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东方证券(03958.HK)2025年中期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9-26 08:05:0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东方证券(03958.HK)发布2025年中期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业务回顾:

2025年上半年,公司围绕一流现代投资银行建设的目标,积极推进新三年战略规划实施,聚焦大财富、大投行、大机构三大领域,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坚持稳健经营与提质增效双轮驱动,实现规模、效益、质量的协同发展,经营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一)财富及资产管理
      1财富管理
      公司主要通过财富管理委员会及下辖一级部门和分支机构开展财富管理业务。报告期内,公司财富管理委员会优化组织架构,坚持「总分协同+区域深耕」,设立上海、北京、福建和深圳四家分公司,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财富管理综合服务平台,持续推进财富管理业务向「买方投顾」模式深度转变,为资本市场服务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效能提供组织架构支撑。通过精心构建与投资者利益紧密保持一致的创新商业模式和多元业务场景,公司全力打造涵盖代理买卖证券、公募产品代销、公募基金投顾、机构理财、私人财富管理、个人养老金等在内的全方位业务协同矩阵。
      (1)证券经纪业务
      2025年上半年,A股市场整体呈现震荡企稳、结构分化的运行格局。宏观政策持续发力,资金面维持合理充裕,投资者信心逐步修复,权益市场交投活跃度稳中有升,证券经纪业务实现稳健发展。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上证指数上涨2.76%,深证成指上涨0.48%,科创50指数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新质生产力」主线带动下表现亮眼,涨幅达9.93%。公募基金发行延续平稳节奏并呈现结构优化趋势,ETF产品持续扩容,债券型基金与养老目标基金继续保持稳健增长。
      客群发展方面。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证券分支机构172家,覆盖86个城市;公司客户资金账户总数为313.9万户,较年初增长7.52%;托管资产总额人民币9,593亿元,较年初增长9.21%。公司聚焦「AUM+MAU」北极星指标,引导辖内分支机构积极调整经营方针,先后组织发起了多项劳动竞赛及「开门红」营销专项活动,激发分支机构及全员积极性,推动客户规模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高度重视并持续深化在交易服务领域的战略布局,以技术驱动与资源整合构筑核心竞争力,打造了功能完备、操作便捷的标准化交易服务平台,并针对量化私募、QFII等专业机构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交易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客户数22.8万户,新开户引入资产人民币245亿元,分别同比提升90%、45%;分支机构股基交易市占率1.35%,同比提升0.44个百分点。
      产品销售方面。公司积极拓展各类渠道,入选多家银行重点合作券商,联合推进三方存管旺季营销,大力开展品牌推广,提升公司影响力;聚焦业务重点方向,优化产品矩阵,丰富公募基金代销池,累计首发私募产品过百只,推出东方赢家50基金优选品牌,提供订制化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积极储备ETF组合策略,搭建ETF工具平台,加大ETF业务推广,配置效果显着。报告期内,公司完成首只ETF券结产品人民币6.23亿元募集规模,实现东证资管浮动费率产品人民币4.78亿募集规模。报告期内,非货产品销售金额人民币117.2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4.54%;截至报告期末,非货产品保有金额人民币565.83亿元,较年初增长1.36%。
      私人财富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动私募产品首发和持营销售,顺利布局挂钩指数浮动收益产品、量化对冲、CTA、A500指增、中证1000指增策略、固收+六类空白策略,基本实现了覆盖低╱中╱高风险收益特征的私募产品体系,进一步丰富完善了私募产品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零售高净值客户共8,985户,较年初增长12.13%,总资产规模为人民币2,070.25亿元,较年初增长11.28%。
      证券投顾方面。公司不断夯实投顾品牌,拓宽市场影响力。报告期内,公司启动证券投资顾问业务试点,协同相关部门开展全员培训与选拔,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且有影响力的证券投顾团队;完成APP投顾专区上线,实现产品生产、审核、签约、服务全流程线上化运营;启动证券投顾平台建设,完成一阶段项目上线,完成人员管理、产品管理和收费管理三大平台基础运营功能。
