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中远海能(600026)2024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券之星APP 2025-03-28 10:15:2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中远海能(600026)发布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本集团聚焦提升客户服务能力,为全球能源供应链提供坚实保障。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宏观环境,本集团主要通过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实现了业绩的稳步增长,并推动了企业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人民币40.37亿元,创2016年公司合并重组以来最佳业绩。

    一是国际油轮布局持续优化,与多家客户签订全球航线COA,大西洋市场经营力度不断提升;二是精准研判内外贸油轮市场走势差异,合理开展内外贸联动经营,有效提升整体船队收益;三是LNG运输业务高质量稳步发展,积极参与国际大型LNG运输项目,并持续加强LNG自主船管能力;四是完成能源化工品物流供应链整合,布局“航运+物流”一体化综合运营业态,建立了未来“多核多链”一体化运营的组织基础;五是积极降控重点环节成本开支,持续优化债务融资结构;六是以科技驱动绿色转型,参与多项绿色燃料与船舶能效提升的研究,在船舶实装多源感知辅助设备,提升节能减排与航行风险识别能力;七是筑牢安全防线,确保船舶航行与货物操作安全,同时密切跟进全球商业合规动态,强化企业合规风险管控。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本集团主要从事原油、成品油、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化学品等散装液体危险货物的海上运输,以油轮运输和LNG运输为两大核心主业,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在业界具有良好的企业形象。

    石油、天然气以及化工品等属于大宗商品范围,是全球经济活动的核心物料,为工业生产、设备制造、居民消费等提供重要的基础,同时也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能源资源分布和消费区域的不匹配,进而形成了全球贸易流。航运业作为连接生产国和消费国的桥梁,承担了大部分石油、天然气,以及化工品的运输任务,不仅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也为全球供应链带来韧性和长期稳定性。

    本集团以船舶为核心资产,为全球客户提供海上能源运输服务并收取运费,航运业具有以下一般特点:

    1.周期性强:航运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贸易的发展,而贸易情况往往与经济形势紧密相连,因此航运业的运输需求,易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

    2.运价波动大:航运市场的运力供给难以随时随地与运输需求完全吻合。一方面,当运输需求发生变化时,全球各地的运力调配无法在转瞬间完成;另一方面,市场中船舶的新增与退出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运力供给与运输需求的错配,往往会使运价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

    3.资本密集度高:航运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船舶的建造、维护,以及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船舶的使用寿命较长,导致投资回报周期往往也较长。

    4.监管环境严格:航运业具有强监管属性,涵盖了船舶安全、环境保护、船员权益、航行规则等方面。例如IMO制定的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海事劳工公约(MLC)等,这些监管措施提高了行业的安全性和环保性,也增加了航运业的运营成本和复杂性,因此航运业也具有较高的技术专业性。

    公司从事的航运业细分板块有如下特点:

    1.石油运输:全球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东、非洲、南美洲等地区,消费地则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等地。原油是未经提炼的天然石油,贸易流向以中东、西非、美国到远东为主;成品油包括汽油、柴油、石脑油等,是原油经过炼制加工后的产物,贸易流向以中东-亚洲,以及东南亚、大西洋区域间航线为主。油轮的船型主要为VLCC、Suezmax、Aframax/LR2、Panamax/LR1,以及MR等。

    2.LNG运输:LNG是天然气在-162℃的超低温下液化而成的,体积缩小至原来的约1/600,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保持低温状态,对运输设备的保温性能要求极高,同时LNG的运输还需要严格的安全措施,以防止泄漏和火灾等事故,因此LNG船舶是国际公认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三高”产品。目前全球的LNG船队中,大部分船舶与特定LNG项目绑定(简称“项目船”),即与项目方签署长期期租合同,这种模式能够为运输企业提供稳定的船舶租金和投资收益,同时也为能源贸易方提供可靠的能源供应,降低市场波动风险。

    3.LPG运输:LPG是石油开采、提炼,以及天然气开采过程中的副产品,主要由丙烷和丁烷组成,还可以包括乙烯、丙烯、丁烯等化工产品。主要的贸易流向是从中东、美国等地区向亚洲、欧洲等消费地运输。根据载运货物时的不同液化条件,LPG船主要可以分为全加压型、半冷半压型,以及全冷型。

