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中国太平(00966.HK)发布2025年中期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业务回顾:
2025年上半年,中国太平坚决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防风险、强管理、促发展、保安全」走深走实,高质量发展稳步向前。业务发展稳中有进,发展质量持续向好。服务国家战略质效不断提高,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深入,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力度加大,奋力写好「五篇大文章」。风险防控能力有效提升,风险合规管理不断强化。战略布局扎实有力,业务协同持续推进,服务运营水平不断提高,经营管理基础有力夯实。
股东应占溢利持续增长,核心业务稳中有进
股东应占溢利67.64亿港元,同比增长12.2%,主要原因为保险服务业绩较去年同期上升人寿保险业务溢利82.78亿港元,同比增长5.5%;境内财产保险业务溢利6.86亿港元,同比增
长84.9%,主要原因为保险服务业绩较去年同期上升;再保险业务溢利8.72亿港元,同比增长74.8%,主要原因为保险服务业绩及净投资业绩较去年同期上升
总权益1,364亿港元,较去年末增长11.5%,主要原因为于本财务期内发行永续资本证券普通股股东应占权益742.38亿港元,较去年末上升4.4%,主要原因为本财务期股东应占综合
收益49.32亿港元
总资产18,741亿港元,较去年末增长8.1%,主要原因为金融投资总额较去年末上升
合同服务边际2,132亿港元,较去年末增长2.6%,主要受本期间初始确认的合同及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
股东应占每股总内含价值53.03港元,较去年末的48.57港元增长9.2%,其中太平人寿内含价值较去年末增长8.1%
1相同经济假设口径。
人寿保险业务深化转型,品质价值持续提升
寿险保险服务收入同比增长0.8%,其中境内寿险业务保险服务收入同比增长0.9%;寿险条线统筹价值转型与品质提升,推动保险服务业绩同比增长7.6%
于2025年6月末,寿险合同服务边际1,93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末增长1.1%
太平人寿分红险转型成效显着,分红险在长险首年期缴保费中占比87.1%;实现新业务价值61.8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重述同比增长22.8%,主要原因为深入落实「报行合一」及新单保费增长;保险服务收入、保险服务业绩同比分别增长3.7%、0.6%;原保费同比增长5.4%,新单保费同比增长4.2%;个险、银保四项继续率指标保持行业领先
太平养老保险服务业绩同比增长82.5%,主要由于短险业务赔付率大幅改善;平稳开展团体员工福利保障业务转型,聚焦养老保险业务
境外寿险强化资本约束,持续深化价值转型
财产保险业务品质持续优化,经营稳定向好
太平财险保险服务收入同比增长4.3%,原保费同比增长4.6%,保费规模稳定增长;综合成本率95.5%,同比优化1.5个百分点,得益于公司强化全流程全成本管控,深入推进降本增效,提升理赔管理质效,经营效益持续改善;车险续保率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非车险原保费业务占比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太平香港综合成本率91.7%,同比优化0.4个百分点,保持较好承保表现
太平澳门保险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5%,综合成本率81.9%,经营效益持续向好
太平新加坡产险保险服务收入同比增长4.9%,综合成本率87.6%,承保表现优秀太平印尼综合成本率89.3%,持续保持承保盈利
再保险业务保持市场领先,效益再创新高
太平再保险产再业务综合成本率93.8%,保持较优承保盈利水平
境内外业务平衡发展;寿险再保险业务结构持续优化,保障型业务占比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业务保费收入同比上升,港澳产险再保险市场领先地位巩固
2以人民币计算。
3包括太平人寿及太平养老。
4以人民币计算。
投资结构保持稳健,股息收入同比增长
投资规模稳健增长,净投资收益稳步提升。于2025年6月末,集团投资资产16,833亿港元,较去年末增长7.8%,上半年实现净投资收益252.68亿港元,同比增长3.1%,主要为股息及基金分红收入增长
配置结构保持稳健,固收资产占比提升。2025年6月末,集团固定收益资产占比84.5%,较去年末提升1.7个百分点,借入适当回购增厚组合收益,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其他占比降低1.0个百分点
FVOCI类权益同比增加,股息收入同比提升。2025年6月末,集团FVOCI类股票及未上市股权525.31亿港元,较去年末增长2.2%,2025年上半年,集团股息及基金分红收入增长20.1%
加快高质量发展转型,风险防控能力持续提升。2025年上半年,集团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强化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推动新投资资产分类规则试行,持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综合协同和战略客户业务持续推进
于2025年6月末,共与124家客户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战略客户贡献总保费规模373.98亿港元,养老金新增缴费343.84亿港元
上半年境内交叉销售共实现保费45.12亿港元,其中寿销产保费35.67亿港元,寿销养保费7.52亿港元
服务国家战略质效提升
助力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印发专项行动方案,助力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太平再保险举办第三届中国太平服务自保公司座谈会,助力香港自保市场发展。太平香港深度参与香港特区政府低空经济「监管沙盒」试点项目,落地多项试点首单,有力支持香港产业升级。太平金控增配多家本土企业债券