      交易支持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新一代低延时集中交易系统顺利完成切换上线,覆盖账户、场外交易、期权交易、券结交易、两融及集中交易业务,全面提升了业务处理效率、客户服务体验和交易性能指标。公司以客户为中心,丰富交易工具,完善服务矩阵。推进程序化交易专业服务,部署事前风控平台;引入算法策略,落地赢家T0策略上线APP;引入及优化专业交易系统,提升服务效能;提升智优报盘性能,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完善券结系统,落地ETF券结产品交易;做好QFII外资和国内交易执行,全力支持新业务引入;推进期权及IB业务,加强与子公司东证期货业务协同。
      数字金融方面。聚焦场景应用和APP功能优化,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助力打造科技赋能、投顾驱动的财富管理数字化模式。报告期内,围绕客户需求,全面提升东方赢家APP行情、交易、理财、账户等核心场景的服务能力;打造一站式财富管理智能交易服务,推出赢家T0策略交易工具、赢家50基金策略池、投顾专区、赢家号等服务,提升客户投资效率和获得感;动态匹配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为客户提供专属体验。
      未来,公司将着力发挥社会财富管理者功能,聚焦客群经营,深化「总部驱动力、政策穿透力和分支承载力」三力机制建设,围绕客户、产品、队伍、渠道四大转型要素,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化财富管理生态。以高质量拓客、高效率转化、高价值留客,推动客户规模和质量增长;以稳健「投」和精准「顾」为抓手,提升买方投顾业务能力;以「速赢项目」建设落地为突破,形成O2O线上线下合力;不断完善「总分营」三级架构管理模式,向以分公司为主导的区域综合化经营模式转变。
      (2)基金投顾业务
      2025年上半年,居民理财需求逐步回暖,权益资产配置意愿显着增强。在监管持续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基金投顾业务稳步推进,「买方投顾」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投资者对专业陪伴、稳健收益的期待进一步提升,基金投顾业务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聚焦产品体系、策略优化与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持续推动基金投顾业务高质量发展:
      一是组合策略体系日益完善。基金投顾业务共推出28个组合策略,覆盖「悦」系列、「钉」系列、定制系列三大产品线,充分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投资需求,逐步形成了以标准化组合为主、定制化方案为辅的产品服务体系。
      二是规模与客户保持稳健。截至报告期末,基金投顾业务保有规模达人民币149.25亿元;存量客户数11.04万户,客户留存率52.83%,复投率75.95%,客户平均使用服务时长805天,长期客户满意度持续提升。
      三是投研服务能力持续强化。以「东方早知道」晨会为载体,公司持续优化投研服务机制,协同研究所及一线业务团队,共同推动投顾策略优化与客户陪伴体系升级。
      未来,公司将继续坚守「买方投顾」核心理念,强化组合研究与策略开发,丰富产品线与风格体系,提升差异化服务能力;同时,持续加强团队建设与系统支持,推动基金投顾服务从「产品输出」向「解决方案输出」转型,努力打造行业领先的基金投顾综合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专业、稳健、长期的资产配置服务。
      (3)信用交易业务
      报告期内,市场行情震荡上行,融资规模亦呈现震荡趋势,融券规模小幅增长。截至报告期末,全市场融资融券余额为人民币18,504.52亿元,较上年末减少0.76%。其中融资余额为人民币18,381.49亿元,较上年末减少0.86%;融券余额为人民币123.0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88%。
      融资融券业务方面,公司坚持「三好三优」原则,深耕高净值客户服务,完善融资定价机制,积极响应分支诉求,拓展客户及业务资源。持续迭代恒生新一代系统,上线客户端信用条件单功能,搭建信用数据智能化体系。优化业务风险管理,加强担保证券管理,提升风险智能化管理水平,为业务平稳运行和客户资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融资融券余额人民币269.16亿元,市占率1.45%,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78.44%。
      股票质押业务方面,公司秉持「控风险、降规模」的原则,全力推进股票质押业务风险处置。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股票质押业务待购回余额为人民币27.78亿元,均为自有资金出资,较上年末下降4.11%,风险进一步出清。
      未来,公司将通过结构优化、管理精细化及风控措施完善,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同时,继续稳步推进股票质押业务的风险化解与出清工作。
      2资产管理
      公司主要通过全资子公司东证资管开展券商资管业务,通过持股35.412%且为第一大股东的联营企业汇添富基金开展基金管理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东证资本开展私募股权投资业务。
      (1)券商资管业务
