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伊泰B股(900948)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本公司是以煤炭生产、运输、销售为基础,集铁路与煤化工为一体的大型清洁能源企业。公司直属及控股的机械化煤矿共10座,现阶段的主要产品为环保型优质动力煤,主要作为下游火电、建材及化工等行业企业的燃料用煤。现有控股并投入运营的铁路主要有3条:准东铁路、呼准铁路和酸刺沟煤矿铁路专用线。同时,公司还参股新包神铁路(占股15%)、准朔铁路(占股12.36%)、蒙冀铁路(占股8.90%)、鄂尔多斯南部铁路(占股3.9226%)、浩吉铁路(占股2%)。此外,公司还在优质煤炭富集的纳林庙地区建成了以曹羊公路为主线,辐射周边矿区的150公里矿区公路,形成了铁路、公路和集运站为一体的煤炭运输网络。多年来,公司不断加大铁路管理方面的技术与设备投入,煤炭集运能力得到持续提升,覆盖公司主要矿区的运输网络不断完善,形成较强的运力保障能力,为公司及周边煤炭外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公司一直致力于发展洁净煤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煤炭产业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世界领先的煤间接液化制油技术为依托,在内蒙、新疆地区部署建设大型煤化工项目。
1.宏观经济环境
2025年上半年,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等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国民经济延续稳健复苏态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进一步增强。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与货币政策精准调控,有效对冲了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共同构筑了经济增长的坚实支撑。从宏观经济运行来看,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66.05万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较2024年同期小幅回落但仍处于合理区间。在经济结构方面,新动能新优势加速形成。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增长、绿色产品消费需求持续释放,不仅为上半年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强劲动力,更为下半年经济平稳运行奠定基础。
2.国内市场环境
2025年上半年,我国煤炭行业呈现"供需双稳、结构优化"的发展态势。1-6月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达23.1亿吨,同比增长1.8%,主产区产能释放平稳,有效保障了能源安全稳定供应;进口煤方面,上半年累计进口量达2.6亿吨,同比增长4.0%,虽增速较2024年同期放缓,但仍保持较高水平,主要因国际煤价波动及国内长协煤覆盖度提升等因素影响。煤炭消费呈现结构性分化。电力需求稳健增长,但在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持续扩大背景下,火电耗煤受到一定抑制;非电行业用煤需求仍显疲软,房地产及基建投资增速低位运行,水泥、钢铁等重点耗煤行业产量同比分别下降3.5%和2.1%,对煤炭消费形成拖累。市场运行方面,上半年全社会煤炭库存持续处于充裕水平,截至6月底,全国统调电厂存煤可用天数稳定维持在20天以上,主要港口煤炭库存同比增加12%;价格方面,市场煤价承压震荡,长协煤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了"压舱石"作用,有效平抑了市场价格波动。
3.国际市场环境
全球煤炭市场供需宽松格局延续,价格中枢呈现进一步下移态势。主要煤炭出口国呈现差异化发展:印尼、澳大利亚等传统出口国产能稳步释放,有效保障了市场供应;俄罗斯受地缘冲突后续影响,煤炭出口量同比下滑10%。但在全球贸易流重新配置的背景下,上半年全球海运煤供应总量仍实现同比增长2%。需求侧区域分化明显:亚太市场方面,印度、东南亚国家因经济持续发展带动能源需求,煤炭进口量保持增长,而中国、日韩等主要进口国因能源结构调整和库存充足等因素,采购节奏放缓;欧洲市场可再生能源替代加速,煤炭进口量同比降幅扩大至15%。价格表现上,上半年纽卡斯尔动力煤均价报收90美元/吨,较2024年同期下跌18%,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4.下半年展望
供应端方面,受安全生产监管升级和超产核查影响,产量增速放缓,预计全年煤炭产量增速将放缓;进口煤政策优化调整,下半年进口量或延续回落态势。需求端方面,呈现“电力强、非电弱”分化特征,电煤需求受夏季高温和冬季供暖支撑保持旺盛,但非电需求仍受制于房地产行业调整,水泥、钢铁等传统用煤行业需求疲软。库存去化加速,旺季可能阶段性反弹。在“高库存+高供应弹性”背景下,煤价大幅上涨动力不足,但需求季节性波动或引发阶段性反弹。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积极应对市场波动和风险挑战,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有关保供、稳价的各项政策,强化电煤中长期合同的履约监管。在完成增产保供任务的同时,持续推进“绿色矿山”“智能化矿山”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半年度各项生产经营任务。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达962.26亿元,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7.74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4.48亿元。公司上半年累计生产商品煤3,007.72万吨,销售煤炭3,633.62万吨,铁路板块累计发运煤炭4,002.17万吨,煤化工板块累计生产各类油品和化工品64.68万吨。