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趋势策略 - 正文

事件点评:4月出口远超预期,初步验证“全球贸易动态平衡”

来源:开源证券 作者:陈曦,梁吉华 2025-05-11 15:45: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下内容从开源证券《事件点评:4月出口远超预期,初步验证“全球贸易动态平衡”》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4月出口数据超预期,对美出口大幅下行
4月中国出口同比+8.1%,出口增速超预期。4月出口表现与交通运输部港口高频数据一致:只有4月中旬的当周冲击较大,之后已经明显回升。4月中国出口同比也与韩国出口同比表现一致:4月韩国出口同比3.7%,高于3月的3.1%。中国对美出口已经大幅下行。市场认为4月出口超预期是因为贸易争端还未体现,但并非如此,4月对美出口同比大幅下行超过20%,已经体现带来的冲击。
市场测算的出口拖累或有一定偏差
市场测算出口冲击,都是用2019年对美出口下行的弹性系数,方法是:
(1)2019年对美出口下降12%,当时关税是10%左右,所以弹性系数1左右;
(2)现在关税远超50%,按照1的弹性系数,所以对美出口下降50-70%;
(3)中国对美出口每年5200亿美元,约3.8万亿人民币,按照下滑50%-70%,拖累1.9万亿-2.6万亿,占中国135万亿GDP的1.4-2%。
这就是市场所谓的贸易争端拖累中国GDP1.0-2.0%的来源。
上述测算最大的问题是:2019年中国对美出口确实大幅下降,但是中国2019年总出口增速,远高于其他国家。2019年中国出口同比0.5%,显著高于2019年韩国的-10%、德国的-4.5%。2019年贸易争端针对的是中国,不是韩国、德国,但中国出口却远好于韩国、德国。
我们认为,2019年全球各国(包括中国)总出口较2018年下行,根源是全球制造业3-4年周期性,即2012、2015-2016、2019、2022-2023是出口下行周期低点。中国2019年出口下行,是源于周期性下行,而不是中美贸易争端。用2019年对美出口下行静态测算的贸易争端影响是错误的,要看的是总出口,而不是对美出口;与其他国家2019年总出口对比,中美贸易争端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全球贸易动态平衡”模型
我们提出,“全球贸易动态平衡”模型:美国从中国进口大幅下降——美国总需求不会大幅下降——美国难以自己生产——美国从其他国家进口大幅上升——其他国家原本自产自销的产品卖给美国——其他国家生产难以弥补自己的缺口——其他国家从中国进口大幅增加。
上述逻辑推演,一种解释是:2019年,中国对美出口,确实大幅下行;但是,2019年中国总出口增速,却好于没有贸易争端的其他国家。
另外一种解释是“转出口”的常态化。如果关税战的最终结果是:中美互相高关税,比如50%;美国与其他国家相对低关税,比如10-20%;那么还是2019年之后的类似情况:中国会常态化增加对其他国家出口,同时其他国家会常态化增加对美出口,结论不变,还是全球贸易达成新的动态平衡。
两种解释是一样的,贸易争端最终对中国的拖累,只取决于美国总需求下降多少;美国总需求下降50-70%,可能性较小。中国对美出口大幅下行,但是中国总出口增速不一定显著下行,对GDP的拖累,可能远远小于市场预期的1.5-2.0%。
提示关注债市收益率上行,看多转债市场
“5.7”发布会表明,政策的“底线思维”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强:对内,要确保实现全年目标;对外,要向全球以及美国证明,中国并不依赖美国需求,增加中美谈判的底牌。
对于转债:内需加速回升的概率很大;外需好于市场预期的概率也很大;因此,我们看好转债,转债表现或类似2020-2021:节奏上,外部冲击大跌—震荡上涨—加速、新高;结构上,先涨内需,后涨外需。
当前债市定价的是:出口必然大幅下行(实际不一定)——经济必然大幅下行(实际内需可能超预期+外需可能好于预期)——迟早会大幅降息(实际难度或很大);因此,我们提示债市风险:债市将出现,2025年的第二次“自我校正”(潘行长对一季度债市的评论)。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经济变化超预期;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