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宜安科技(300328)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要业务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新材料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内领先的新材料公司,具备材料研发、精密模具开发、精密压铸、数控精加工、表面处理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条,通过技术创新赋能产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产业链配套服务和解决方案。材料涵盖液态金属、镁合金、铝合金、医疗材料、高分子材料,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医疗产品、5G通讯、智能制造等。产品基本为中间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液态金属产品、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结构件、工业配件、精密模具等,是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产品。公司产品主要采用新材料配方和高效、环保的压铸及后处理工艺,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主要产品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液态金属、生物可降解医用镁、新能源汽车产品为公司主要发展方向。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公司积累了深厚的技术经验及品牌优势,形成了以国内外著名客户为依托,以关键核心技术为保障、以高精尖新材料产品为导向的发展格局。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主营业务收入主要为汽车零部件、液态金属、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结构件、有机硅胶、精密模具等产品的销售。
(二)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设置专门负责采购原材料、辅料等物料的采购部,生产所需的各类原材料、辅料、包装材料等均由公司根据生产经营计划按公司质量标准和订单要求自行组织采购。公司供应商的选择标准是在行业具有一定知名度、货源质量有保证、价格合理、发货及时的企业。
为保证采购物料的质量、规范采购行为,公司制定了完善的物料采购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主要有《采购控制程序》《供应商控制程序》《仓储管理控制程序》《进料检验控制程序》等,分别规定了公司物料采购的审批决策程序、采购方式、采购部门的职责、采购物料的验收程序等,并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及时修订。
2、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产品通过销售部将订单传递给计划部后,计划部下达生产计划给生产部,生产部根据客户要求进行模具的开发,并生产样品,交由客户确认。客户确认合格后,公司开始试生产,试生产后,产品符合客户要求,开始进行批量生产。在各工序加工产品过程中,公司品质人员对产品进行检验,产品检验合格后方予以出厂。公司产品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客户订单→模具设计→模具制造→熔炼→压铸成型→加工铸件披锋、毛刺→CNC加工→表面处理→涂装→包装入库。
为确保生产过程规范有序进行,公司制定了《生产计划控制程序》《生产过程控制程序》《制程检验控制程序》《APQP控制程序》《标识与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生产设备控制程序》等相关制度。
3、销售模式
公司销售模式是以订单生产直销模式,即根据客户的订单要求,组织产品开发、模具设计及产品制造服务,所以销售力量主要集中在产品生产前,通过向客户传递公司现有的生产规模、业绩、产品质量等多样化的信息,获取客户订单。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销售服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市场开发控制程序》《订单评审控制程序》《客户投诉/退货控制程序》《顾客满意度控制程序》等。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三)行业发展情况及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1、行业发展情况
(1)新能源汽车
2025年上半年,国家延续并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包括《节能降碳行动方案(2024—2025)》的深化落实,以及地方购车补贴、以旧换新等激励措施,进一步刺激终端消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融合新能源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前沿科技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受销量快速增长驱动,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核心零部件需求亦实现高速攀升。在汽车产业核心技术快速演进和供应链格局重塑的大背景下,智能化、轻量化更是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拓展方向,镁铝合金凭借轻质高强、耐蚀性优异、导热散热性能突出及加工适配性强等综合优势,在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中的渗透率持续提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进程加快及智能驾驶技术的迭代升级,市场对轻量化、高效率压铸零件的需求呈刚性增长。一体化压铸技术作为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路径,其市场规模持续扩张。目前,得益于免热处理合金材料的应用、大型压铸设备的升级及先进生产工艺的迭代,一体化压铸的良品率与生产效率显著提升,推动压铸件性能与质量迈上新台阶。在各类轻量化材料中,镁铝合金在性能参数、密度指标及成本控制等方面展现出均衡的综合优势,是当前性价比最优的轻量化结构金属材料。伴随一体化压铸技术的持续成熟及主流车企的广泛布局,镁铝合金压铸在车身底盘结构件、电池壳体等关键部件的应用深度不断拓展,单车镁铝合金压铸件的价值量呈持续增长态势。