    4.化学品运输:化学品一般分类为有机化学品、无机化学品,以及植物油,其生产来源、细分品类,以及终端用途多种多样。化学品的海上贸易以欧洲、亚洲,及北美三大区域为主,流向主要包括东北亚区域内航线、欧陆航线、东南亚-东北亚航线等。根据化学品对环境和安全的危险程度来划分,化学品船一般可分类为IMOI、II、III型(危险等级由高到低)。

    (一)国际油运市场

    2024年,全球经济和贸易进一步复苏,带动石油需求小幅增长。根据IEA数据显示,2024年石油总需求平均1.028亿桶/日,较2023年增长84万桶/日,其中非OECD国家贡献了大部分石油需求增量。全球石油供给同比增加约63万桶/日,至1.029亿桶/日水平,主要由美国、巴西,以及圭亚那等非OPEC国家的产量增长所推动。

    运力供给方面,2024年油轮运力供给增长缓慢,根据克拉克森数据显示,全年累计交付123艘油轮(1万载重吨以上),同比2023年(141艘)下降13%。整体较强劲的基本面延缓老旧运力拆解,叠加灰色、黑色运力持续为老龄船舶提供生存平台,平均拆船年龄不断延后,2024年累计拆解仅13艘油轮。新船订单方面,2024年,全球新签油轮(1万载重吨以上)造船订单644艘,5,682万载重吨;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球存量新船订单共有1,160艘,占全球油轮船队的14.21%。

    在上述背景下,油轮运力净增长保持低位,运输需求增速放缓,市场总体延续景气行情。

    国际原油运输市场:

    原油轮方面,中国原油进口需求小幅下滑,2024年累计进口5.53亿吨,同比下降1.9%。全球原油海运贸易需求同比下降0.7%。主要因国内炼厂下游产品整体毛利偏低,主营炼厂和民营炼厂开工率均有所下滑。此外,OPEC+持续减产对原油轮市场造成一定影响;非合规市场运输量的增长,抢占了合规市场的运输需求。具体来看,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进口需求相对旺盛,叠加炼厂检修前提前补库和红海局势引发的担忧情绪,共同推动VLCC油轮运价上涨。2024年第二季度,随着OPEC+持续减产以及炼厂集中进入检修期,石油需求下滑,运价承压回落,但底部仍有一定的支撑。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由于中国成品油消费需求疲软和炼油毛利承压,原油进口需求不及预期,运价表现较为低迷。整体看,虽然VLCC全年平均TCE较同期有所回落,但仍处过去5年及10年平均水平之上。原油轮VLCC船型代表航线中东至中国(TD3C)、Suezmax船型代表航线西非至欧洲(TD20)和Aframax船型代表航线科威特至新加坡(TD8)的全年平均TCE分别约为34,900美元/日、37,000美元/日和39,500美元/日,较2023年分别下降3%、8%和11%。

    国际成品油运输市场:

    成品油轮方面,2024年上半年,由于红海紧张局势,全球大量成品油轮绕道好望角,导致阶段性船位供应偏紧,运价大幅上涨;下半年开始,受炼油毛利维持低位、部分新炼厂投产,以及原油轮通过洗舱等方式承运成品油导致运力供给短期过剩的影响,市场运价快速回落。全年来看,成品油轮LR2船型代表航线中东-日本(TC1)的全年TCE约40,400美元/日,处于历史高位。

    (二)国内油运市场

    国内原油运输市场:2024年内贸原油运输市场总体表现平稳;4万载重吨以上的船运市场,全年原油水运总量约9,355万吨,同比2023年减少约620万吨。

    海洋油方面,2024年我国海洋油气产量当量超8,500万吨,其中原油产量连续5年增产超200万吨,支撑海洋油运输需求稳步提升。

    中转油方面,随着东营港大型码头投入使用,山东地炼进口油内贸二程中转需求有所减少;同时,2024年中国原油进口同比下滑,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中转油的运输需求。报告期内,中转油市场运量4,533万吨,同比减少662万吨。2024年上半年,地方炼厂利润率承压,开工率较低,中转油市场冷淡;2024年下半年,炼厂经营情况有所好转,加之大型炼化企业新增产能投产,中转油市场迎来修复。

