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中航证券《军工材料月报: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负,能源需求有望带动材料应用》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报告摘要
军工材料行情回顾:
10月份中航证券军工材料指数(-0.75%),军工(申万)指数(-1.99%),跑赢行业1.24个百分点。
上证综指(+1.85%),深证成指(-1.10%),创业板指(-1.56%);
涨跌幅前三:楚江新材(+37.85%)、西部超导(+20.14%)、天力复合(+10.13%);
涨跌幅后三:佳力奇(-9.30%)、光启技术(-9.24%)、中复神鹰(-8.68%)。
军工材料板块三季报业绩分析:
军工材料相关上市公司2025年三季报已披露完毕,整体来看,军工材料相关上市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合计收入1087.26亿元(+9.50%),归母净利润65.61亿元(-6.67%),其中10家公司收入规模低于2024年同期,16家公司盈利能力弱于2024年同期。值得注意的是,三季报核心军工材料上市公司存货305.74亿元(+15.98%)、应收账款363.80亿元(+11.98%)增长较快,我们认为主要是受订单签订、付款节奏等波动影响。预计到四季度,随着企业订单签订及回款,利润有望从资产负债表里释放。
从我们选取的核心军工材料上市公司来看,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合计543.91亿元(+6.44%),有所增加,归母净利润59.97亿元(-15.54%)。2025年三季度,核心军工材料相关上市公司合计收入188.63亿元(-7.58%),归母净利润19.91亿元(-18.04%),收入和利润均有所下降。
军工材料产业重要事件解读:
可控核聚变产业迎来密集利好,能源需求有望带动材料应用
近期,可控核聚变领域迎来一系列进展,10月1日,安徽合肥科学岛的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取得重大进展,重达400吨的核心部件——杜瓦底座,以毫米级的精准度成功安装至基坑;10月8日,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宣布,在磁约束核聚变等离子体智能控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10月13日,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夸父”(CRAFT)取得重要进展——偏滤器原型部件顺利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10月14日,2025世界聚变能源集团第2次部长级会议暨国际原子能机构第30届聚变能大会在成都开幕,联合开幕式现场,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正式授牌,同时发布了《聚变能源展望2025》报告。
可控核聚变被认为是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出路,其商业化落地将主导新一轮科技革命。在技术突破与政策红利的双重驱动下,将加速推动我国可控核聚变工程化和商业化进程。当前托卡马克装置是全球范围内投资额最大、技术发展最为成熟的路线,已处于工程可行性阶段。
托卡马克装置产业链涵盖上游材料供应、中游部件生产及技术研发以及下游聚变堆整机建设和运营等环节,从材料端来看,高温超导有望迎来市场空间倍增:由于核聚变功率与磁场强度的四次方成正比,高温超导具备的高磁场强度能为核聚变反应提供更高的功率上限。目前低温超导材料因具有优良的机械加工性能和成本优势,在超导市场中的占比超过90%,而高温超导带材仍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随着未来高温超导材料加工工艺愈发成熟、产品良率的提升以及产销量的攀升,超导材料的单位生产成本有望在规模效应下逐步降低,进而加快其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渗透进程。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的新兴产业的集群发展,将催生出数个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同时近期市场和产业对于人工智能算力建设关注度高,而在算力的背后是能源的供给,从能源建设来看,离不开新材料需求,比如可控核聚变加速利好超导材料,燃气轮机补量利好高温合金。此外,低空经济、航空航天领域的快速发展有望带动轻量复复合材料材料的需求。
2025军工材料行业判断展望:
今年以来,印巴冲突、伊以冲突等地缘政治冲突提高了市场对于军工行业以及军贸市场的关注度,刺激行情的提升,带动军工材料板块以及具有军贸业务的相关企业行情修复,对军工材料行业有如下判断:
1、军工材料行业或逐步复苏。
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尾之年,军工行业需求有望在2025年得到集中释放。军工材料作为军工行业的物质基础,在行业拐点到来之际,上游企业将充分受益,行业的确定性正在不断恢复。
2、降价背后低成本与高可靠之间的博弈取舍。
军品降价是需求放量与生产规模上台阶的客观规律,也是提升军费使用效率,国家低成本采购要求下必然结果。但在当前需求波动的环境下,降价与产品可靠性之间一定程度形成了掣肘之势,因此基于军工安全性要求的考虑下,我们认为,在需求未有大幅改善的情况下,持续的大幅度下降是不可持续的,也是不符合工业品生产规律的。而随着行业需求的修复,以量换价是军工材料行业成熟的重要表现。
3、多流水带来的新机遇。