(2)非晶合金
非晶合金,是指与通常情况下金属材料的原子排列呈现的周期性和对称性所不同的非结晶状态的金属。非晶合金材料长程无序的结构使得其具备了特殊的性能,如高强度、高硬度、高光洁度、耐腐蚀和耐磨性等,其抗弯强度、抗拉强度、弹性形变等均优于常用材料。除了上述优异的材料特性外,非晶合金的加工方式也优于传统加工方式,非晶合金加工过程快,后加工工序少,模具成型可批量化生产,而且成型精度高。此外,非晶合金在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产品等无毒副作用,对环境影响小,在环保政策越发严苛的市场环境中,拥有更多的生产优势。非晶合金兼具各种综合优势,成为具有重大工业应用价值和国家战略意义的新材料,在航空航天、军工国防、生物医疗、消费电子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进一步扩大,用户对于轻量的智能化可穿戴设备的需求日益强烈,而非晶合金由于其极高的强度将在智能化可穿戴设备上面拓展出更多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政策支持的持续出台及应用领域的日益拓宽,非晶合金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在智能手机市场渐趋饱和的当下,折叠屏手机异军突起,成为行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据IDC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达到284万台,同比增长53.1%。
随着折叠屏技术的整体突破,各大厂商在屏幕材质、铰链结构及整机设计等核心领域持续创新,为消费者提供了多元化的产品形态选择,特别是折叠屏手机的铰链设计,它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铰链的稳定性和耐用性关系到手机的整体寿命和使用舒适度。铰链对结构件的强度、厚度和精度超过传统工艺极致的要求,目前不锈钢和铝合金的CNC、MIM等成型工艺难以满足铰链对材料性能、尺寸精度和综合成本的要求。非晶合金作为折叠屏手机铰链的关键部件材料,具有高强度、良好成型性和高尺寸精度的特性,能够达到铰链结构件对于厚度、强度和精度的要求,同时由于非晶合金本身卓越的弹性变形能力,使产品的疲劳性能远远好于其他材料,因此更适合用来制造折叠屏手机铰链。
随着折叠屏手机铰链、屏幕等相关元器件产品和技术的日渐完善,整机良品率的持续提升及折叠屏手机价格的下探,消费者对于折叠屏手机的接受程度也将越来越高,折叠屏手机市场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作为折叠屏手机的关键材料非晶合金需求量将大幅度增长。
(3)生物可降解医用镁
目前在骨科临床方面,用于骨瓣固定的产品多为不锈钢或钛合金骨钉,均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可降解镁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骨组织接近的力学性能、无应力遮挡作用,利用其在人体环境中可发生降解的特性,实现在体内修复功能的同时逐渐降解并最终不在宿主体内残留,免去了病人二次开刀的心理和生理痛苦,大大降低病人的经济负担。其作为高值植入类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与临床应用已成为全球生物医用材料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在造价上,镁作为常见金属,成本会远低于钛合金。
“新型可降解镁合金硬组织植入器械研发”已被列为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四五”重点专项;“可降解医用镁合金材料”被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监局组织开展的“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第一批)工作”。
一方面,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老龄人口比例持续提高,与其相关的老年骨科疾病,特别是伴随骨质疏松而来的骨折、骨坏死等病症持续增加,同时,中、青年创伤快速增加,对骨科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另一方面,随着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加上各国政策大力扶持,临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骨科植入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骨内植入物新材料以及相关系列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将为骨科植入物市场带来新的解决方案和发展动力,具有革命性和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市场前景巨大。
2、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凭借着独特的新材料技术的获取、研发和产业化整合能力,不仅建立起自己的核心技术壁垒,在细分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更借助完整的产业链条、领先的技术水平和严格的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一家具有极强成长潜力的新材料公司。目前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液态金属新材料行业拥有领先的核心技术,并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技术。