    国内成品油运输市场:

    2024年,国内成品油运输基本稳定。短程化、小批次、拼装货的转运需求有所提升。但受到新能源替代率提高的影响,成品油消费已基本处于平台期,新增运输需求有限。

    (三)LNG运输市场

    2024年全球LNG贸易量持续增长,达4.12亿吨;但受到上游产能增速放缓、价格波动频繁、替代能源供给充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增幅较去年的2.4%收窄至0.7%。美国依旧是全球最大的LNG出口国,2024年出口量约为8,840万吨,占全球出口量的21.5%。我国保持最大LNG进口国地位,进口总量约为7,665万吨,同比增幅达7.5%。

    2024年全球液化产能增量有限,截至2024年末,全球在运营液化产能为4.77亿吨/年,仅有280万吨产能于当年投产,同比仅增0.6%。同时,2024年年初美国LNG出口审批冻结,叠加融资成本高企,进一步制约了上游投资决策,全球仅有1,390万吨产能完成最终投资决定(FID),约有1亿吨产能推迟FID,其中美国项目占比过半。全球贸易长约合同量达6,800万吨/年,同比增长15.2%,主要得益于卡塔尔能源上游项目稳定推进、中长期天然气需求预期乐观,以及长期协议到期的更新。

    运力供给端,2022年LNG新造船“订单潮”在2024年迎来集中交付,全球船队规模大幅扩张,全年共有59艘新造LNG运输船交付。截至2024年末,全球共有中大型LNG运输船舶686艘、同比增长4.1%。全球新签订单量77艘,其中卡塔尔能源用船需求成为新造船市场主要增长动能,中韩主流船厂船台进一步饱和,2024年常规二冲程型LNG船新造船价均值约为2.6亿美元/艘,同比小幅回落但仍维持在高位。

    即期市场运力过剩及贸易增长乏力使LNG运输船即期租金承压,市场短期内对于需求的预期偏谨慎。当前市场普遍认为2027年后上游产能集中上线,贸易需求看涨,有望消化市场运力;同时新造船价格及融资成本仍处于历史高位,对二冲程船型10年期以上长约租金仍形成了有力支撑。

    (四)LPG运输市场

    2024年,LPG全球贸易量达1.32亿吨,同比上涨4.4%。亚洲前四大LPG进口国(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的LPG进口量在2024年增长10.4%,达到7,580万吨,占全球LPG贸易量的57.3%。得益于美国LPG产量持续增长,2024年全球LPG供应量增长4.4%,抵销了中东地区出口量的下降。

    内贸方面,2024年国内沿海LPG下海量约为513万吨,同比下降44万吨。在国内炼化一体化建设与投产的背景下,货源增量有限,运输市场阶段性承受压力。

    (五)化学品运输市场

    2021-2024年,我国沿海省际化学品船舶运输量从4,105万吨增长至5,089万吨,年均增速高达7.4%。我国沿海各大石化基地陆续建成投产,以及化工生产和消费的进一步增长,为液体危险品水上运输行业的发展提供增长动力。根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截至2024年底,我国沿海省际化学品船(含油品、化学品两用船)共计282艘/155.2万载重吨,整体供需呈现紧平衡状态。

    国际市场方面,根据德鲁里数据,2024年全球化学品海运贸易量为3亿吨,同比下滑1.3%,主要因中国工业板块景气度欠佳,导致化学品需求受到一定影响。截至2024年年末,全球不锈钢化学品船共1,439艘,同比增加63艘。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本集团以油轮运输和LNG运输为两大核心主业,依托中国巨大的油气进口需求、丰富的国内外大型客户资源以及控股股东完善的产业链资源优势,凭借着自身优异的管理水平和领先的运力规模,本集团在中国油气进口运输中始终保持在领先地位,并拥有较好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

    本集团油轮运力规模世界第一,覆盖了全球主流的油轮船型,是全球船型最齐全的油轮船东。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集团共有油轮运力159艘,2,374万载重吨;在建油轮运力12艘,236.4万载重吨。利用自有及控制的船舶开展即期市场租船、期租租船、与货主签署包运合同COA、参与联营体POOL运营等多种方式开展油品运输业务,作为船型最齐全的油轮船东,本集团通过内外贸联动、大小船联动、黑白油联动,能够充分发挥船型和航线优势,为客户提供外贸来料进口、内贸中转过驳、成品油转运和出口、下游化工品运输等全程物流解决方案,帮助客户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合作共赢。

