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建筑材料行业点评报告:低空经济刺激需求,碳纤维有望迎来底部反转

来源:开源证券 作者:张绪成 2025-02-16 18:47: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下内容从开源证券《建筑材料行业点评报告:低空经济刺激需求,碳纤维有望迎来底部反转》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2024年国内碳纤维新增投产进度放缓,碳纤维消费&出口表现相对亮眼
国内生产方面,2019-2023年国内碳纤维产能由2.67万吨增长至12.02万吨(CAGR达46%),与此同时,2019-2022年国内碳纤维产量增速连续三年高达50%以上。但受疫情及国内需求放缓影响,2024年国内碳纤维产能及产量增速放缓,截至2024年末国内碳纤维产能13.55万吨,YoY+12.7%,2024年国内碳纤维产量5.9亿吨,YoY+8.2%。国内消费方面,2024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规模提升带动碳纤维消费量由负转正,2024年国内碳纤维实际消费量5.6亿吨,YoY+5.3%。进出口方面,2024年中国进口碳纤维产品1.64万吨,同比+2.35%,出口碳纤维产品1.52万吨,同比+120%,随着国内碳纤维产量增加及技术不断成熟,中国出口碳纤维产品数量有望延续增长。
2024年国内碳纤维价格整体低位运行,碳纤维盈利转亏进入寻底过程
从价格端来看,2024年国内碳纤维价格整体维持低位运行,2024年中国碳纤维参考价/江苏碳纤维(T700/12K)市场价/吉林碳纤维(T300/12K)市场价平均为90.1/123.6/92.7元/千克,YoY-23.9%/-30.4%/-13.9%。从成本端来看,2024年碳纤维成本中原丝占比高达58.7%,而原丝的主要原材料丙烯腈在2024年均价为9374元/吨,YoY-0.5%,但由于其他成本小幅抬升,2024年国内碳纤维总体成本平均为118.4元/千克,YoY+1.8%。从利润端来看,受碳纤维价格下滑及成本抬升影响,国内碳纤维盈利转亏,2024年碳纤维毛利平均为-10.1元/千克。
对标全球碳纤维需求结构,中国航空航天&军工需求占比仍具提升空间
从全球碳纤维需求结构来看,2023年全球碳纤维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占比19.1%)、风电叶片(占比17.4%)、休闲体育(占比16.3%)、压力容器(占比12.2%)、混配模成型(占比9.6%)等领域。对比国内碳纤维需求结构,主要应用于休闲体育(占比26.1%)、风电叶片(占比24.6%)、航空航天&军工(占比11.6%)、碳碳复材(占比10.9%)、压力容器(占比6.2%)等领域。相比全球水平,国内碳纤维在休闲体育、风电叶片领域的应用占比较高,而在航空航天&军工领域的应用占比明显偏低。若对标全球碳纤维需求结构,中国航空航天&军工碳纤维需求占比仍存在提升空间,随着国内低空经济、国产大飞机、航天的发展,国内航空航天碳纤维需求有望加速增长。
低空经济支持政策持续加码,商业化落地有望刺激碳纤维消费
2024年3月“低空经济”作为国民经济新增长引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2月底国家发改委低空经济发展司成立,国内低空经济发展进入加速阶段。低空经济的飞行器主要包括小型无人机、直升机、eVTOL(电动垂直升降飞行器)等,由于eVTOL飞行器为电机驱动,其对于轻量化的要求更高。而碳纤维具有密度低、比强度大、比模量大、耐腐蚀、耐低高温(负180°C—2000°C均可使用)等诸多优点,在同等重量下拉伸强度在3500MPa以上,可达到钢、铝合金、钛合金的9倍以上,弹性模量在230GPa以上,可达到钢、铝合金、钛合金的4倍以上,其已经成为低空经济飞行器的核心轻量化材料。目前国内已经陆续涌现出eVTOL整机企业及产品,包括亿航智能EH216-S型号驾驶载人航空器、峰飞航空V2000EM(盛世龙)及货运版V2000CG(凯瑞鸥)、小鹏汇天“陆地航母”X3-F等。近年来,世界各国在无人机制造中大量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使用量占其结构总量的60%-80%;一般来说,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碳纤维的含量范围在10%至60%之间;而据中国低空经济联盟发布的《低空经济发展趋势报告》预计,到2030年我国eVTOL市场保有量有望突破10万架。我们按照小鹏汇天旅航者X2的空机含电池重量560公斤、碳纤维复合材料重量占比70%、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碳纤维含量35%计算,10万架eVTOL有望累计带动1.4万吨的碳纤维消费量。随着低空经济政策持续加码,商业化有望加速落地,并拉动碳纤维消费增长,【中复神鹰、光威复材、中简科技、吉林碳谷、吉林化纤】等碳纤维原丝及碳纤维生产企业有望同步受益。
风险提示:低空经济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碳纤维国产替代不及预期等。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吉林化纤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