(1)新能源汽车
公司是全球范围最早布局大型镁铝合金压铸设备的企业之一。长期以来,公司专注于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新型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大型零部件一体化成型技术领域优势显著。公司及子公司配备了6100T、4200T、3500T、2700T、1600T等一系列不同型号的大型真空压铸设备,同时引进国际先进的半固态成型设备3000T、1300T、650T、280T等设备,构建起了完备的生产体系,能够全方位满足各类大型精密压铸整体集成产品的生产需求和高致密高外观的客户需求。相关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控、电池包、仪表盘、车门、智能座舱等多个关键部件,为新能源汽车的性能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公司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新型材料研发、产能提升以及现场管理等方面均表现卓越。公司在产品同步设计、模具研发设计、新材料工艺、表面处理等关键领域不断加大投入研发,同时,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生产技术,具备强大的精益生产能力和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公司通过全面实施智能化MES系统,打造工业MES4.0智能制造工厂,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有效保障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的双提升。在汽车轻量化领域,增加稀土镁合金、超薄镁合金和非晶材料的应用,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拓展技术边界。
凭借精密的压铸成型及CNC加工技术、多样化的表面处理及组装线,公司确保了汽车产品的高稳定性和高精度、高外观,能够满足不同客户对产品功能和价格的需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产业链配套服务和解决方案,涵盖了从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到售后的全流程服务,有力保障了电机、电控、电池包、液态金属锁盖、智能座舱、转向器和中控导航类、车身结构件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快速开发和高效量产交付。卓越的产品质量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商和零部件系统客户的高度认可与信赖。作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核心供应商之一,公司持续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推动着行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2)非晶合金
公司有超过20年新材料研发、精密模具设计、机械制备、压铸成型和生产的经验,专注非晶合金研发和产业化10余年,作为行业内较早进行非晶合金研发的企业,在非晶合金成分、成型技术设备等多个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非晶合金材料成分的设计、母合金的熔炼、精密模具设计和制造、精密机加工、表面处理及非晶合金真空成型设备的制造等全制程的能力,拥有中国最大规模非晶合金的生产线。经过多年的技术和市场积累,公司在块状非晶合金的应用与产业化方面取得行业领先优势,成功开发并生产块状非晶系列产品。
公司非晶合金应用主要分为四大板块:第一大板块为消费电子结构件(含铰链、可穿戴设备及手机精密结构件等)。公司具备生产非晶合金铰链的能力和实力,公司非晶合金产品已在折叠屏手机铰链等产品上得到批量应用。迄今为止,公司已为国内多家知名手机终端提供多款非晶合金铰链结构件,成为折叠屏手机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公司生产的非晶合金FaceID支架、摄像头模组等已向国内知名手机厂商批量供货。非晶合金优秀的性能,在可穿戴设备方面有较好的应用。5G时代的来临,非晶合金在消费电子产品上的应用率快速提升。第二大板块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公司是独家向特斯拉供应ModelX非晶合金车门锁盖的一级供应商并一直持续至今。第三大板块为医疗器械结构件。公司充分发挥非晶合金高精度、高强度、高弹性等多项物理性能的优势,积极拓展海外医疗器械市场,与国际知名的医疗器械公司进行合作开发,医疗器械结构件陆续进入试产,部分产品实现了量产。第四大板块为音乐及体育器材结构件。非晶合金具有独特的无组织的微观结构,没有晶格和晶界,作为声波的传导介质,对于声波能量的吸收相对于传统晶体材料更加少,频率越高,差异越明显,因此是音乐器材里声音传输部件的优选材料之一。公司已为知名乐器公司及耳机类产品提供相关结构件。非晶合金独特的原子结构决定其弹性变形量是传统晶体材料的两倍以上,在高尔夫等多种体育器材上有较大的潜在应用,公司正在和多家国际知名的体育器材公司合作开发相关产品。
(3)生物可降解医用镁
生物可降解医用镁项目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研发团队“生物可降解镁合金及相关植入器件创新研发团队”是广东省引进的第二批创新科研团队。公司是一家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是医用镁合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是国内引领行业标准制定、临床和产业化的先锋,在生物可降解医用镁合金方面科研和产业化能力雄厚,具有极强的科研集群优势,行业影响力强。
