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国有股的减持问题,是当今市场的一个最为热门的话题,各种观点莫衷一是,有的认为利多,也有的认为是利空。实际上,现在讲利多利空多少有点过早,因为具体怎样减持并不明朗,因此人们很难加以评价。最近就有官员说,国有股减持已经进行了,并有100亿元入帐,但这主要是通过国企海外上市新股发行时,同时出售一部分原来的国有股实现的。显然,这样的减持,对于境内市场来说,基本上是中性的,没有什么明显的利多利空倾向。实际上,最近一段时间,国有股在境内的也进行过一些减持实践,如上市公司回购、协议转让给法人以及配售给老股东等,市场影响也是多种多样的。
综合而言,对于市场影响最大,同时投资者最为关心的,还是国有股通过减持进入二级市场的问题。这里的核心在于卖给谁、用什么样的价格卖以及卖的速度如何。事实上,这三个问题解决了,所谓的利多利空也就明朗了。过去有一种建议,认为减持下来的国有股可以卖给证券投资基金或者是其它什么基金,其初衷是依靠这些法人机构投资者的力量来消化减持所构成的压力。这样的设想不无道理,但是如果真的操作起来,对于市场来说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为减持的价格必然比二级市场的价格要低,部分低价的筹码落到了机构手里,它们的收益只能是建立在二级市场股价的回落上。从理论上说,这即是对社会资源的一次不公平分配,同时也有违有关法律中有关股东转让股票应该先考虑其它老股东需要的规定。所以,这里减持下来的国有股卖给谁很重要,如果是对老股东进行配售,则具有相对较大的利多意义,因为这即尊重了老股东的优先认购权,同时也给他们所持股票一个除权的机会,有利于市场的平稳。
然而,这样也就引伸出来了第二个问题,用什么样的价格卖。1999年底,曾经尝试过按连续三年的10倍平均市盈率为定价标准卖出国有股。这个价格在当时是偏高的,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同,导致了二级市场价格的回落,对于当时的大盘也产生了相应的负面影响。应该说,对国有股如何定价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作为创业资本,它有理由以较高的价格转让,同时又由于在以实物资产折股时客观上又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现在的二级市场价格是以国有股不流通为前提确定的,因此不能简单地以二级市场的价格作为其影子价格。现在看来,市场上普遍能够接受的是以适度高于净资产的价格转让,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对于老股东来说,会有比较明显的收益,同时通过这种不降低每股盈利能力的除权,也能够大大提升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改善股市市盈率过高的现象,这当然是一个大的利多了。
还有,即便是减持的国有股卖给老股东,同时价格也比较合理,但同时还有一个减持的速度问题。如果是以很快的速度,十几亿乃至几十亿、上百亿地减持,那么哪怕价格再低市场一时也很难消化,结果自然是欲速则不达,市场也因此被弄乱了, 明明是利多的方案,结果操作不当,速度太快,反而成了利空。有人估计,如果近期内先拿出10家左右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定向对老股东以稍高于净资产的价格进行减持试点,效果可能会比较好。可以把利多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股市也可能因此而上一个台阶。
现在,大家都在等待国有股的减持方案,据了解有关部门正在会签。看来,国有股卖给谁、什么价格卖以及以什么样的速度卖这些问题,很快就要水落石出了。届时其利多利空作用,也就一目了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