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微创脑科学(02172.HK)2025年中期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9-26 08:05:2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微创脑科学(02172.HK)发布2025年中期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业务回顾:

脑卒中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是全球第二大、中国第一大致死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根据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GBD)研究数据,中国脑卒中患者人数继续位居全球之首,且脑卒中发病人群中年龄小于70岁的患者比例正在持续上升,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另一项关于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的研究结果1显示,2020年中国40岁以上居民的脑卒中患病率为2.6%,远高于全球脑卒中患病率;此外,中国新发脑卒中人数(约340万)已远超美国(约61万)和欧洲(约112万),约占全球每年新发卒中病例的四分之一。该研究也显示,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存在显着城乡差异,农村地区的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城市地区。
      得益于神经影像学的发展,神经介入治疗以其安全、有效、微创的特点,正在逐渐取代传统外科开颅手术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成为脑卒中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和脑卒中发病率的上升,神经介入手术量有望快速增长。但目前,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行业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市场渗透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在以低线城市及县域为代表的广大基层地区。
      面对脑卒中防治这一严峻挑战,中国政府和卫生组织正在积极采取行动,包括:完善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推广全民健康教育、加强脑卒中高风险因素筛查,以及提升公众早期识别和急救能力等。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个部门联合制定《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综合方案》,提出进一步提升脑卒中防治效果、降低发病率及致残率的总体目标,并明确到2022年、2025年、2030年要达到阶段性目标,包括居民高血压知晓率、静脉溶栓和取栓技术开展情况等。同时,‘中国千县万镇卒中识别与分级诊疗行动’加快推进,打通卒中救治绿色通道,建立健全脑卒中专病分级诊疗模式。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卒中中心统计,截至2025年8月中旬,全国已累计建成超过2,300家卒中中心,其中包括700余家三级医院卒中中心及约1,600余家二级医院卒中中心。
      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在持续深化。在医保覆盖范围方面,临床疗效明确、技术价值明显的治疗类、手术类项目将优先纳入医保覆盖。在医保支付体系改革方面,2025年1月,国家医保局正式发布《按病种付费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规程(2025版)》,进一步细化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和DIP(按病种分值付费)的经办管理流程,强化数据治理、预付制度、特例单议等配套机制,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向精细化、标准化发展。根据《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到2025年底,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将实现DRG/DIP支付方式全覆盖,病种覆盖率目标超过90%,医保基金覆盖率达70%以上。在此背景下,临床价值明确、治疗需求刚性强的医疗器械有望迎来更快增长,而偏辅助属性、非必需性品种则呈现弱化趋势,将进一步促进医疗器械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近年来,神经介入行业已开展多轮集中带量采购,尤其是出血性脑卒中产品以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产品的集采,由单省试点逐步拓展至省际联盟范围,其中,由河北省牵头、覆盖全国25个省份的血管介入类医用耗材省际联盟集采(含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颅内球囊扩张导管等产品),自2025年5月起在各省市逐步落地执行。2025年7月,国家医疗保障局清晰传递了集采中选不再简单以最低价为评判标准的政策方向,并强调‘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的原则。总体而言,未来集采政策将逐步引导企业摆脱‘唯低价’的竞争模式,推动企业转向质量提升、成本优化及技术创新,加速行业整合与规范化发展,最终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
      与此同时,鼓励创新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政策频频出台。2025年7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有关举措的公告》,提出将对符合要求的国内首创、国际领先,且具有显着临床应用价值的高端医疗器械继续实施创新特别审查,支持国家层面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产业政策中涉及的高端医疗器械加快上市,全力支持高端医疗器械重大创新,促进更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方法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提升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支持高端医疗器械企业出海发展,依托国际交流平台及时捕捉国际医疗器械创新产品的新赛道,积极宣传中国医疗器械监管模式和创新成果。

业务展望:

鉴于人口老龄化、脑卒中患者人数持续增加、医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行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为在市场竞争中把握发展机遇、提升核心竞争力,本集团将充分利用先发及规模优势,执行积极的经营策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
      1.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实现脑血管疾病完整解决方案
      我们将不断扩大产品组合的广度及深度,以使产品全面覆盖脑血管治疗领域。通过自主研发和对外合作兼顾的方式,持续研发、创新迭代,将产品的每一步改进与临床需求密切结合,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优质的整体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也将逐步探索脑科学领域的更多解决方案,以满足脑部疾病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
      2.推进普惠化战略,提升经营效率
      我们将继续全方位改良运营体系,优化质量控制系统,提升生产技术、强化培训系统、搭建全球供应链体系,以降低成本并提升经营效率。此外,我们计划扩大生产和销售团队,进一步提升产能,并加强治疗方案推广能力。我们将利用规模经济优势,推动优质可及的神经介入解决方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脑卒中疾病诊疗水平,惠及更多患者。
      3.扩大全球化战略布局
      我们将积极拓展国际版图,逐步进入神经介入手术量排名前三十的国家和地区。我们计划推进创新产品的海外注册并扩大国际团队,进一步提升品牌全球知名度,吸纳全球范围内神经介入领域的人才与资源。此外,我们亦将持续与领先的国际公司深入合作,丰富产品组合及销售网络,打造国际化创新平台。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微创脑科学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