公司以“广东省第二批创新科研团队”、“广东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医用镁合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可降解镁植入物临床转化创新战略联盟”为发展平台,积极推动可降解镁植入物在医疗器械领域临床转化前的各项工作,在东莞市药监局、广东省药监局和国内外医用镁合金专家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7月,公司可降解镁骨内固定螺钉临床试验审批正式通过,成为国内首款获准临床的生物可降解金属螺钉,亦是全球首例以纯镁作为体内植入物的临床试验。2020年5月,公司收到国际权威欧盟认证公告机构UDEM颁发的可降解镁骨内固定螺钉的CE认证证书。2023年2月,可降解镁骨内固定螺钉临床试验在国内9家临床研究中心累计入组184例,即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公司已收到可降解镁骨内固定螺钉临床试验总结报告,总结报告表明该螺钉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带血管蒂骨瓣移植治疗中有效且安全。公司后续将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递交该产品的注册申请。我国第一款植入类可降解医用镁骨科器械产品的注册上市进入最后阶段。审批通过后,将实现生产上市销售。
公司研发的可降解镁骨内固定螺钉,以纯度为99.99wt.%的高纯镁制成,元素单一,无需考虑多元素毒性影响,生物安全性方面具有优势,用于保髋治疗微创手术,可促进患处骨骼生长及修复。可降解镁骨内固定螺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骨组织接近的力学性能,能促进骨成型,实现在体内修复功能的同时逐渐降解,最终不在宿主体内残留,避免二次手术取出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的心理、生理及经济上负担,是一类极具临床应用前景的骨科植入物。
除了高纯镁骨钉的应用,公司也将继续研发高纯镁支架、牙膜、脊柱融合器等相关产品,目前正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经过十余年的积累,公司在生物可降解医用镁合金领域已构筑了超一流的团队、较高的技术壁垒、强大的合作伙伴等核心优势。
(四)报告期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面对国内外严峻形势,在公司董事长的正确引领及董事会的科学决策指导下,公司紧密围绕年度经营目标任务,以战略定力统筹全局,用创新动能突破困局,坚定聚焦主业,坚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狠抓质量管理,持续提升供应链运营能力,满足客户多品种、高频次的交付需求。2025年半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174.29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6.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68.44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919.29%。
主要情况如下:
1、新能源汽车
公司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满足下游客户需求。一方面,不断深化与现有客户的合作和沟通,全方位提高客户满意度;另一方面,努力拓展新市场,丰富公司产品线。报告期内,公司承接及开发了日产新一代域控水冷板及创维车载显示屏等项目。公司生产的电机、电控、电池包、电池横梁、液态金属锁盖、仪表盘、智能座舱(涵盖主机、单联屏、双联屏、三联屏、毫米波雷达、ADAS、域控壳体)、水冷板、转向管柱支架、转向器等汽车零部件产品,均已实现向客户批量供应。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公司凭借长期积累的较为全面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等优势,已经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中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作为供应商已进入特斯拉、比亚迪、华为、Thyssenkrupp、Harman、ZF、LG、佛吉亚、大陆、阿尔派、BOSCH、Garmin、蜂巢能源、宁德时代、德赛西威、安波福、嘉晨、戴姆勒、吉利、海微、航盛、华阳通用、创维车载等国际国内知名客户供应链。
2、非晶合金
公司具备生产非晶合金铰链结构件的能力和实力,作为品牌厂商的铰链结构件合作方,持续配合各款新折叠屏手机的开发工作,加大非晶合金铰链结构件市场开拓力度,并已向客户批量供货。报告期内,公司在非晶合金领域继续延续与重要大客户的合作,持续深入开发消费电子产品相关领域应用。公司供货全球首台折叠屏笔记本中应用的非晶合金铰链已实现量产。
公司已经量产的非晶合金产品包括非晶合金铰链结构件、医疗器械结构件、汽车车门锁扣、USB接口、手机侧面装饰件、摄像头装饰件,Face-ID支架等多款产品,其中,公司是独家向特斯拉供应ModelX非晶合金车门锁盖的一级供应商。截至目前,公司已与特斯拉、安费诺等国内外知名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
3、生物可降解医用镁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可降解生物医用镁骨科植入类系列产品开发及注册工作。
(1)2025年1月,公司取得可降解镁骨内固定螺钉临床试验总结报告。2025年5月,公司收到可降解镁骨内固定螺钉境内医疗器械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
(2)公司可降解镁界面螺钉临床试验工作顺利推进,截至目前,已入组病例89例(方案要求130例)。
4、消费电子