    作为全球领先的油轮船东,本集团以覆盖全球的营销与服务网络、扎实的船舶与安全管理水平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持续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的能源运输服务。同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国,其庞大的油气进口体量为本集团带来丰富的客户群体与商业机遇。通过长期的深入合作,本集团与各大石油公司以及国内独立炼厂建立了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为本集团业务发展与价值创造能力提升打下了重要基础。

    本集团是中国LNG运输业务的引领者,也是世界LNG运输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本集团所属全资的上海LNG和持有50%股权的CLNG,是国内领先的大型LNG运输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集团共参与投资建造87艘LNG船舶,其中:已投入运营的LNG船舶50艘、842万立方米,在建LNG船舶37艘、663万立方米;另有1条光租租入LNG船舶、17.4万立方米,已投入运营。营运船均服务于长期租约,收益较为稳定。近年来,随着本集团参与投资建造的LNG船舶陆续投入运营,本集团LNG运输业务已步入收获期。

    本集团LPG运输业务由所属大连中远海运能源供应链有限公司经营,主要从事国内沿海、国际LPG水上运输业务,承运的货物包括LPG、丙烯、丁二烯等,以即期市场租船、期租租船等多种运营方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集团共有LPG运力11艘,42,599立方米;在建LPG运力2艘,15,300立方米。

    本集团化学品运输业务主要由所属上海中远海能化工运输有限公司经营,主要从事散装化学品国际、国内水上运输业务,主营东南亚、东北亚外贸,内贸沿海航线,对化学品船舶管理有丰富经验。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集团共有化学品运力8艘,72,940载重吨;在建化学品运力1艘,11,500载重吨。

    本集团控股股东——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在航运、码头、物流、航运金融、修造船、数字化创新等上下游产业链业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结构体系。依托中远海运集团强大的资源背景与品牌优势,本集团得以实施船舶燃油精益化的集中采购、签署港口使费优惠协议、丰富客户与航线资源,并能够积极探索与控股股东旗下优秀企业协同发展的空间,从而为各方提供更好的能源运输整体方案与增值服务,不断向“资源整合者”与“方案解决者”的目标迈进。

    在本集团整体业务结构中,国际(外贸)油运业务为本集团经营业绩提供较强的周期弹性。除LNG运输业务为本集团提供稳定增长收益外,作为中国沿海原油和成品油运输领域的领军企业,本集团运营的沿海(内贸)油运业务也发挥着“经营业绩安全垫”的重要作用。LPG、化学品运输板块拓宽了本集团在能源运输领域的经营版图,推动本集团主营业务从海上能源运输向能源化工品物流供应链持续延伸。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品牌优势

    本集团在油品运输方面拥有多年丰富的经验以及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专业的航运经营管理团队,通过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运输服务,在业界树立了良好的公司形象,维护和发展了包括众多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在内的稳定客户群,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和较高的市场份额。

    (二)船队优势

    目前,本集团的油轮船队规模全球排名第一,参与投资的LNG船队规模全球排名第四。本集团顺应绿色、低碳、智能航运业发展新趋势,科学地制定运力发展规划,合理地选择新建船舶类型、数量与建造时机,使得本集团船队的船型、船龄结构不断优化,船队竞争力持续增强、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本集团油轮船队覆盖了全球主流的油轮船型,是全球油轮船队中船型最齐全的航运公司,可以实现“内外贸联动”、“大小船联动”和“黑白油联动”。通过发挥船型和航线优势,本集团能够为客户提供外贸来料进口、内贸中转过驳、成品油转运和出口、下游化工品运输等全程物流解决方案,帮助客户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合作共赢。

    (三)客户资源优势

    本集团油气运输业务的主要客户均为全球知名石油公司。公司通过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运输服务,与之建立起了稳固的业务合作关系,推动业务产业链上下游客户合作,公司拥有优质、稳定的客户资源是公司未来稳步发展的基石。

