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两融市场规模增长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的“高速挡”切换至“低速挡”运行。1月两融余额增长率下滑至去年7月水平,仅为10.82%,较去年12月24.27%的增幅显著收窄。不仅如此,月内融资客的布局风格也发生了迅速转变,从上半月的权重股“专宠”模式切换至下半月的成长股“独宠”模式。
两融增速显著放缓
去年下半年以来,两融资金的高速增长成为撬动市场的重要力量。然而今年1月,随着两融风控加强,两融市场的热度明显降温,增速较去年下半年明显降低,仅为10.82%,回到了去年7月前的水平。
据数据,截止到1月29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报收11365.94亿元,较上个交易日增加了22.13亿元。融资方面,当日的融资余额报11302.94亿元,较前一交易日下降了25.09亿元,其中,融资买入额为795.85亿元,融资偿还额为795.85亿元,由此当日的融资净买入额为25.09亿元。融券方面,当日的融券余额报收63.00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2.96亿元,其中,融券卖出额和融券偿还额均较前一交易日有所下降,分别达108.17亿元和110.39亿元。从两融数据来看,两融交投热情与规模都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
自从2014年7月开始,沪深两市的融资融券规模便呈现出高速增长状态,因而被市场人士称之为骑在“杠杆”上的牛市。2014年6月底,沪深两市的融资融券规模仅为4064.08亿元,而到了7月底,两融余额便增长9.49%至4449.57亿元,随后两融规模持续增长,相继跨过了5000亿元、6000亿元、7000亿元……1万亿元等关口。不仅月度两融增加额从7月的385.49亿元一路攀升至12月的2003.16亿元,两融余额增速也居高不下,始终保持在14%以上,2014年11月及12月两融市场规模的增速进一步提升至17.51%和24.27%。
不过,随着监管部门对两融业务监管的加强,今年1月以来,两融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今年1月,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增加1109.38亿元至11365.94亿元,增速从去年12月的24.27%显著放缓至10.82%。由于两融风控的加强已成为既定趋势,去年两融的高速增长模式料将终结,对市场的影响也将明显降低。
月内布局风格突变
除了增速明显放缓以外,今年两融市场的变化还体现在月内融资客布局风格的突变上。1月19日以前,市场延续了去年以来的权重为主的配置方式,之后成长联盟则重新获捧,成为融资客加仓的重点,不少前期持续高速流入的权重板块则遭遇了融资净偿还。
1月29日,28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共有17个行业板块获得融资净买入。其中,化工、非银金融、公用事业、电气设备、电子的净买入均在2亿元以上,具体数据分别为5.93亿元、4.98亿元、3.77亿元、2.45亿元、2.30亿元;另外,计算机、医药生物、交通运输、钢铁、轻工制造和汽车的净买入额也在1亿元以上。与此同时,当日有11个行业板块遭遇了融资净偿还。其中,有色金属、采掘、银行和机械设备的净偿还额均在1亿元以上。
29日的权重与成长并重的布局方式贯穿了今年1月的两融市场。今年1月,非银金融、银行、机械设备、化工、计算机、电气设备和传媒的融资净买入额均在50亿元以上,非银金融和银行板块的净买入额则高达224.04亿元和116.52亿元。不过,从月内的行业两融数据来看,今年1月融资客的布局风格发生了明显改变。以1月19日为界,1日至16日之间,所有行业板块均获得融资净买入,但非银行金融、银行、机械设备、化工、房地产和公用事业等权重蓝筹板块是两融市场绝对的“主角”,融资布局呈现明显的“一边倒”趋势,而这也与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市场风格一致。不过1月19日以来,计算机、国防军工、传媒、化工、电子成为了融资客布局的重点,净买入额在行业板块中位居前列,而银行、交通运输、采掘、食品饮料、非银金融、建筑材料、通信和房地产板块则遭遇了融资净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