2025年上半年,在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消费电子行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从智能手机到智能家居,再到可穿戴设备,各类消费电子产品的普及率和渗透率持续提升。随着5G、AI、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消费电子行业将迎来更多的创新机遇。这些新技术将推动产品的智能化、微型化和集成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对消费电子的强度、智能化、轻薄化、功耗、散热等要求持续增加,镁铝合金因其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优良特性,使其成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高端电子产品的理想选择。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关注市场政策和需求变化,积极把握政策红利与技术创新带来的发展机遇,一方面通过成本优化、产品升级、持续增强超薄镁合金、微弧氧化、镁合金UV喷涂等新技术应用与新产品开发能力等措施,另一方面深入推进精益生产和管理变革项目,强化从客户需求到客户体验端的全流程质量管控,积极拓展新领域市场及新客户,公司已开拓了镁合金电子烟外壳结构件业务。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与联想、惠普、富士通、GoPro、英业达、联宝、Jabil、群光、名硕、Viture等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5、5G精密通讯基站零部件
近年来,中国将5G列为“新基建”核心领域重点推进,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随着5G规模商用迈向纵深,以5G-A为代表的技术演进探索正成为产业发展新焦点。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广镁铝合金等轻型合金在5G领域的广泛应用,同时也紧密开发5G-A项目。公司在5G方面拥有自主的技术储备,公司生产的5G基站产品包括滤波器,散热壳体,屏蔽盖等,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公司积极引进通讯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及全新进口高精尖加工设备,加快探索新型镁合金在低轨卫星方面的应用,同时为应对欧盟通讯市场的发展,公司将持续秉承碳排目标引入超大型半固态设备及新的工艺替代方案。目前与公司合作的客户有爱立信、华为、中兴等。
6、研发创新
①研发投入
公司秉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技术研发与新产品开发,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总金额为4070.75万元。
②知识产权
公司持续开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归纳总结、专利申报工作,构建自身的专利壁垒,2025年半年度,公司及子公司总计取得21项授权专利,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累计拥有有效专利302项、商标53项。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研发与技术方面
1、知识产权
公司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总计取得21项授权专利,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累计拥有有效专利302项、商标53项。
2、核心技术领先
(1)新能源汽车
公司是全球范围最早布局大型镁铝合金压铸设备的企业之一。长期以来,公司专注于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新型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大型零部件一体化成型技术领域优势显著。公司及旗下子公司配备了6100T、4200T、3500T、2700T、1600T等一系列不同型号的大型真空压铸设备,同时引进国际先进的半固态成型设备3000T、1300T、650T、280T等设备,构建起了完备的生产体系,能够全方位满足各类大型精密压铸整体集成产品的生产需求。相关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控、电池包、仪表盘、车门等多个关键部件,为新能源汽车的性能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公司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新型材料研发、产能提升以及现场管理等方面均表现卓越。公司在产品同步设计、模具研发设计、新材料工艺、表面处理等关键领域不断加大投入研发,同时,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生产技术,具备强大的精益生产能力和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公司通过全面实施智能化MES系统,打造工业MES4.0智能制造工厂,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有效保障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的双提升。在汽车轻量化领域,增加稀土镁合金、超薄镁合金和非晶材料的应用,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拓展技术边界。
凭借精密的压铸成型及CNC加工技术、多样化的表面处理及组装线,公司确保了汽车产品的高稳定性和高精度,能够满足不同客户对产品功能和价格的需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产业链配套服务和解决方案,涵盖了从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到售后的全流程服务,有力保障了电机、电控、电池包、液态金属锁盖、转向器和中控导航类、车身结构件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快速开发和高效量产交付。卓越的产品质量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商和零部件系统客户的高度认可与信赖。作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核心供应商之一,公司持续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推动着行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2)液态金属