    (四)业务结构优势

    本集团的内贸油轮运输业务和LNG运输业务收益稳定,2024年该两项业务的收入占比约35.0%,毛利贡献人民币25.5亿元。此外,本集团外贸油轮运输业务也秉持稳健经营的理念,将运力合理分配在期租业务、COA合同、即期市场。2024年,本集团整合控股股东LPG、化学品运输业务,推动本集团主营业务向能源化工品物流供应链持续延伸。本集团整体业务结构具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

    (五)专业化经营优势

    本集团聚焦油轮运输和LNG运输两大核心主业,并在这两个领域已形成了规模优势,于本报告期内,本集团以专业化为主线完成化工品物流资源整合,对本集团船队经营和成本管控也将产生积极影响。本集团在经营管理中实施的集中化、专业化会进一步释放协同效应。

    (六)全球化营销优势

    本集团已形成了包括中国香港、新加坡、伦敦、休斯顿、日本、巴西等境外网点的全球化布局,建立了全球营销服务系统+全球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全球网点功能,拓展海外市场份额,借助公司船队规模和结构优势,实现了货源结构、客户结构、航线结构的多元化。

    (七)安全管理优势

    本集团在液体散货船运输方面的安全管理水平始终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公司自上而下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始终坚持“安全营销世界领先”的总体要求。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与竞争洗礼,本集团已经形成了一套稳定、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运输管理和船舶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细化监督责任和主体责任,严格安全监管和责任追究,确保了本集团安全稳定的大好局面,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集团拥有及控制油轮运力159艘、2,374万载重吨。本集团参与投资建造的87艘LNG船舶中,已投入运营50艘LNG船舶、842万立方米;另有1条光租租入LNG船舶、17.4万立方米,已投入运营。本集团还拥有8艘化学品运输船、约7.3万载重吨和11艘LPG运输船、约4.3万立方米。

    2024年度,本集团实现运输量(不含期租)为18,048万吨,同比上升3.8%;运输周转量(不含期租)为6,040亿吨海里,同比上升13.6%;主营业务收入人民币232.32亿元,同比增长2.5%;主营业务成本人民币168.92亿元,同比增长5.8%;毛利率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人民币40.37亿元,同比上升19.4%;EBITDA人民币102.03亿元,同比增加7.6%。

未来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国际油运市场

    2025年,油运市场的前景将愈发复杂,但预计供需基本面整体处于健康状态。

    运输需求方面,全球石油需求量整体保持温和增长,IEA预计2025年石油需求将同比增加110万桶/天,中国、印度将是主要的增长来源。石油供给预计增长160万桶/天,将由美国、巴西、圭亚那贡献产能增量,填补OPEC的减产缺口。因此,从石油供需结构的发展来看,大西洋-亚洲的长距离航线有望增加,提升VLCC的吨海里需求。但与此同时,尼日利亚和墨西哥炼厂全面投产后将挤压区域间的原油海运贸易,同时影响成品油的跨区运输需求,使中小型油轮市场承压。

    地缘政治局势的发展也将深深牵动油运市场:(1)地区冲突变化,在短期内全球油品贸易格局将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影子船队”预计会因船龄老旧、贸易记录不良等因素难以回归合规市场,进而步入拆解序列。(2)红海危机的缓解可能使成品油轮的吨海里需求承压,但具体幅度将取决于全球油轮复航红海的实际进展。(3)美国对伊朗制裁收紧的态势有望减少黑色石油运输的活跃度,使石油贸易向合规市场倾斜,进而带来更多的运输需求。

    根据克拉克森预测,2025年,原油轮吨海里需求将同比增长0.7%,成品油轮吨海里需求将同比增加0.1%。

    运力供给方面,2025年计划交付总载重吨同比增加160%,交付量主要集中在LR2等中小型油轮,VLCC预计仅交付5艘。近年来,影子船队的扩张延长了油轮的整体使用年限,拆船进度严重落后,目前的平均拆船船龄接近25岁。欧美国家对黑色石油运输的制裁持续加码,叠加全球油轮船队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在IMO环保新规、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欧盟燃料海运法规(FuelEU)陆续生效的背景下,老旧运力拆解的潜力与可能性将持续上升,进而推动供需基本面不断优化。

