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德邦证券《2025年7月金融数据解读:社融表现积极,对实体经济有较好支撑》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7月信贷数据似乎“差强人意”,无需担心,只是短期1)债券置换扰动和2)冲量错月带来的短期影响,不影响整体趋势,反而更应该关注社融、M1、M2等数据表现,一是指向经济增长稳中有进,二是指向后续企业盈利等有望边际改善,三是宏观流动性相对充裕对权益市场提升估值也有支撑。
社融表现积极,对实体经济有较好支撑。7月社融新增11600亿元,同比去年同期增加3893亿元,表现较为积极,其中政府债券、企业融资是增量重要来源。2025年1至7月,社融累计为23.9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12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31万亿元,同比少增694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8.9万亿元,同比多4.88万亿元。可以看到,在整体广义财政发力靠前的情况下,社融数据表现亮眼,表现对实体经济的较强支撑,一方面印证了财政货币的积极配合,另一方面其数据也意味着今年前期安排的政策工具和政策抓手发挥了积极作用,带动上半年经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结构转型、科技自立、民生保障等长期目标拓宽了空间。
信贷短期调整不影响整体趋势。相比社融,7月人民币新增信贷表现似乎“差强人意”,仅为-500亿元,其中居民短期、中长期新增贷款为-3827亿元和-1100亿元,企业短期及中长期贷款为-5500亿元和-2600亿元。我们认为,7月信贷读数走弱不能视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原因在于:首先今年以来信贷整体规模并不少,不能仅看单月值,要从累计角度去看,截至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68.51万亿元,同比增长6.9%,1至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87万亿元,其中居民中长期增加1.06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1.63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75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91万亿元。可以看到,整体信贷规模并不弱。
其二,由于地方债的债务置换因素,一定程度上也对信贷造成影响,这一点我们此前也已多次提示,当下从社融结构和信贷表现也能看到,1-7月政府债券净融资8.9万亿元,同比去年多4.88亿元,政府债置换对信贷的影响依旧存在。其三,7月信贷有一定特殊性,由于6月是季末和上半年最后一个月,往往容易受到信贷冲量的影响表现较强,进而导致7月数据读数有所下降。综上来看,我们认为对7月信贷的短期调整无需担心,其不影响整体趋势,经济基本面的稳步前行决定了信贷的未来趋势大概率不会差。
M1、M2持续改善,对市场、经济和盈利有重要指引。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9.94万亿元,同比增长8.8%,好于6月的8.3%,延续改善。狭义货币(M1)余额111.06万亿元,同比增长5.6%,较6月4.6%回升1个百分点。我们认为,M1、M2的持续回升有重要意义,一是M2改善凸显流动性环境保持相对充裕,有助于宏观经济运行,二是M1是企业盈利的前瞻指标,后续宏观层面企业盈利的改善有助于更好的推动终端需求改善;三是7月M2同比显著高于上半年名义GDP同比,意味着金融市场的宏观流动性相对充裕,有助于带动权益市场的估值提升。
风险提示:国内财政、货币政策超预期变化;国际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显化;房地产市场超预期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