从军品采购的角度来看,军队反腐力度不断加大,一些存在违规行为的军工供应商被处罚,暂停业务。尤其是对于一些单流水环节,断链风险暴露。因此我们认为,产业链重塑整合、多流水发展趋势将愈加明显;从军工生产企业的角度来看,当下环境,军工公司正不断避免对单一业务领域、单一客户、单一型号装备的依赖,降低客户集中风险,防止某一业务暂停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综合来看,我们认为,未来军品渠道优势将逐渐弱化,产品的成本、技术、质量等优势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随着渠道壁垒的放开,对于一些产品优质的供应企业,正迎来新的增长机遇。
4、材料多功能性要求日益提升,复合材料应重点关注。
目前在武器装备性能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对材料的要求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点特性,对材料的多功能性要求不断提升。而复合材料在多功能性材料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材料性能方面,还在于其可复合多功能性的特点,因此我们认为未来武器装备的复材应用比重有望持续提升。
5、增材制造、特种加工等材料制造新工艺快速发展
在军工应用上,3D打印增材制造的应用拓展进入到了快速发展阶段,正从以往的快速原型向实际的轻量化、定制化零部件的批产应用发展。同时以超声航为首,增材制造维护和修复领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此外,一些新的材料特种加工工艺,如纳米技术、等离子体喷涂、熔池沉积等,随着对武器装备材料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也有望得到更多的应用与发展。
6、高端材料的新增“民用”市场开始带来第二曲线动力
高端材料“民用”市场给企业带来第二增长动力。除去军品方面的快速增长,材料技术的成熟也给行业带来了广阔的“民用”市场,为相关领域带来第二增长动力,如碳纤维在风电、氢能储等新能源领域展现出了良好的前景;高温合金方面,随着技术的成熟,燃气轮机上,也有望给高温合金市场再添发展动能。
(1)低空经济为复合材料带来发展机遇。低空经济产业在2024年得到了市场充分的重视,无论是作为低空经济主导产业的无人机,还是成为低空经济重要载体的eVTOL,对机体轻量化、小型化、高性能具有较高要求,因此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需求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2)“大飞机”国产替代市场广阔。截至2025年6月16日,C919累计交付20架。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除美国以外的最大的民用飞机市场,未来,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运输市场。大型客机机体结构价值量占比在30%-35%,未来20年市场规模在3万亿以上,其中主要是机体材料。目前C919的机体材料仍然主要来自进口,而在国产替代的环境下,国内材料供应商将充分受益于民机的广阔市场。
(3)商业航天即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带动新型热防护材料、耐高温、高导热等材料发展。商业航天作为空天信息产业与大经济的核心基础,已经开始进入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应用需求阶段。2025年,伴随多款商业火箭新型号计划完成首飞,巨型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有望提速,商业航天有望进入发展快速成长期,进而带动火箭制造环节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应用变革,例如,经济性作为商业航天的核心问题,可复用火箭作为实现低成本发射的技术应用之一,对材料提出了较高要求,可关注新型热防护材料等方向;同时,国内外企业竞相抢占有限的空天资源,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规则,星座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组网,这意味着在短时间内或将发射大量卫星,这就需要更大载荷的火箭,而火箭载荷的提升依赖于发动机推重比的提升,从而推动了耐高温、高导热等材料的发展。
(4)机器人开年即火热,高强轻质化新材料发展或将提速。人形机器人作为2025年开年最热门领域之一,是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为一体的颠覆性产品。在人形机器人制造过程中,AI作为其大脑起到识别判断信息的作用,材料则支撑起了机器人的整个“躯体”,是人形机器人的物质基础,需要根据机器人的功能实现、应用场景等进行选择,其中高强度耐腐蚀的钛合金,轻量化高性能PEEK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新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成熟及应用,相关新材料也将迎来成长期。
建议关注:
光威复材、中复神鹰、中简科技、佳力奇(碳纤维复合材料);抚顺特钢、钢研高纳、航材股份(高温合金);西部超导、宝钛股份、西部材料、金天钛业(钛合金);铂力特、超卓航科(增材制造);华秦科技、佳驰科技(隐身材料);北摩高科(碳复材);钢研纳克(材料检测)。
风险提示:
①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成本升高;
②军品降价对企业毛利率影响;
③宏观经济波动,对民品业务造成冲击;
④军品采购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