    2.国内油运市场

    国内原油运输市场:

    海洋油:根据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公布的《2025年经营策略和发展计划》,2025年海洋油净产量目标为760-780百万桶油当量,比2024年增加超40百万桶油当量。预计2025年内贸海洋油运输需求稳中有升,保持逐年增长态势。

    中转油:预计2025年国营炼厂转运需求总体维持平稳。大型地方炼化企业原油进口配额充足,产能逐步升级,原料中转需求预计有所提升。而中小型地方炼厂在国内炼化行业整合优化的大背景下,竞争将处于劣势,导致进口配额不足;加之地缘政治因素影响,物流成本增加,其运输需求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国内成品油运输市场:

    在国内大型炼化基地持续投产的背景下,区域内成品油供应能力已大幅优化,从而使水运需求承压。预计2025年国内成品油运输市场需求整体维持平稳,在节假日成品油消费高峰会有阶段性需求旺盛。

    3.LNG运输市场

    2025年,预计上游投产提速,LNG贸易将延续增长趋势。航运研究机构德鲁里预测,到2025年底全球液化产能预计可达5.29亿吨、同比增长10.9%,特别是美国、加拿大等国关键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年产能2,000万吨的加拿大液化天然气项目(LNGCanada)、年产能1,330万吨的普拉克明斯液化天然气一期项目(PlaqueminesLNGPhase1)等)投产将推动LNG供给增长,预计2025年全球LNG贸易量将增长6.4%至4.39亿吨。同时,美国能源政策转向,有望促进上游项目审批,预计2025年下半年起美国LNG上游项目FID将提速,全球总共约有1.38亿吨产能有望在2025年达成FID,为未来几年的市场增添贸易活力。

    2025年,LNG船即期及中短期运输市场预计继续受到运力过剩的影响,全球预计迎来83艘LNG运输船交付、约占现有船队的12.1%,叠加租约到期的上一代船型的船舶近几年陆续进入市场,而贸易量的增长及潜在老旧船的淘汰尚不足以平衡新船集中交付的影响,即期及短期租金水平难以在短时间内复苏。长期期租方面,北美区域的新项目投产和达成FID,将支撑长约贸易协议的签署和兑现,增加配套运输需求,有望产生增量长约运力需求;而新造船价格和融资成本高企,将继续支撑长期期租租金水平。

    中期来看,由于LNG船建造经验丰富的主流船厂交船期已排到2028年以后,市场新兴船厂的大型LNG运输船交付营运记录尚待时间验证,因此船价回落空间暂时有限,预计船东做出下单决策将更为谨慎;尽管地缘政治事件持续扰动市场和贸易格局,但伴随着LNG贸易量上行预期,LNG船运市场整体向好,市场运力结构随环保要求升级而逐步优化,将为LNG船东带来更多发展机会。

    4.LPG运输市场

    德鲁里预测,2025年LPG贸易量将增长1.4%;2024年至2029年,全球LPG贸易量将以3.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此外氨作为清洁燃料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液氨的贸易量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11.7%。需求方面,预计2025年中国将有4家新的丙烷脱氢(PDH)工厂投入运营,预计2025年中国LPG进口量为3,705万吨,印度将在今年启动其首家PDH工厂。供给方面,沙特阿美公司的杰富拉盆地等更大的非伴生气项目预计将在2025年三季度开始投产,但产量的大幅提升预期要到2026年,满负荷将生产570万吨/年的LPG。预期2025年美国丙烷产量将继续增长至250万桶/日,增幅约9万桶/日,LPG出口预期将增加至6,780万吨。

    内贸LPG运输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但随着乙烯、液氨的区域贸易需求激增,跨洋乙烯运输、沿海乙烯、液氨运输将逐渐崛起。同时,环氧丙烷(POE)、α-烯烃等乙烯下游产品利润率较高,随着乙烷裂解装置的快速发展,以及乙烷制乙烯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未来乙烯船运力需求将稳定增长。

