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调研报告 - 正文

长华化学: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工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机构于9月4日调研我司

来源:证星公司调研 2025-09-04 21:31:4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9月4日长华化学(301518)发布公告称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杨文韬、工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赵博容于2025年9月4日调研我司。

具体内容如下:
问:请介绍下二氧化碳聚醚项目(一期)的投资背景?
答:“二氧化碳聚醚项目(一期)”的主要建设内容为建设年产 8万吨二氧化碳聚醚装置,属于公司特种聚醚业务规模的扩大。此项目紧密围绕公司主业、发展战略及客户需求,对现有业务形成有效的提升与发展;在现有产品业务的基础上,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及国家倡导绿色经济的政策导向,积极响应“双碳”政策,研发生产新型绿色特种聚醚产品,实现产品迭代升级,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此项目的建设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现有产品的技术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扩大经营规模,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公司整体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问:二氧化碳聚醚的应用领域主要有哪些,与传统聚醚相比的应用优势有哪些?
答:二氧化碳聚醚的下游应用市场不仅与传统聚醚多元醇的应用市场重合,应用于火焰复合绵、聚酯绵以及具有绿色低碳概念的内衣绵、慢弹绵、普通绵等,而且因其优异的力学强度耐水解、耐化学品等物理性能,可广泛应用于胶黏剂、弹性体涂料、油墨、涂层、皮革、密封胶、汽车饰件等多个领域。
二氧化碳聚醚产品应用于汽车复合绵相较于传统多元醇体系不仅可实现性能改善,而且在汽车行业日益倡导绿色低碳的趋势下,其兼具高性能、碳中和及可循环特性成为其在汽车行业应用的独特优势,对进口特种聚酯多元醇有替代效应;普通聚醚海绵反应过程中通过添加部分二氧化碳聚醚可以优化海绵物性、提升耐水解性、抗氧化性、抗黄变性,同时在目前家居行业、服装行业、汽车行业纷纷践行“双碳”政策背景下,二氧化碳聚醚具有添加价值;二氧化碳聚醚应用于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和合成革等领域可实现对进口聚碳酸酯二醇的替代,具有物理性能接近、增强柔软度同时降低成本或增强其绿色低碳属性的优势。

问:本项目二氧化碳聚醚预计的市场空间如何?
答:本项目二氧化碳聚醚作为兼具高性能、碳中和及可循环特性的特种聚醚产品,市场应用领域广泛,包含汽车复合绵、普通海绵、合成革、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弹性体、胶黏剂等。其潜在市场包括上述领域内具有产品绿色低碳属性需求、提升产品性能需求或者降低产品成本需求的广泛客户群体。2025 年,全球化工行业在复杂的国际经济与政策环境下呈现出三大显著趋势绿色低碳转型的加速、技术创新驱动的产业升级,以及供应链区域化调整的深化。绿色低碳转型成为核心驱动力,随着全球范围内碳减排政策的进一步强化,化工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成为不可逆的趋势。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M)的全面实施对全球化工品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预计未来绿色低碳化学品市场需求不断增长。聚氨酯(PU)是由二异氰酸酯与多元醇经化学反应聚合而成的一类高分子材料。这种独特的化学合成方式赋予其高度的定制化特性,制造商可通过调整配方与加工工艺,精准调控其机械、热学和化学性能,使其呈现从柔软弹性体到坚硬刚性体的多样形态。二氧化碳聚醚是环氧丙烷与二氧化碳的共聚产物,不仅具有低温柔顺性、耐水解性等优点,而且兼具聚碳酸酯的力学强度、耐磨性、耐热性等特点,由其制备的聚氨酯材料具有优异的抗氧化、耐磨、耐化学品、耐水解等性能;除此之外二氧化碳聚醚分子链上含有碳酸亚丙酯键,更容易被降解再生由其制备的聚氨酯制品更容易实现可持续循环再生,因此预计未来二氧化碳聚醚在聚氨酯行业市场容量能够持续扩大。

长华化学(301518)主营业务:聚醚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长华化学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2.3亿元,同比下降15.8%;归母净利润4112.85万元,同比上升62.71%;扣非净利润4028.11万元,同比上升93.88%;其中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6.51亿元,同比下降18.52%;单季度归母净利润2243.1万元,同比上升589.05%;单季度扣非净利润2219.07万元,同比上升2161.63%;负债率32.69%,投资收益69.02万元,财务费用-139.57万元,毛利率6.39%。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3676.67万,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入0.0,融券余额增加。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长华化学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