      2025年上半年,A股市场呈现震荡修复格局,行业轮动频繁;债券市场先抑后扬,信用利差普遍收窄。资管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需要适应全球大类资产充满变数、产品费率持续下降、基金供给不断增加等新形势;另一方面,《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政策出台促使行业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模式或将重塑,各类资产管理机构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课题。
      报告期内,东证资管转型发展进一步提速。投研体系方面,持续推进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建设;产品体系方面,对标市场进行全面梳理,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销售体系方面,以需求为导向细分客户,匹配产品策略,提升服务能力,由「人员驱动」向「策略驱动」转型。
      报告期内,东证资管多个产品发行成绩亮眼,带动总管理规模企稳回升。其中,东方红核心价值募集人民币19.91亿元,为最先触发募集规模上限结募的首批浮动费率基金,募集规模在报告期内全部偏股混首发产品中位列第一;东方红盈丰FOF募集超人民币65亿元,为截至报告期末近3年首发规模最大的FOF产品,也是报告期内发行规模最大的公募基金。公司传统业务底蕴丰厚,主动权益长期业绩保持优势,债券投资能力位居行业前列,固收+长期业绩突出;新兴业务崭露头角,红利低波指数名列前茅,FOF产品旗开得胜。截至报告期末,近10年权益类基金绝对收益率80.32%,排名行业第2位(数据来源: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主动股票投资管理能力评价长期评价榜单);近7年固定收益类基金绝对收益率35.98%,排名行业前20%(数据来源: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基金公司权益及固定收益类资产业绩排行榜)。
      截至报告期末,东证资管受托资产管理规模合计人民币2,337.81亿元,管理产品合计271只。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人民币1,791.36亿元,管理产品合计116只。下表载列公司按产品类型划分的资产管理规模:
      未来,东证资管将围绕公募与私募双轮驱动的发展策略,通过持续完善产品线布局、推进多元投研能力建设、优化资金结构和客户服务能力等经营举措,以及持续集约降本、提升金融科技赋能、强化合规风控体系平稳运行等内部管理机制,着力提振经营业绩,实现公司经营稳中有升,巩固行业竞争力。
      (2)基金管理业务
      2025年上半年,「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持续出台,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助力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行业方面,《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落地,为公募基金行业的未来绘制了清晰的发展蓝图。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截至2025年6月底,公募基金管理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达人民币34.3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75%。
      汇添富基金按照2025年「改革奋进年」要求,坚持「一切从长期出发」的经营理念和「客户第一」的价值观,扎实向建设一流投资机构的目标迈进。在规则化投资的基础上,持续打造以人为核心的多策略投资体系,强化以业绩比较基准为核心,切实提升投资者回报。同时,汇添富基金积极提升权益投资规模及占比,持续完善主动权益基金产品线,成立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不断补缺科创板系列、港股通系列、自由现金流系列等权益指数产品线,积极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完善客户服务体系,精准匹配客户需求,做好顾问式陪伴与服务。成功发行两单公募REITs,汇添富九州通医药仓储物流REIT为全国首单医药仓储物流REIT,汇添富上海地产租赁住房REIT为全国首单「商改保」REITs项目,充分发挥了公募基金服务民生保障和实体经济的
      功能性定位。汇添富沪深300ETF登陆巴西市场,是首只上交所与巴西证券期货交易所ETF互通产品,也成为汇添富基金坚定国际化步伐、加强全球战略合作的全新起点。汇添富基金高度重视数字金融建设,持续推动业务智能化转型升级,在行业内率先完成DeepSeek系列开源模型的私有化部署,并成功上线「DeepSeekin现金宝」服务。
      截至报告期末,汇添富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约人民币1.2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超8.7%,其中,剔除货币基金的公募基金规模超人民币5,500亿元,较年初增长约11%。报告期内,汇添富基金共成立22只公募基金,合计发行规模约人民币112亿元,不断丰富产品和策略矩阵。
      未来,汇添富基金将坚定不移地以《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指引,加快建设一流投资机构,强化核心投研能力,提升投资者服务能力,以产品和服务的产品化为抓手,全面提升资产管理和解决方案制定的专业水平,深刻分析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变化,快速反应和对接服务,并提升数字化和AI的水平,努力加大组织和团队的管理提升,加快实现战略目标,恪守初心,不负信任,切实提升投资者回报,以实际行动奋力践行高质量发展。