    5.化学品运输市场

    2025年,受石化行业市场需求偏弱以及石化企业成本传导影响,预计内贸液货危险品水路运输在一定程度上承压。国际市场方面,根据德鲁里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化学品海运贸易量预计为3.02亿吨,同比增长0.6%;而全球不锈钢化学品船数量预计增加55艘,增速为3.8%,运力供给增速大于需求增速的局面可能使运费承压。但与此同时,截至2024年末,全球化学品船队平均年龄已达13.8岁,20岁及以上的船舶数量占船队约16%,预计2025年拆船活动将有所提升,优化供需结构。

    (二)公司发展战略

    展望未来,本集团坚定“做全球能源运输卓越领航者”愿景不动摇、坚定“为世界‘船’递能量”企业使命不动摇,坚定“四个全球领先”战略目标不动摇,切实承担起国家能源运输的使命和责任,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本集团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从观念上、制度上进行优化,切实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油轮运输业务作为公司的基础和核心业务,将巩固领先优势,力争成为全球油轮运输行业引领者;LNG运输业务作为公司资源配置相对集中的第二大核心业务,将持续发挥效益稳定器作用,力争成为全球领先的LNG承运者;化工品物流资源整合将成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本集团将精准把握航运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周期走势,实现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的“双轮驱动”;数字赋能业务,将利用数据资产加大价值创造;加快在数字智能和绿色低碳赛道布局,努力打造“可持续发展引领者”的品牌形象。

    (三)经营计划

    1.2024年的完成情况

    本集团2024年经营计划如下:预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23亿元;发生营业成本人民币158亿元。

    实际完成情况:实际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32.44亿元,为计划数的104.23%;实际发生营业成本人民币169.13亿元,为计划数的107.04%。

    2.2025年计划

    2025年,本集团预计新增化学品船1艘、1.15万载重吨,处置油轮6艘、81.4万载重吨,新增LNG船舶14艘、243.2万立方米(LNG船舶数量含联营、合营公司及长期租入船舶),预计年内投入使用的油轮船舶为156艘、2,333万载重吨,LNG船舶为58艘、981万立方米(LNG船舶数量含联营、合营公司)。

    根据2025年国内外航运市场形势预测,结合本集团新增运力投放情况,本集团2025年经营计划如下:预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47亿元;发生营业成本人民币193亿元。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本集团在经营中可能面对的风险如下:

    1.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

    本集团所从事的油品、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化学品等大宗资源品的航运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较大。当宏观经济处于高涨时期,对大宗资源品的需求将会迅速增加,从而加大对这类产品的航运需求;但当宏观经济处于萧条时期,对上述货物的航运需求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此外,地缘政治、自然灾害、意外事件等都有可能使航运业产生波动。

    2.国际政治经济风险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形势中不确定因素增加,如地缘政治冲突以及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等,都会给全球经济带来不确定因素,也会对全球能源运输市场的供需、运价、安全和投融资等各个领域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3.能源结构变化风险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发的全球能源转型持续进行中,世界范围内减少碳排放等环保要求力度逐渐加大,清洁能源等新能源逐渐兴起。这些都将对能源运输需求的变化带来深远影响,对公司的业务规划、经营布局带来挑战。

    4.燃油价格波动风险

    本集团的主营业务成本主要包括燃油费、港口费、折旧费和船员费用等,其中燃油费占比最大。近年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波动较大,船用燃料油的价格波动也比较大,并且随着国内、国际对船舶排放方面的新要求不断更新、提高,会对本集团燃油采购价格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未来燃油价格的波动将对本集团的主营业务成本和盈利水平产生较大影响。

    近年来,本集团通过推广利用船舶节能技术和采用经济航速等多种方式降低燃油消耗,同时加强燃油采购供应管理、丰富采购手段、及时顺应燃油市场的新情况,降低了燃油采购成本。

    5.航运安全的风险

    船舶在海上运行时存在发生搁浅、火灾、碰撞、沉船、海盗、环保事故等各种意外事故,以及遭遇恶劣天气、自然灾害的可能性,这些情况会对船舶及船载货物造成损失。本集团可能因此面临诉讼及赔偿的风险,船舶及货物也可能被扣押。其中,油品泄漏造成环境污染的危险程度尤为严重,一旦发生油品泄漏造成污染事故,本集团将面临巨额赔偿风险,并会给本集团的声誉和正常经营等产生较大影响。本集团通过积极投保尽可能地控制风险。