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集团在大湾区存量投资规模1,203亿港元。修订印发《中国太平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跨境车险产品迭代升级,跨境车业务市场领先地位更加巩固,大湾区专属人身险产品体系更加丰富。「港人湾区养老太平方案」深入推进,广州木棉人家康养社区适港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入驻率进一步提升
奋力写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发展科技金融。科技保险保费同比增长5.7%,科技领域存量投资规模达766.27亿港元,较去年末增长13.4%
发展绿色金融。绿色保险保费同比增长15.7%;绿色投资639.92亿港元,较去年末增长6.6%发展普惠金融。大病保险及惠民保覆盖人数、承保小微企业数持续增长;农险保费增长
32.0%,为37万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86.95亿港元
发展养老金融。第二支柱年金管理资产余额较去年末增长11.5%;第三支柱业务发展取得新突破,个人养老金产品体系更加完善,个人养老金保费收入同比大幅增长84.5%
发展数字金融。聚焦六大「数字+」场景实施96个重点项目,打造AI助手等大模型应用场景,风险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常见气象灾害24小时实时预警
战略布局扎实有力
生态圈建设稳步推进。医康养生态圈方面,集团「自有+合作」康养社区达到77家覆盖28省63市,新增发放养老社区资格1.7万个,带动新单保费89.80亿港元。推进居家养老业务试点,创新搭建旅居服务平台。医疗健康基金、科创基金新增投资4.0亿港元。金融科技生态圈方面,联合金融科技联盟成员单位共建联合子实验室,开展金融科技创新探索。联盟理事单位增至20家,举办联盟系列活动
风控合规管理能力有效增强
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持续完善。健全风险防控责任体系,制定实施《全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行动方案》。有序推进新风险分类体系建设,做实做细投资资产分类
风险源头防控更加精准。加强日常风险监测,持续提升风险数据自动化监测水平。推动信用评级新审核机制落地实施,有效发挥前置风险管控作用
内控合规基础工作不断夯实。制定《全面加强合规管理行动方案》,不断提升合规管理能力。关联交易管理系统持续优化,关联交易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推动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实现集团和寿产养公司操作风险管理线上化。以「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为主题,深入开展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月活动
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有效提升消保服务品质
中国太平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强化声誉风险管理,积极开展新闻宣传和品牌推广,公司品牌信誉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连续4年召开客户服务暨消费者权益保护大会,消保管理系统实现AI辅助高效审查,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触达消费者达1.3亿人次。第六届「吉象节•太平客户节」于7月17日线上开幕。太平人寿打通医保商保结算数据、上线理赔直付服务。太平财险大模型风险审核准确率超90%。改版升级「中国太平95589」集团微信服务号。开展客户体验(NPS)关键触点运营,解决问题超1,000个。
业务展望:
持续深化防风险强管理促发展保安全,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增长动力减弱、地缘政治风险上升、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际金融市场面临的风险因素增多。外部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展望下半年,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股债汇等主要金融市场保持平稳运行,展现出强大韧性。政策机遇持续显现,为保险业开辟广阔空间。中国保险行业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健康养老保障及家庭财富管理需求不断释放,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带来保险保障需求升级,行业发展潜力依然巨大。
中国太平将保持战略定力,积极把握形势,增强发展信心,在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中抢抓机遇,在筑牢安全底线中行稳致远,继续落实好「坚持服务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实干为先,坚持底线思维」的总体要求,推动「防风险、强管理、促发展、保安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全面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为「十四五」圆满收官和「十五五」稳健开局奠定坚实基础。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提升服务国家大局质效。全力加强风险合规,守牢风险合规底线。聚焦主责主业做优做强,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经营特色优势,深化生态圈建设。加快提升数智化运营水平,提高客户服务品质。加强集团管控,全面夯实管理基础。加快重点业务转型,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