      (3)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2025年资本市场深化基础制度改革,加快构建支持科技创新的多层次市场体系、支持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支持科创债扩容增量、推动险资入市、发布并购重组新规等一系列政策利好,叠加IPO市场开始回暖和并购市场表现活跃等因素,为一级市场注入新动能。
      东证资本在科技创新和并购重组两大领域重点发力。在募资端,重视母基金的战略意义,与优秀的管理人合作,有序扩大母基金业务规模;大力支持业务团队设立并购基金。在投资端,深入研判行业格局,聚焦半导体、机器人与AI、新能源、军工航天、生物医药等优质赛道,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精准投资。同时,整合业务团队、质量控制、风险管理等多方资源,强化投后管理,确保风险预警及时有效;坚持「以退为进」理念,积极探索多元化退出路径,坚决出清风险资产。
      截至报告期末,东证资本在管基金58只,管理规模合计人民币189.10亿元,新增基金4只,新增规模人民币11.80亿元;在投项目128个,在投金额人民币70.29亿元,其中存续上市标的5个。报告期内,2家标的企业IPO申请获审核通过,3家标的企业已申报IPO并被受理。
      未来,东证资本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紧紧围绕科创与并购两大主线,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向科技创新领域,营造支持科技创新的良好金融生态,助力科技型企业茁壮成长。
      3期货业务
      公司主要通过全资子公司东证期货开展期货业务。
      2025年上半年,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加剧,期货行业呈现显着分化格局。以单边计算,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40.76亿手,成交额为人民币339.7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82%和20.68%。从品种看,资金流向凸显避险需求,贵金属板块领涨,黄金期货交割金额同比增速飙升至529.41%;中金所成交额占全市场比重升至33.13%,主要增长动力来自30年期国债期货、中证1000与沪深300股指期货。期货公司面临监管趋严、竞争加剧、交易所返还减少和利息收入下降等多重挑战。
      东证期货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多措并举推动业务发展与管理优化。在业务方面,东证期货扎实拓展经纪业务、风险管理服务与数字化转型。一是改善客户结构,稳固并拓展经纪业务,持续引入金融机构、产业客户、高净值个人客户等不同类别客群以扩大业务规模、夯实经营基础,市占率实现有效增长;二是加速海外布局,为全球客户提供个性化避险及投资方案,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三是推进金融科技赋能产业服务,依托繁微智能投研平台、东方雨燕极速交易系统、大宗精灵商品贸易平台、智达全场景应用程序等四大金融科技创新平台,持续提升业务整体效率与服务质量,增强客户满意度。在内部管理方面,东证期货加强风险与合规管理,优化运营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资源利用率。此外,东证期货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公益帮扶农业发展,深入服务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截至6月末,东证期货代理成交量市占率、客户权益规模排名行业第三位,净利润排名行业第四位。
      东证期货将继续秉承稳健经营、创新发展的宗旨,努力建设成为具备全周期风险管理服务能力、「研究+技术」驱动的智能服务能力、国际化资源整合与协同能力的一流衍生品综合服务商。
      (二)投行及另类投资
      1投资银行
      公司主要通过投行管理委员会及下辖一级部门、以及固定收益业务总部从事投资银行业务。
      (1)股权融资业务
      2025年上半年,A股市场在政策改革深化中呈现新活力。随着《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落地及科创板「1+6」政策与创业板第三套上市标准协同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科创企业的服务体系全面升级。A股一级市场发行规模合计人民币7,628.36亿元,同比增长403%。市场生态在政策深化改革下持续优化。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股权融资项目10单,根据Wind统计,发行数量位列行业第6。其中,主承销IPO项目1单,再融资项目9单。公司以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为己任,深化产业投行模式培育,不断增强服务优质科创企业的能力,报告期内服务企业覆盖资本市场服务、高端制造、TMT、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未来,公司将聚焦科技与能源两大战略赛道,以政策导向为引领、产业趋势为依托,持续强化差异化竞争优势。在硬科技领域,重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制造、新材料等行业,为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金融助力;在能源领域,依托申能集团产业生态资源,在竞争中发挥行业赛道优势,着力塑造能源投行特色品牌。