    此外,国际关系变化、地区纠纷、战争、恐怖活动等事件均可能对船舶的航行安全和正常经营产生影响。近年来海盗活动异常猖獗,索马里海域海盗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焦点,海盗成为航运安全的重大危害。

    (五)其他

    2025年,面对全球宏观经济以及地缘政治局势带来的不确定性,本集团将坚持实现卓越领航的发展愿景和“四个全球领先”的战略目标,聚焦利润的稳定增长与效率的持续优化,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推动本集团企业价值迈上新台阶。具体将推进以下重点工作:

    1.以经营效益为核心,实现油运板块可持续创效

    本集团将持续推进全球化经营,强化海外网点建设,完善全球营销网络,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发挥CHINAPOOL平台效应,打造规模经济的竞争优势。深化与关键客户的合作,紧随客户需求提供可靠的全球物流解决方案,并充分发挥经营模式灵活、船位布局广泛、船型种类齐全等优势,持续优化航线部署与市场配置,提升整体船队收益。

    具体而言,本集团将持续布局成品油大洋洲优质市场,结合三角航线提升效率效益。巩固西非和欧洲大客户市场,维护好重要战略客户关系。增加美湾市场灵活度,提升北美区域客户的多元化程度。与合资公司强化运力协同,稳定内贸油运市场基础货源,持续巩固内贸龙头地位。

    2.打造LNG全链条能力,实现LNG产业价值链延伸

    本集团将积极跟踪上游大型能源商的动态,挖掘潜在客户需求,继续以长约项目开发为主,锁定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持续强化LNG船管能力建设,提升LNG运输项目综合管理水平;探索多样化LNG运输经营模式,关注LNG即期运输的参与机遇;密切跟踪LNG运输的上下游投资机会,全面探索产业链项目合作空间,开拓更高附加值业务。

    3.构建链式经营模式,持续强化全球数字化供应链建设

    本集团将从完善海外网点布局、深度融入客户全球产业链、调整全球业务结构、改善客户组成四个方面着手,加强与战略客户、上下游企业的全方位深度合作,拓展市场新空间,为全球数字化供应链建设打好基础。通过交叉销售、联合服务等方式拓展市场空间,与其中远海运集团的兄弟公司发挥协同作用,向客户推出涵盖石油和化工品的全品类能源运输服务,并制定“陆运+仓储+海运”的一体化物流方案。

    4.探索低碳发展路径,推动绿色智能转型

    本集团将以顺应全球能源发展趋势、匹配客户租船需求为理念,保持船队规模领先优势,并推动船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集团将密切关注船舶资产价格变动,统筹考量船价、船位,以及自身发展需求等因素,稳步推进老旧运力处置以及年轻运力获取,进一步优化油轮船队结构;开展船舶碳足迹管理、碳标识认证制度方面研究,为公司船队碳达峰、碳中和的方案与实施路径打好科学基础。

    5.强化科技创新,加快提升数智化水平

    本集团将积极落实科技规划与数字化转型规划,稳步推进数智转型;坚持业务驱动,研究打造面向市场和客户的数字化服务产品;加强行业交流与对标,优化数字化转型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夯实公司数字化转型根基;积极探索智能船舶技术应用,进一步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在船应用,加强对船队能效和排放的智能评估。

    6.打造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本集团将着力打造覆盖“油、气、化”一体化的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肃安全生产责任追究管理规定。坚持激励约束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健全一体化安全生产监管制度机制和应急管理程序,推进构建全球应急资源网络,提升整体安全保障能力;持续聚焦运营风险管控,打造合规风险管控规范运作,针对重点业务领域的关键风险控制点进行动态监测预警,将风险防控嵌入业务流程。

    7.深入实施人才强企,凝聚高质量发展动能

    本集团将聚焦高素质人才队伍梯队建设,探索打通公司内部跨部门、跨专业领域的人才交流通道,优化企业人才储备;依托科研项目,推动领军人才和青年创新人才培养;围绕研发全球数字化供应链产品加强跨部门流动学习,促进业务专家与技术人才的深度交流。科学构筑客观、透明、可信的全方位绩效考评机制,将绩效与薪酬、考核评价挂钩,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远海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