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点能构成中期底部吗?

证券之星 作者:桂浩明 2002-01-25 18:27:3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虽然1400点可能成为中期底部,但是这也仅仅是一个“中期”底部,随着今后市场的变化,具体的点位还是会发生改变的。
在本周,股市出现了较大的震荡,沪市一度探底1346点,创出两年以来的新低,这事实上也将1999年6月份以来的涨幅尽数抹去。当然,这还只是从指数上来评判的,如果以具体的股票而论,可能有相当一批股票的价格已经比“5.19”前更低。不过,暴跌以后,大盘也出现了较为强劲的反弹,周三这天沪市高低落差近百点,大盘在回落以后迅速被拉起,当天报收1444点。此后,尽管股指有所反复,但是都是在1400点上方运行。这样,本周沪市仅有两天是在1400点以下收盘,有人据此认为,从趋势上讲,1400点有望成为股市的中期底部。
我们认为,这样的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就以1400点这个具体的点位而论,它比去年的历史最高点要低37.63%,比出台暂停国有股减持方案前的最低点要低7.53%,换言之这已经是近期一个公认的低点了。从技术上讲,股指在这个时候已经超卖十分严重了。在这个位置出现技术性反弹,是很自然的事情。不管是什么样的市场,涨多了必然要跌,同样跌多了也自然会涨。在持续下跌的情况下,股指往往会跌过头,但在这以后又很可能形成反弹走势,并且在下跌过头的位置附近构筑一个中期底部。在这个意义上,将1400点看作是一个中期底部是有依据的。与之相对应的是,深市的中期底部区域大体上是在2800点一线。
对从去年开始的股市暴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虽然到现在还有人认为暴跌和国有股减持无关,但是更多的市场分析以及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暴跌与国有股减持是有关系的。显然,国有股减持是增加了市场的供应,但同时资金供应没有增加。这种供求失衡的局面(或者说是预期),必然导致股市重心的下移。而在各种国有股减持方案中,投资者最感到不 的是市价减持。大量的低成本非流通股在一夜之间涌出,改变了原来60%以上股票不流通的局面,这对二级市场的冲击是很大的。正是因为由此产生的担忧,使得市场上的股票价格不断回落。当股指跌破1400点以后,市场的平均股价也就下跌到了8元以下,而且有相当多的股票价格在5元甚至更低的位置,和净资产已经比较接近了。可以这样说,如果这时候国有股减持按照市价来进行,那么很可能是二级市场继续下跌,股价和净资产值接轨。换个角度讲,到这时再进行国有股减持就不那么容易了,其得以进行调整的空间也不大了。显然,在某种角度上可以认为,如果股指跌破1400点,要大规模进行国有股减持是不太现实的,国家想卖一个好价钱,可是这时市场已不具备相应的购买条件。既然这时减持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那么1400点对于市场走势的提示作用也就不问自明了:它很可能是减持所需要的一条市场底线。
当然,从减持的角度来分析1400点可能构成中期底部,毕竟只是一种缺乏实证的推导。这里还可以从市场现实出发进行另外一种分析,那就是在1400点以下,上市公司再融资功能已经失灵了。从罗牛山到京山轻机,近期进行配股和增发的上市公司,都面临认购不足的困境,主承销商被迫大量包销。这个局面在去年也发生过,只是当时搞再融资,发行市盈率在40倍左右。而现在下降到了20倍左右,同样没有得到市场的真正认同。而且,即便是首次融资,申购资金也在明显减少。这就提示人们,尽管过去在500点的时候也曾经发行股票,但是现在股市已经不是那么一回事情了,1400点再融资就不行了,如果再跌,那么谁又能够保证整个市场的融资功能不受影响呢?因此,1400点不仅对于进行国有股减持有参照意义,对于上市公司的融资活动也有参照意义。也许人们会这样来认为:如果1400点真的被跌破,那么股市将面临一场深刻的危机,到这时,也许真的要“推倒重来”了。只是,要“推倒”不难,要“重来”就不那么方便了,到时候还有谁来玩呢?
话说回来,从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1400点的确是有可能成为中期底部的,但是这也仅仅是一个“中期”底部,随着今后市场的变化,具体的点位还是会发生改变的。只是在现在,人们尚无法想象如果在这里不能形成中期支撑的话,那么后市将会怎样?而即便有了这样一个底部,仅仅是技术反弹,股市又还能涨多高?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