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宏观经济深度报告:AI视角下的美国就业市场》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基本内容
AI是否造成就业疲软成为过去一段时间关注的焦点。
一方面是因为进入2025年后美国非农新增就业明显放缓,且年轻人和高学历劳动力的就业表现持续较差,这部分人群面对AI有更大脆弱性;另一方面是从更宏观的角度看,美国疫情后就业的修复速率拐点与ChatGPT推出时点较为一致,近期陆续发布的学术论文也观察到AI对于资浅(Junior)职位的替代较为明显。
基于此,我们认为有必要进一步理解AI与美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变化的互相作用,既可以寻找美国就业疲软的真正原因,也是探索AI技术自身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和在实体经济的具象化体现。
总的来说,虽然美国企业使用AI技术的比例持续上行,但远未到对就业产生明显影响的时刻。就业走弱更多是上一轮加息周期带来经济周期性疲软的滞后性反馈。同时,劳动力的囤积以及美国经济的软着陆减少了企业裁员的动机,保护了资深(Senior)员工的职位,而让年轻人成为了“低招聘、低雇佣”的受害者。
风险提示
1)各类调查具有主观性,AI的渗透率估算存在较大误差风险。2)非法移民对就业调查的扰动使得就业占比,就业增速存在误差风险。3)企业利润率的驱动因素较为复杂,单纯的就业视角可能存在过度简化带来理解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