原因,恐怕不能仅仅在投资者身上来找。事实上,一段时间来,B股发展方向不明,许多应该明确的政策不明朗,以至投资者失去方向,也失去信心,市场又重新回到不死不活的状态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者当然对相关的市场信息特别关注,同时也不得不对市场走势更为敏感,大盘暴涨暴跌的行情,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出现的。
不管B股今后的发展前景怎样,作为一个也不算小的市场,它应该有其自己的地位,B股投资者的利益同样也是需要得到保护的。在这个意义上,包括国有股减持等举措,都应该充分考虑到B股市场的实际和B股投资者的利益。当然,在现时的环境下,尽快明确B股的相关政策,可能是更为关键的。只有这样,B股市场才能摆脱暴涨暴跌的不良走势,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