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宏观深度报告:“科技重估”或继续推动人民币升值》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摘要
核心观点:在“基本盘”趋于供需均衡的状态下,2月份科技资产价值重估正在带动人民币风险偏好抬升,成为边际推动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因素,预计短期内人民币汇率仍有回升空间,以当前中间价为引导,USDCNY或渐进回落至7.20左右。
开年跨境资金:正在趋于均衡。出于对2025年潜在关税政策风险的担忧,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人民币汇率曾有较高的贬值预期:(1)非金融企业“待结汇盘”规模扩张,截至2025年1月末,2022年以来3年时间累积的“待结汇”资金体量大约为2973亿美元,其中2024年12月出口企业单月累积高达226亿美元的待结汇资金,创下近3年以来最大单月增量;(2)居民部门偏向增持美元资产,担忧人民币汇率在关税政策风险扰动下或出现快速贬值,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居民合计净购入美元645亿美元的同时,涉外收付款净支出却仅有326亿美元,两者之间的差额320亿美元,或可视为“购汇之后却并未跨境支出”,那么这320亿美元或可度量居民部门增配美元资产的意愿,居民部门近两个月新增外汇存款量同样创下2015年“8.11”汇改以来单月极值。在人民银行公开喊话、增发离岸央票、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参数、调降美元存款利率等多种举措作用下,外汇市场顺周期行为得到纠偏,结合外管局判断“1月下旬涉外收支已转为顺差,2月以来继续保持顺差态势”,据此我们预计2月份涉外收付和结售汇口径下跨境资金延续均衡态势。
风险偏好改善:人民币汇率或渐进升值。随着2025年1月份以来海外关税政策风险缓释、美元指数下修、“稳汇率”政策效应显现,涉外收付和结售汇在2月份以来逐步恢复均衡,而此时科技股带动“科技重估”,人民币资产风险偏好抬升成为推动人民币升值的边际增量,尽管本轮A股推升人民币汇率的行情,从强度上还不能与2024年9月底相比,但是科技股价值重估或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更持续的推力,一定程度上对冲海外风险和国内“降息”等方面对人民币汇率的压力。
技术层面:USDCNY掉期点回升的动力。(1)人民币贬值预期会体现在远期结售汇对冲比率的变化上,远期结售汇对冲比率之差已经连续2个月保持负值,表明企业为应对未来的人民币贬值风险,通过远期合约锁定未来的换汇成本,当企业加大远期锁汇力度时,体现在掉期点上即是“做多掉期”;(2)从掉期市场套利来看,由于2025年1月份以来,人民币拆借利率提高,隔夜和7天期等货币市场关键期限利率上行带动利率平价点差趋向于回升,如此在掉期曲线上形成了巨大了“期限倒挂”,为掉期市场提供了期限套利机会,随着期限套利展开,对更长期限的1年掉期点形成“做多到期”,推升掉期点向平价收敛。如果人民币拆借利率继续保持高位,曲线上或仍有期限套利的空间,同时如果2月份以来跨境资金供需进一步均衡,居民和企业部门净购汇意愿回落,1年期等长期限掉期点或继续上移。
风险提示:(1)特朗普组合政策效应不明晰,美联储“降息”路径不明确,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流动性尚有不确定性;(2)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效应迟滞,人民币资产预期回报率低于市场预期;(3)特朗普加征关税或冲击欧元区经济和通胀,欧元区反应函数不明确,同时日本央行“加息”节奏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