公司有超过20年新材料研发、精密模具设计、机械制备、压铸成型和生产的经验,专注液态金属研发和产业化10余年,作为行业内较早进行液态金属研发的企业,在非晶合金成分、成型技术设备等多个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非晶合金材料成分的设计、母合金的熔炼、精密模具设计和制造、精密机加工、表面处理及液态金属真空成型设备的制造等全制程的能力,拥有中国最大规模非晶合金的生产线。经过多年的技术和市场积累,公司在块状非晶合金的应用与产业化方面取得行业领先优势,成功开发并生产大块非晶系列产品。
公司液态金属应用主要分为四大板块:第一大板块为消费电子结构件(含铰链、可穿戴设备及手机精密结构件等)。公司具备生产液态金属铰链的能力和实力,公司液态金属产品已在折叠屏手机铰链等产品上得到批量应用。迄今为止,公司已为国内多家知名手机终端提供多款液态金属铰链结构件。公司生产的液态金属FaceID支架、摄像头模组等已向国内知名手机厂商批量供货。液态金属优秀的性能,在可穿戴设备方面有较好的应用。5G时代的来临,液态金属在消费电子产品上的应用率快速提升。第二大板块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公司是独家向特斯拉供应ModelX液态金属车门锁盖的一级供应商并一直持续至今。第三大板块为医疗器械结构件。公司充分发挥液态金属高精度、高强度、高弹性等多项物理性能的优势,积极拓展海外医疗器械市场,与国际知名的医疗器械公司进行合作开发,医疗器械结构件陆续进入试产,部分产品实现了量产。第四大板块为音乐及体育器材结构件。液态金属具有独特的无组织的微观结构,没有晶格和晶界,作为声波的传导介质,对于声波能量的吸收相对于传统晶体材料更加少,频率越高,差异越明显,因此是音乐器材里声音传输部件的优选材料之一。公司已为知名乐器公司及耳机类产品提供相关结构件。液态金属独特的原子结构决定其弹性变形量是传统晶体材料的两倍以上,在高尔夫等多种体育器材上有较大的潜在应用,公司正在和多家国际知名的体育器材公司合作开发相关产品。
(3)生物可降解医用镁
生物可降解医用镁项目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研发团队“生物可降解镁合金及相关植入器件创新研发团队”是广东省引进的第二批创新科研团队。公司是一家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是医用镁合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是国内引领行业标准制定、临床和产业化的先锋,在生物可降解医用镁合金方面科研和产业化能力雄厚,具有极强的科研集群优势,行业影响力强。
公司以“广东省第二批创新科研团队”、“广东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医用镁合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可降解镁植入物临床转化创新战略联盟”为发展平台,积极推动可降解镁植入物在医疗器械领域临床转化前的各项工作,在东莞市药监局、广东省药监局和国内外医用镁合金专家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7月,公司可降解镁骨内固定螺钉临床试验审批正式通过,成为国内首款获准临床的生物可降解金属螺钉,亦是全球首例以纯镁作为体内植入物的临床试验。2020年5月,公司收到国际权威欧盟认证公告机构UDEM颁发的可降解镁骨内固定螺钉的CE认证证书。2023年2月,可降解镁骨内固定螺钉临床试验在国内9家临床研究中心累计入组184例,即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公司已收到可降解镁骨内固定螺钉临床试验总结报告,总结报告表明该螺钉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带血管蒂骨瓣移植治疗中有效且安全。公司后续将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递交该产品的注册申请。我国第一款植入类可降解医用镁骨科器械产品的注册上市进入最后阶段。审批通过后,将实现生产上市销售。
公司研发的可降解镁骨内固定螺钉,以纯度为99.99wt.%的高纯镁制成,元素单一,无需考虑多元素毒性影响,生物安全性方面具有优势,用于保髋治疗微创手术,可促进患处骨骼生长及修复。可降解镁骨内固定螺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骨组织接近的力学性能,能促进骨成型,实现在体内修复功能的同时逐渐降解,最终不在宿主体内残留,避免二次手术取出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的心理、生理及经济上负担,是一类极具临床应用前景的骨科植入物。
除了高纯镁骨钉的应用,公司也将继续研发高纯镁支架、牙膜、脊柱融合器等相关产品,目前正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经过十余年的积累,公司在生物可降解医用镁合金领域已构筑了超一流的团队、较高的技术壁垒、强大的合作伙伴等核心优势。
3、技术实力深厚
公司秉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持续开展新材料、新技术及新产品研发,通过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了一支专业、高效的技术研发团队。建有“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轻合金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省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生物可降解镁合金及其相关植入器件企业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功构一体化轻金属材料先进成形企业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研平台,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重庆大学、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国内知名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长期致力于生物医用镁、块体非晶(液态金属)、汽车轻量化等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应用场景打造及产业转化,为全球客户提供优质解决方案。
