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爱建证券《2025年9月金融数据点评:居民存款搬家暂缓,社融受基数效应回落》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2025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5年9月金融数据。
(1)社融存量同比+8.68%,Wind一致预期+8.64%,前值+8.81%;社会融资规模当月新增35,338.00亿元,Wind一致预期32,777.78亿元,前值25,668.00亿元。
(2)M0同比+11.50%。M1同比+7.20%,Wind一致预期+6.00%,前值+6.00%;M2同比+8.40%,Wind一致预期+8.51%,前值+8.80%。
(3)新增人民币贷款12,900.00亿元,Wind一致预期13,900.00亿元,前值5,900.00亿元。
金融数据点评:M1延续高增趋势,社融增速放缓
社融:社融同比小幅回落,政府债对于社融的拉动作用减弱。2025年9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5,338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2,297亿元,同比增速由8月的8.81%小幅回落至8.68%。若剔除政府债券因素,当月社融同比增速为5.94%。整体来看,社融呈现同比少增态势,主要受政府债券发行节奏错位影响。从结构上看,政府债券融资新增11,886亿元,在社融中占比33.64%,同比少增3,471亿元。尽管当前政府债发行绝对规模仍处较高水平,但由于去年同期的发行节奏相对后置,形成较高基数,导致其对社融的同比支撑作用明显减弱,成为拖累本月社融增速的主要因素。
货币:M1延续高增趋势。2025年9月,M1同比增速进一步回升至7.2%,较上月提升1.2个百分点,延续了其高增长态势。与此同时,M1与M2的同比剪刀差也由前值继续走扩至-1.2%。M1增速的持续走高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驱动:其一,去年同期基数较低,2024年9月M1同比仅为-3.3%,对本期同比读数形成显著支撑;其二,财政政策在9月持续发力,当月财政存款减少8,400亿元,同比多减超6,000亿元,财政支出力度加大,或推升了M1增速。
信贷:总量略弱、结构分化。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900亿元,略低于市场一致预期,同比少增3,000亿元。从结构来看,企业端仍为信贷增量的主要支撑,居民端信贷需求则延续相对低迷状态。(1)企业贷款方面,当月新增12,200亿元,同比少增2,70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表现相对积极,同比多增2,500亿元,主要得益于服务业领域贷款贴息政策落地实施。(2)居民贷款方面,当月新增3,890亿元,同比少增1,110亿元,整体信贷需求仍处低位。从期限结构看,居民短期贷款同比少增1,279亿元,显示自2025年9月起实施的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对居民短贷的拉动作用尚未充分显现。而在中长期贷款方面,随着北上深等重点城市进一步优化住房限购政策,叠加传统“金九”销售旺季效应,9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由负转正,自8月的-9.89%回升至+6.71%,带动居民中长期贷款实现同比多增200亿元,房地产销售端在政策支持下出现初步企稳迹象。后续需关注政策落地效能释放及房地产市场回暖的可持续性。
存款:结构性分化,“存款搬家”进程仍待验证。居民部门存款大幅增加29,600亿元,同比多增7,600亿元;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则减少10,600亿元,同比大幅少增19,700亿元。我们认为,这“一增一减”的格局并非意味着存款向资本市场迁移进程的逆转,而是受到季节性因素与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共同扰动,尚不能据此断定“存款搬家”趋势的终结,其持续性仍需后续月份数据的进一步验证。
投资建议:整体来看,9月金融数据整体中性,延续“信贷偏弱、M1同比回升”的特征。受基数效应影响,后续社融同比增速预计趋于回落。建议持续跟踪M1同比、存款结构变化与短期贷款趋势,以进一步确认“存款搬家”进程是否延续。对债市而言,实体融资需求偏弱虽带来一定基本面支撑,但并非当前定价核心。展望四季度,债市表现或较三季度有所改善,但整体仍属弱势资产,预计以震荡为主,建议投资者保持谨慎乐观。操作上需重点关注四类短期扰动因素:关税动向、基金销售费率调整、通胀走势及权益市场表现,尤其关注相关政策实际落地与预期差异带来的影响。
风险提示:1)关税政策不确定性;2)公募基金销售费率新规超预期;3)货币政策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