煤炭生产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在重大灾害防治、生产技术优化和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重大灾害防治方面,重点推进酸刺沟煤矿奥灰水防治工作,采用地面水平定向钻注浆等先进技术超前治理酸刺沟煤矿水害隐患,并通过动态监测和综合防控确保煤矿生产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方面,建立每日生产进度跟踪机制,通过推广掘锚机、六臂锚杆钻机等新设备,使掘进效率提升30%;机电管理实现智能化升级,智能综采系统跟机移架率达95%以上,吨煤电耗同比下降4.52%;绿色矿山建设有序推进,凯达煤矿完成绿色矿山申报准备,煤场管理实现"一矿一策"智能化升级。同时加强科研创新,立项5个技术攻关项目,并创新探索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煤炭运销方面,报告期内,面对国内煤炭市场持续下行的严峻挑战,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多措并举确保效益最大化。在销售策略方面,通过差异化定价稳定市场份额,长协兑现率保持行业领先;优化非电煤定价体系,与头部化工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高附加值产品+优质客户"模式;灵活调整区内电厂定价策略,提高低热值煤种利用率。物流布局上,开发物流总包等低成本运输渠道。销售调控方面,加大地销力度,优化竞价机制提升市场活跃度。拓展贸易渠道,通过竞价销售机制优化和铁路代发等创新模式补充煤源,实现逆势突围。
煤化工板块方面,报告期内,面对国际原油价格波动、海外市场需求变化等挑战,公司深入贯彻"稳煤炭、强煤化、拓海外"发展战略,聚焦产业升级和市场开拓,推动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转型。重点推进了烷烃装置负荷提升、海外市场拓展、伊犁项目前期布局等关键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同时,公司积极开展α烯烃、高碳醇等新产品市场调研,成功将环保清洗剂推广至铝加工行业,低沸点异十二烷打入EVA市场,特种蜡产品实现销售突破。通过优化销售定价机制、完善管理制度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了经营管理水平,为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安全工作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两个宁可""两个授权"安全理念为指导,构建了科学完善的安全环保管理体系。
在安全监管方面,公司创新采用赋能式责任体系,通过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优化责任考核机制,确保安全投入到位等举措,持续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深化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组织风险研判和隐患治理,全年开展煤矿、化工等专项检查42次,严控重大安全风险;同时,公司着力构建"人防、机防、技防"三位一体防控体系,升级智能监控设备,引入AI违章识别技术,实现重点区域24小时智能监控;创新安全文化建设,实施矿领导安全生产考核记分制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各板块均未发生轻伤及以上人身伤亡事故和涉险事故,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环保工作方面,公司深入践行"双碳"战略目标,加快推进碳管理体系搭建和信息化系统建设。启动碳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通过“人防+技防”、“数据+模型”等多种模式,实时呈现各生产环节碳排放、碳资产等状况,提升公司双碳管理效率。深化监督指导服务职能,巩固污染防治成果。形成“责任明确、考核严格、奖惩分明”的环保管理机制,助力公司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推进。目前,各单位环保设施稳定有效运行,各类污染物合规处置、排放或综合利用,未发生环境事件。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作为内蒙古最大的地方煤炭企业,经过28年的发展,公司规模、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明显提高,产业结构优化,物质基础增强,在同行业中具有整体竞争优势。公司拥有丰富的煤炭储备、优越的开采条件、现代化的开采技术及持续的内外部资源整合机会。同时,公司始终坚持产运销一体化经营的方针,通过铁路和煤化工板块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有利于公司实现自身长久稳定发展。
第一,公司煤炭产品是典型的“环保型”优质动力煤,具有中高发热值、中低含灰量、极低含硫量、极低含磷量、低含水量等特点,是国内目前大面积开发煤田中最好的煤种之一,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
第二,公司具有领先的低成本开采优势,公司主要矿区地表条件稳定、地质结构简单、煤层埋藏深度较浅且倾斜角度较小、煤层相对较厚及瓦斯浓度低,大幅降低了公司采矿作业的安全风险和生产成本。
第三,公司具有铁路运输优势,现已形成东连大准、大秦线,西接东乌线,北通京包线,南达神朔线的以准格尔、东胜煤田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铁路运输网络,同时建立了多个大型煤炭发运站、货场和转运站,为公司煤炭的储运、发运创造了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行条件。
第四,公司以自有的先进煤间接液化制油技术为依托,积极拓展煤化工业务,有助于延伸公司煤炭产业链,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并巩固行业地位。
第五,公司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履行对股东、地方和社会的责任。多年来不仅保持了优异的分红和纳税记录,而且积极帮助本地区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改善,真正做到了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