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中航证券《商业航天产业11月月报:2025年三季度财报综述&商业航天发射年底展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报告摘要
一、商业航天产业行情回顾:
2025年10月,上证综指(+1.85%),深证成指(-1.10%),创业板指(-1.56%),国防军工(申万)指数(-1.99%)。
中航证券商业航天指数(-2.47%),跑输军工(申万)行业0.48个百分点。
涨跌幅前三:航天智装(+17.71%)、中国卫星(+16.14%)、天奥电子(+12.13%);
涨跌幅后三:司南导航(-15.28%)、佳缘科技(-13.67%)、航天宏图(-12.61%)。二、本月主要观点:
10月,商业航天产业呈现“基本面修复+事件催化”的双重特征。短期看,卫星发射进度和政策利好仍是行情主要驱动力,卫星制造、火箭制造等上游产业链关注度持续抬升,相关企业业绩也有望率先落地;中长期,随着星座大规模部署建设、可回收火箭技术突破、以及天地一体化应用落地,下游通信、遥感等应用领域需求有望迎来释放,叠加太空算力、低空经济等新领域的拓展应用,行业整体有望在震荡中实现重心上移。截至2025年10月31日,商业航天产业上市公司2025年三季报已披露完毕,整体表现出了订单修复的积极信号,行业拐点已然临近。具体如下:
①利润表上,各细分领域表现均迎来改善。具体来看,卫星制造领域迎来恢复式增长,净利润扭亏为盈;卫星通信应用收入有所增长,但盈利能力修复仍需时日;卫星导航表现稳健,是当前细分赛道中供需结构最稳定的领域;卫星遥感收入增速小幅提升,利润微增,商业化变现能力仍待加强;卫星测控收入与净利润均快速增长,是成长性相对更强的赛道。
②资产负债表上,订单修复信号明显。各细分领域合同负债及预收款项、存货等均实现正增长,表明商业航天板块短期需求侧订单明显修复,在“十四五”收官之年有望迎来行业收入与业绩增速的拐点。
从行业近期发展事件看,商业航天板块还有众多积极因素,具体如下:
①可回收火箭技术进入密集首飞期。2025年底至2026年初,我国多款可回收火箭将迎来首飞,包括蓝箭航天的朱雀三号、中科宇航的力箭二号、星际荣耀的双曲线三号、星河动力的智神星一号等。可复用火箭技术有望成为商业航天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拐点。
②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全面提速。星网“国星星座”已成功发射3颗高轨、13组低轨组网卫星,商业组网卫星“千星星座”也已实现了6次一箭18星的发射,卫星发射总数量达到了108颗,标志着我国国家层面的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进入全面提速期。
③卫星运营牌照开放政策与国家顶层设计密切配合,形成协同效应。目前三大运营商凭借基础电信业务优势均顺利拿到卫星通信规模化运营“入场券”,商业模式将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短期内灾害应急、远洋通信等政府主导场景将率先落地。消费级市场例如手机直连卫星等有望成为首个大规模落地的消费级应用。中长期来看,卫星互联网将与地面5G/6G网络融合,构建真正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④太空算力引发新热潮。近期太空计算成为全球科技企业竞逐的新高地,美国初创公司StarCloud、欧盟、谷歌、SpaceX、亚马逊等密集披露太空算力建设规划。太空算力不仅是技术发展的选择,更是确保我国在新一轮科技竞争和产业变革中占据主动的关键。
⑤多家商业航天公司启动IPO辅导。蓝箭航天、中科宇航、天兵科技、星河动力、星际荣耀、微纳星空、屹信航天、爱思达航天等多家商业航天公司启动IPO辅导。科创板的制度创新更进一步引导“耐心资本”投向关键技术领域,为产业注入持久动力。详细分析请见本月报正文。
在中短期,我们建议可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1.卫星制造与卫星互联网板块上市公司。在星网工程与千星星座等卫星互联网星座进入提速建设阶段后,发射事件的持续催化下可能将带来卫星板块结构性的上涨机会。