      (2)债券融资业务
      报告期内,全市场各类债券发行规模合计人民币44.68万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利率债发行规模为人民币16.97万亿元,同比增长38%,信用债发行规模为人民币27.72万亿元,同比增长6%。城投债紧缩政策仍然延续,发行规模同比减少13%,净融资额为负且降幅扩大。产业债政策支持力度加码,人民银行与证监会联合发布政策,鼓励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产业债融资比例持续提升。
      根据Wind统计,公司上半年债券承销业务承销总规模为人民币2,779.48亿元,同比增加28.00%,市场排名第9。
      利率债方面,公司在承销领域持续发力,利率债承销总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48.08%。业务排名稳中有进,记账式附息国债、国开行、农发行金融债承销均位居券商第一。作为记账式附息国债甲类承销商中唯二的券商类承销商之一,报告期内公司承销规模超人民币1,700亿元,其中特别国债占比超18%,重点助力国家「两重」建设和「两新」政策实施。
      科创债方面,公司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并承销多家企业发行的科创债券。其中,助力国开行首次科创债券成功发行,承销量位居券商前列,以实际行动加大对科创用途资金需求的支持力度,并推动融资成本持续下降。
      此外,公司大力开拓其他债券专项品种,承销发行多单绿色债券、乡村振兴公司债、小微金融债、中小微企业支持公司债、三农金融债、可持续挂钩债等创新品种,支持科技创新、绿色碳中和、乡村振兴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公司坚持稳健合规经营、严控风险,债券项目保持零违约的记录。
      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投资+投行+投研」三联动服务模式,深度挖掘客户多元化融资需求,为客户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持续提升服务质效与创新落地能力。同时,坚持深耕区域内的优质客户,增加对国家重点战略区域的覆盖范围,推动业务规模与竞争力稳步提升。
      (3)财务顾问业务
      自「科创八条」「并购六条」等鼓励并购重组的政策推出以来,并购市场持续回温,交易活跃。2025年上半年,A股市场首次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草案的数量分别超80家、60家,约为上年同期的2-3倍。
      公司积极响应政策号召,高度重视并购重组类财务顾问业务,采取多项措施拓展业务规模,提升业务排名。具体包括开展品牌建设、打造标杆性项目;发力科创并购,重点布局新质生产力领域;持续深耕产业并购;继续发挥跨境并购的传统优势等。在大型项目方面,由公司担任吸收合并方独立财务顾问的国泰海通吸收合并项目,为中国资本市场史上规模最大的A+H双边市场吸收合并,也是2008年以来国际投行界第一大并购项目;在科创并购方面,公司担任独立财务顾问,协助科创板公司三友医疗收购水木天蓬、创业板公司罗博特科收购德国ficonTEC、创业板公司富乐德收购富乐华等项目推进或完成交易;在产业并购方面,公司正协助推进华康股份、德尔汽车等项目。此外,公司还在协助多家上市公司开展新质生产力转型并购和跨境并购。
      未来,公司仍将立足于产业并购和跨境并购,重点参与具有一定交易规模和市场影响力的并购交易。此外,公司还将积极开拓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破产重整财务顾问等创新业务领域,并借此优先获取上市公司未来资本运作的业务机会;关注优质上市公司客户的国际化需求,通过境内外联动,满足客户海外市场融资和全球化战略布局需求。
      2另类投资
      公司主要通过全资子公司东证创新开展另类投资业务。
      报告期内,一级市场延续审慎基调,二级市场经历阶段性震荡后企稳,特殊资产市场持续扩容,行业超额收益空间收窄。
      东证创新深入研判宏观经济、行业动向及资产风险收益特征,动态优化不同期限、风险水平和收益目标的资产配置,持续增强收益稳定性。股权投资业务通过「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战略布局,为国内产业升级和强基补链注入新动能。持续探索退出路径明确的投资机会,包括战略配售、上市公司定增等。扎实做好已投项目的投后管理,着力推进通过转让、并购、股东回购等方式实现退出。截至报告期末,东证创新股权投资存量项目共105个,存量规模为人民币43.90亿元;累计参与科创板跟投项目10个,投入资金人民币5.49亿元。特殊资产投资业务变中求进,持续探索创新型业务机会,深化专业判断能力,强化项目主动管理与价值提升能力,增强投后管理数字化水平,拓展多元化合作网络与退出渠道,在市场下行周期审慎配置,把握结构性投资机遇。截至报告期末,东证创新特殊资产投资业务存量项目为31个,存量规模为人民币22.71亿元。
      未来,东证创新将以「专业化深耕、差异化突围、稳健化运营」为主线,深耕股权投资业务和特殊资产投资业务,提升创新业务增量贡献,强化风险管理,实现高质量发展。

业务展望:

展望未来,公司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新‘国九条’等监管要求,围绕建设‘为客户提供一流金融服务、为员工创造一流发展平台、为股东实现一流投资价值,成为具有国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一流现代投资银行’的战略愿景,为金融强国建设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东方证券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