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召开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大会”上,有关领导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素质。增强投资者信心,夯实市场稳定发展基石的问题。中国证监会还推出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修定稿),并且把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作为明确的工作目标。
应该说,现在开始强调完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素质,虽然多少有点晚了(毕竟,我们看到了太多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很差,违规运作,侵犯中小股东利益事件的发生),但是这仍然是及时的。即便算亡羊补牢吧,也还是有其作用,否则,投资者很可能对证券市场产生信任危机,从而动摇市场的基础。
我们认为,完善公司治理,对于已经上市的企业来说,实际上是一个“补课”的工作,让其逐步克服改制不彻底、所有者代表缺位和中小股东利益观念淡漠等问题。这很必要,但同时更为关键的是,应该从源头抓起,严格把好新上市公司这一关。如果一面还在费尽力气完善已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另一方面那些在治理结构上存在很多问题的公司还在不断上市,那么这个市场怎么可能搞好呢?在多数情况下,证券市场的活力之一在于有源源不断的高质量公司上市,给投资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投资机会,同时那些质量差的上市公司则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摘牌,从而通过优胜劣汰来总体提升市场质量。遗憾的是,在这方面我们所看到的现实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今年,股票发行实行了核准制,应该说公司的质量能够在制度上得到保证。但是,尽管如此,还是出现了象华纺股份这样的问题,这就表明,如果仅仅是在表面上建立了制度,而在本质上并没有坚持高标准,提出严要求,特别是在象公司治理结构这样的问题上没有形成可靠的约束机制,那么企业的质量仍然是无法得到保证的。其结果,就是上市公司不断重复“一年绩优、两年绩平、三年绩差”的故事,甚至是一步到位,当年上市,当年就业绩大幅下滑,甚至亏损。而这对于市场信心的打击、对于形成长期投资理念的负面作用,都是非常大的。
有鉴于此,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严格掌握企业募股及上市的标准,对于那些治理结构不完善的公司,必须坚持原则,督促其在进行整改以后再募股上市,而决不能高抬贵手,开方便之门。要把在这方面的一些软约束改为硬约束,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各个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制。过去,客观上确实存在一些部门把安排企业发行股票与上市作为调控市场的手段,股市过热,节奏就快一些,反之则慢一些。这种做法应该予以废除。回头看,不少质量差的上市公司,就是在发行、上市节奏快的时候露面的,以致留下了许多后患。企业募股及上市,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不能搞突击。现在,一些投资者担忧,今年股票发行比较慢,筹资数量同比有所下降,如果股市反弹,管理层会不会搞高速扩容。应该说,筹资数量是一个相对指标,我们不能为了完成这个指标而降低上市公司的质量,牺牲其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否则,市场将一直担心股市会不会又出现扩容高峰,担心上市公司因为质量差而变脸,担心因为信息披露不真实,一不小心踏上地雷。如此战战兢兢,还它谈什么理性投资呢?
中国的上市公司数量实际是已经不算少了,从市场发展的角度讲,现在是大力完善其治理结构、提高质量的时候。而这些理应从源头做起,从强化对拟募股及上市的公司的审核监管做起。股市应该为好的企业敞开大门,但是决不能成为劣质企业的圈钱场所。我们相信,这也正是管理层现在所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