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研究:政策催化有望带来估值修复,市场交易活跃延续,看好非银板块》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证券板块
券商板块高盈利能力与当前较低的估值产生错配(截至5/9PB估值为1.2倍,位于近十年21%分位),基本面与估值的背离将随政策、并购主题催化剂的持续释放迎来修复窗口,高市场活跃度下金融科技板块也有望成为贝塔放大器。国新办发布会介绍了“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同日,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有望影响机构投资行为,引导长期投资、鼓励权益基金发展,长期有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投资建议:政策加码+市场活跃度较高,券商业绩有望延续双位数增长。此外,行业并购主题持续、当前估值与业绩错配程度较大,继续关注券商板块机会。建议关注三条主线:(1)券商并购预期增强,建议关注券商并购潜在标的机会。(2)消费贷款需求受益于政策有望回暖,建议关注消费贷产业。(3)四川双马:科技赛道占优+退出渠道改善,业绩弹性可期。公司管理基金的已投项目——奕斯伟(半导体材料,2024/12/24状态更新为已问询)、邦德激光(高端装备,2024/1/3进行上市辅导备案)、屹唐半导体(2025/3/13证监会批复注册)、群核科技(“杭州六小龙”之一,2025/2/14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丽豪半导体(公司称拟最快2025年下半年赴港IPO,集资10亿元(约10.8亿港元))等有望在25年上市;公司参投基金已投——傅利叶项目(机器人行业)已完成新一轮融资,奇瑞汽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已成功上市项目包括华大智造、文远知行、小鹏汽车、小马智行等,股价表现优秀,将显著增厚利润。
保险板块
长期投资试点继续+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进一步下调,险资入市进程预计将加快。5月7日,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参加国新办发布会时表示,一是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近期拟再批复600亿元,为市场注入更多增量资金;二是调整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入市力度;三是推动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调动机构积极性,促进实现“长钱长投”。1)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截至当前金融监管总局批复的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已达1620亿元,共计8家头部险企参与,预计主要投向为二级市场优质的高股息标的。2)股票投资风险因子:偿付能力充足率水平决定保险公司投资权益的上限,偿付能力对于权益配置的约束在于权益投资*风险因子影响最低资本要求,以投资沪深300的基础因子从0.3优化至0.27、2025Q1偿付能力、2024年股票数据进行简单测算,对平安寿、太保寿、国寿、新华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提振幅度分别为4.4%/6.3%/4.4%/7.9%,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提振分别为6.1%/9.9%/6.0%/11.0%,因此降低股票投资风险因子将缓释股票持仓高的险企的偿付能力压力,打开险资入市空间,加快险资入市进程。3)预计未来三年保险资金入市增量资金约6-8千亿,其中高股息3-4千亿。偿付能力松绑后当前险资权益增配空间充足,假设各个公司每年人身险保费的50%进入投资资产中,2025-2027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0%,每年投资资产市值增长5%,若各险企未来3年每年增配1pct/1.5pct权益资产,则预计每年有约6/8千亿资金入市。低利率叠加资产荒背景下,以股息补票息是保险公司的必然选择,未来高股息是权益配置的重要方向,资金来源一是增配权益中高股息的规模,二是存量权益中高股息的占比将提升,预计未来3年保险资金每年增配高股息约3-4千亿元。
投资建议:关注3条主线:①首推众安在线,利润预计可实现高弹性增长(24年净利润6亿,25年有望达9亿),目前估值处于低位。②财险属于高股息防御型板块,在承保投资双改善情况下Q1利润高增长,建议逢低配置。③寿险关注中国太平(新保分红险占比高,25年利润在高基数下仍有望实现双位数增长),以及主动基金超低配的权重股。
风险提示
1)权益市场波动;2)长端利率大幅下行;3)资本市场改革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