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宏观量化经济指数周报:货币宽松进入“择机”窗口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观点
一季度融资需求季节性回暖、货币政策宽松进入“择机”窗口期:一季度新增贷款和社融取得“开门红”,量上“同比多增”和价上“同比下降”显示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正在持续支持实体经济融资回暖。
(1)从总量上看,融资需求季节性回暖。3月金融机构口径贷款新增3.64万亿(同比多增5470亿元),一季度新增贷款9.78万亿(同比多增3200亿元);剔除非银金融贷款的实体经济人民币贷款新增3.83万亿(同比多增5358亿元),一季度实体经济新增贷款9.7万亿元(同比多增5906亿元)。3月份为传统的贷款投放大月,基建和制造业等行业陆续开工复工,以及地方政府“化债”对存量贷款的置换效应边际下降,导致新增贷款向季节性投放规律收敛。从新增社融看,3月份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多增1.02万亿,与新增贷款共同推动社融增长5.98万亿(同比多增1.05万亿),一季度社融累计新增15.18万亿元(同比多增2.37万亿),截至2025年3月末,贷款和社融存量增速分别回升0.1和0.2个百分点至7.40%和8.40%。考虑到去年二季度开始调整金融行业增加值核算方法,今年一季度在去年“冲量”的情况下,新增贷款和新增社融仍然双双同比多增,显示3月份融资需求季节性恢复强度较好,并且从二季度开始,新增贷款或持续“同比多增”。
(2)从融资结构上看,二季度则需要关注居民短期贷款的持续性。3月份银行体系“票据贴现冲量”的诉求下降,但是短期贷款仍是推高读数的主要因素。3月份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新增1.73万亿(同比多增5047亿元),几乎占到3月贷款同比增量的全部,其中居民部门新增短期贷款4841亿元(同比少增67亿元)、企业部门新增短期贷款1.44万亿(同比多增4600亿元),但是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1.58万亿(同比少增200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5047亿元(同比多增531亿元)。3月份融资需求期限偏短,显示一方面银行体系仍有用短期贷款冲量的冲动,企业部门融资需求回暖的可持续性仍有待验证;另一方面3月份消费贷“以价换量”或是推升居民部门短期贷款的主要因素,但是4月份以来消费贷“价格战”降温,居民短期贷款增长的持续性需要观察。因此预期进入二季度,短期贷款或让位于中长期贷款,受政策托底的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或仍然是贷款投放的主力。
(3)货币:财政支出回补企业和居民。2025年3月末M2持平于7.0%,修正口径M1同比增速回升至1.60%,两者“剪刀差”大幅收窄至5.40%。从存款端拆分部门来看,3月份非金融企业和居民存款分别增加2.84万亿和3.09万亿,分别同比多增7675亿元和2600亿元,而同时财政存款减少7710亿元(同比多减49亿元),显示3月份财政支出力度加大,存款从财政部门转移至企业和居民部门,财政资金拨付改善企业在手资金情况,M1读数回升显著,边际上也缓解了1-2月份银行体系的“负债慌、资产荒”局面。
货币政策宽松进入“择机”窗口期。4月初海外关税政策阴云笼罩,出口增速面临下滑风险,二季度“稳增长”的诉求或相对“防风险”前置,客观上要求经济政策继续加大支持力度,通过提振内需来对冲出口下行压力,货币政策“降准降息”的“机”或正随基本面而打开操作窗口,但是在落地节奏上则取决于经济数据、市场预期和外部冲击的实时研判。
周度ECI指数:从周度数据来看,截至2025年4月13日,本周ECI供给指数为50.38%,较上周回升0.04个百分点;ECI需求指数为49.91%,较上周回落0.01个百分点。从分项来看,ECI投资指数为49.94%,较上周环比持平;ECI消费指数为49.70%,较上周回落0.01个百分点;ECI出口指数为50.32%,较上周回升0.01%。
月度ECI指数:从4月前两周的高频数据来看,ECI供给指数为50.36%,较3月回落0.02个百分点;ECI需求指数为49.92%,较3月回落0.02个百分点。从分项来看,ECI投资指数为49.94%,较3月回落0.05个百分点;ECI消费指数为49.70%,较3月环比持平;ECI出口指数为50.31%,较3月回落0.01个百分点。从ECI指数来看,4月初供需两端增长动能均较一季度有所减弱,结构上也仍旧延续供给强需求弱的格局,从细项来看地产、消费同比增速有所放缓,而对等关税对出口的影响则尚未显现。地方方面,今年3-4月份地产销售的“小阳春”成色略显不足,4月前12天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较去年同期回落15.9%,新房销量增速也转为负增长,地产销售面临一定下行风险;出口方面,美国前期加征20%关税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尚未显现,自3月初以来我国监测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不断回暖,3月下旬至4月初连续两周突破2.7亿吨,较去年同期增长8.4%,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等关税落地前企业“抢出口”明显提速。而随着4月9日以来对等关税政策的落地及加码,出口端可能面临一定下行压力,叠加地产销售存在的下行风险,对于逆周期政策的诉求或有所提升。
风险提示:短期出现“抢出口”现象;政策出台力度低于市场预期;房地产改善的持续性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