(二)生产方面
1、公司拥有100多台功能先进的镁铝合金压铸机、全系列高端检测仪器,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并对生产设施设备定期进行维护和升级,以保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经过对先进技术的吸收和多年的经验积累,公司具备产品同步设计、模具设计与开发、压铸成型、精加工、表面处理、喷涂、检测、包装等完整的纵向一体化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储备,在生产各环节及相关技术领域解决了行业中的诸多共性关键技术,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不仅可以保证产品质量,而且可以大大减少客户通过多个供应商加工的繁琐性,对推动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致力成为压铸行业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引领者。
2、公司长期专注及深耕镁铝合金等轻合金精密压铸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精密压铸件技术国内领先,生产管理经验丰富,具备较强的精益生产能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公司拥有镁铝合金压铸机超过100台,有多台650T进口东芝压铸机为笔记本薄壁外壳件专用。在笔记本外壳、AR、汽车零部件等产品生产方面,公司已导入280T、650T、1300T的进口JSW半固态镁合金压铸机(thixomolding)。公司已订购3000TJSW半固态镁合金压铸机(thixomolding),专注对轻量化要求高的汽车、消费电子等行业,提供具有更好的强度、韧性和高精度的不同产品需求。公司已完成大型的布勒6100T铝镁合金压铸机调试,并将积极向汽车零部件一体化压铸成型技术迈进。公司所有成型机台均有机器人自动取件装置,不但效率高且性能稳定,铸造良品率高。公司从日本进口CNC加工机台超过400台,拥有高清洁度精密清洗车间、全自动化成车间、万级全自动无尘喷油车间、无尘喷粉车间和无尘装配车间。
公司致力于薄壁铝镁合金的研发与生产,为诸多汽车客户提供更为轻量化及高精度、高复杂度的零部件供应实绩,拥有27寸且壁厚为1.2mm的大型镁合金外观件和12寸笔记本电脑外壳壁厚0.45mm的量产实绩。另外,公司具备压铸模具动态分析能力,薄壁件热整形工艺及表面高光喷涂工艺,大型压铸件模内注塑等行业领先工艺。
3、公司具备40多台液态金属真空成型机,并已有全球最大的液态金属成型机,拥有14寸大型尺寸部件生产实力,并具备材料/成型设备研发、生产及销售全球的专利,同时拥有行业先进的品质检测及研发设备。
4、公司拥有行业先进的品质保障设备和庞大的检测中心配套服务,具备完整的精密压铸件产品检测能力,能够为客户产品提供精准、多功能的检测服务和测试服务。公司通过贯穿产品开发设计、供应链生产管理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全流程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品质。公司通过了ISO9001:2015、IATF16949:2016、ISO14001:2015等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公司产品在新能源汽车、液态金属、消费电子等行业领域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市场营销方面
公司注重营销团队的打造,现拥有一支优秀且稳定的营销团队,并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不断吸收优秀的人才来扩充营销队伍。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公司与众多国内外知名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公司不断增强营销团队的素质,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符合市场竞争的营销体系,提升公司整体营销能力。公司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为公司获取更多的优质订单创造了条件。公司通过不断为新能源汽车制造、消费电子等行业的客户提供优质产品,迅速赢得了国内外广大知名品牌客户的信赖与支持。公司是“绿色压铸”理念的倡导者与先行者,在行业中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力。
(四)管理团队和人才方面
公司具有精干专业稳定的核心管理团队,凝聚力和资本运作能力强,能够快速把握新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并制定相应经营规划,以适应行业环境和政策的变化,增强公司整体经营能力,稳固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
公司始终把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优化配置作为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公司发展需要,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等多种渠道不断扩充和提升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自身能力,使公司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持续优化。公司不断完善考核管理机制,设计对各类人才具有吸引力、创造力的激励机制,促进员工与公司共同发展。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核心竞争力及核心技术团队或关键技术人员(非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未发生重大变化,也没有发生因设备或技术升级换代、核心技术人员辞职、特许经营权丧失等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