2.与智能驾驶、低空经济以及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产业存在相关业务交叉的上市公司。智能驾驶、低空经济、人工智能与商业航天产业在多个中上游领域存在很多交叉领域,如高可靠性集成电路、惯性导航、雷达、卫星高精度导航、卫星特种遥感应用等等,在军民领域都有布局的相关上市公司的关注度有望持续提升。
3.有望获得市值管理预期所带来的特殊溢价的上市公司。随着支持并购重组和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政策频繁出台,商业航天产业部分上市公司或将通过并购重组(围绕产业链延伸、第二曲线拓展以及科技创新等方向),加强市场预期管理或加强投资者交流等方式开展市值管理。以上将有望给相关上市公司带来更多的特殊性溢价。
三、2025年商业航天各细分领域投资机会展望
2025年是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攻坚之年,是“十四五”规划任务的收官之年。伴随“航天强国”已经进入到建设落地阶段,我国有望落地更多支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政策,向商业航天产业倾斜相对更多的资源。其中,以火箭与卫星为代表的空间基础设施及应用有望成为“航天强国”下的重要发展领域。各子行业的投资逻辑总结如下:
①航天发射:随着卫星发射需求的空前增加,可复用火箭等实现低成本发射技术应用将成为行业发展提速质变点之一。建议关注已实现规模化发射或在研阶段具备先发优势的火箭总装企业、参与火箭核心环节或分系统的企业、布局火箭制造各细分领域的“军转民用”企业。
②卫星制造:产业有望摆脱传统项目制,迎来大批量生产阶段,中长期行业的收入与净利润规模增速有望逐步提升。建议关注在通信及遥感小卫星制造领域具有批产能力、低成本及产业化能力,较高技术、正处于产业化过程的企业以及在星间链路、新型电推进、卫星网络安全防护等新兴领域布局的企业。
③卫星通信:卫星互联网应用有望成为产业发展新动能,卫星通信产业有望在中长期维度上实现“换挡提速”。建议关注与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相关的配套企业、地面终端领域具备低成本及产业化能力的企业、以及航空与海洋卫星互联网市场、手机/汽车直连卫星市场、6G建设等方向。
④卫星导航:“十四五”末及“十五五”时期,卫星导航应用市场增速有望保持年复合15%的增速,需求侧景气无忧。建议关注产业链上游的龙头企业、中游的传统龙头企业和拓展新兴领域(如自动驾驶)的企业,以及下游布局高精度导航市场和“卫星导航+”的企业。
⑤卫星遥感:“十五五”时期我国卫星遥感下游应用市场需求增速有望恢复至30%左右。建议关注客户多元化、收入结构均衡的企业,拥有具有稀缺属性的遥感数据源的企业,布局“万亿国储”、“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聚焦的细分领域的企业,以及在通导领域有协同布局企业。
四、建议关注的领域及个股:
短期关注:臻镭科技、中科星图
其他:航天智装(星载IC)、国博电子(星载TR)、中国卫通(高轨卫星互联网)、中国卫星(卫星制造)、航天环宇(地面基础设施)、上海瀚讯(通信卫星配套)、海格通信(北斗芯片及应用)、中科星图(卫星遥感应用)、臻镭科技(电源管理芯片)、奥普光电(光电设备及碳纤维)、星图测控(卫星测控)。
五、风险提示
①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其他民品业务造成冲击,同时商业航天下游需求波动导致装备采购不及预期;
②部分商业航天装备研发、定型及批产进度可能存在不确定性,进而影响全产业链市场增速;
③部分商业航天部分应用领域拓展还处于探索过程,行业需求侧与供给侧可能出现不匹配,导致商业模式不闭环;
④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成本升高;
⑤随着军品定价机制的改革,以及订单放量,部分军品降价后相关企业业绩受损;
⑥行业高度景气,但如若短时间内涨幅过大,可能在某段时间会出现业绩和估值不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